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康德的自由概念出发,在分析费希特对纯粹自我意识结构之探索的基础上,论述了黑格尔的真无限概念。

内容简介

汉语学界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告别黑格尔,回到康德”的要求。然而,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的发展则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与汉语学界的哲学研究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60年代起,黑格尔哲学在德语和英语世界都呈现出大规模复兴的态势,而且,康德哲学的研究进程总是与黑格尔哲学研究进程彼此相伴。与这样的国际学术背景相比,“告别黑格尔,回到康德”的要求显得异乎寻常。虽然近年来黑格尔著作的大规模汉译工作也在筹划和进行当中,但汉语学界对黑格尔哲学乃至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还未能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国际学术进展中充分汲取必要的研究和反思资源。

在本书中,作者从康德的自由概念出发,在分析费希特对纯粹自我意识结构之探索的基础上,论述了黑格尔的真无限概念。作者依赖与纯粹自我意识的关联,证明了无限性概念构成了黑格尔思辨唯心论的基础性概念;并进一步指出,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无限概念并不是一个我们能够把握全部实在的特殊立场,而是规定着我们思考的本质;而真无限则揭示出了作为黑格尔哲学终极基础的人类理性的自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自序
  • 哲学原著名称缩略
  • 导言
  • 第一章 康德的基础自我意识:纯粹自识与道德自我
  • 第一节 B版先验演绎中的“我思”概念
  • 第二节 “我思”的结构悖论和本体论悖论
  • 第三节 理性的(行动)事实和纯粹自我意识
  • 第二章 费希特《全部知识学基础》(1794/1795)中的基础自我意识
  • 第一节 费希特的纯粹“我”与康德的纯粹“自识”
  • 第二节 《知识学》(1794/1795)中的基础原则
  • 第三节 在《知识学》§5中的基础实践自我意识
  • 第三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概念之概念
  • 第一节 自由概念作为康德自识概念功能的继承者
  • 第二节 通过绝对否定性实现费希特的绝对“我”
  • 第四章 真无限概念:朝向黑格尔的辩证思辨思想
  • 第一节 作为存在概念结果的定在概念
  • 第二节 定在本身
  • 第三节 有 限
  • 第四节 无限性
  • 第五节 向自为存在概念的转移
  • 一个预制性的结论
  • 文献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