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世界军事理论经典。解构战争,却不止于战场。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经典,是作者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尤其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经过数百年的历史考验,其中的核心思想至今日仍经久不衰。书中包含的智慧和思辨方式,被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

作者克劳塞维茨直言,本书的科学性就在于探讨战争的实质,指出战争同构成它们的那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绝不想回避哲学的结论,但当它们不足以说明问题时,作者宁愿放弃它们,而采用经验中相应的现象来说明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自序
  • 关于修改《战争论》计划的两个说明
  • 初版序
  • 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
  • 第1章 什么是战争
  • 第2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 第3章 军事天才
  • 第4章 论战争中的危险
  • 第5章 战争中的劳累
  • 第6章 战争中的情报
  • 第7章 战争中的阻力
  • 第8章 结束语
  • 第二篇 论战争理论
  • 第1章 军事艺术的区分
  • 第2章 关于战争理论
  • 第3章 军事艺术和军事科学
  • 第4章 方法主义
  • 第5章 批判
  • 第6章 关于史例
  • 第三篇 战略概论
  • 第1章 战略
  • 第2章 战略要素
  • 第3章 精神要素
  • 第4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
  • 第5章 军队的武德
  • 第6章 胆量
  • 第7章 坚忍
  • 第8章 数量上的优势
  • 第9章 出敌不意
  • 第10章 诡诈
  • 第11章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 第12章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 第13章 战略预备队
  • 第14章 兵力的合理使用
  • 第15章 几何要素
  • 第16章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 第17章 现代战争的特点
  • 第18章 紧张与平静
  • 第四篇 战斗
  • 第1章 概要
  • 第2章 现代会战的特点
  • 第3章 战斗概论
  • 第4章 战斗概论(续)
  • 第5章 战斗的意义
  • 第6章 战斗的持续时间
  • 第7章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 第8章 战斗是否须经双方同意
  • 第9章 主力会战:主力会战的决战
  • 第10章 主力会战(续):胜利的影响
  • 第11章 主力会战(续):会战的运用
  • 第12章 利用胜利的战略手段
  • 第13章 会战失败后的撤退
  • 第14章 夜间战斗
  • 第五篇 军队
  • 第1章 概要
  • 第2章 兵团、战区和战局
  • 第3章 兵力对比
  • 第4章 各兵种的比例
  • 第5章 军队的战斗队形
  • 第6章 军队的一般配置
  • 第7章 前卫和前哨
  • 第8章 先遣部队的行动方法
  • 第9章 野营
  • 第10章 行军
  • 第11章 行军(续)
  • 第12章 行军(续)
  • 第13章 舍营
  • 第14章 给养
  • 第15章 作战基地
  • 第16章 交通线
  • 第17章 地区和地貌
  • 第18章 制高
  • 第六篇 防御
  • 第1章 进攻和防御
  • 第2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术领域的相互关系
  • 第3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略领域的相互关系(续)
  • 第4章 进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离心性
  • 第5章 战略防御的特点
  • 第6章 防御的手段
  • 第7章 进攻和防御的相互作用
  • 第8章 抵抗的方式
  • 第9章 防御会战
  • 第10章 要塞
  • 第11章 要塞(续)
  • 第12章 防御阵地
  • 第13章 坚固的阵地和营垒
  • 第14章 侧面阵地
  • 第15章 山地防御
  • 第16章 山地防御(续)
  • 第17章 山地防御(续)
  • 第18章 江河防御
  • 第19章 江河防御(续)
  • 第20章 沼泽地防御和泛滥地防御
  • 第21章 森林地防御
  • 第22章 单线式防御
  • 第23章 国土的锁钥
  • 第24章 侧翼活动
  • 第25章 向本国腹地撤退
  • 第26章 群众武装
  • 第27章 战区防御
  • 第28章 战区防御(续)
  • 第29章 战区防御(续):逐次抵抗
  • 第30章 战区防御(续):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
  • 第七篇 进攻(草稿)
  • 第1章 与防御相关联的进攻
  • 第2章 战略进攻的特点
  • 第3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 第4章 进攻力量的削弱
  • 第5章 进攻的顶点
  • 第6章 消灭敌人军队
  • 第7章 进攻性会战
  • 第8章 渡河
  • 第9章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 第10章 对设防营垒的进攻
  • 第11章 山地进攻
  • 第12章 对缺乏纵深的防线的进攻
  • 第13章 灵活机动
  • 第14章 对沼泽地、泛滥地和林地的进攻
  • 第15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 第16章 不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 第17章 对要塞的进攻
  • 第18章 对运输队的攻击
  • 第19章 对在宿营地中的敌人军队的进攻
  • 第20章 牵制性进攻
  • 第21章 入侵
  • 附录 关于胜利的顶点
  • 第八篇 战争计划(草稿)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
  • 第3章 战争的内在联系与目的
  • 第4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确定:打垮敌人
  • 第5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确定(续):有限目标
  • 第6章 政治与战争目标
  • 第7章 有限目标的进攻战
  • 第8章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
  • 第9章 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毕生军事思想的结晶,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该书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系统探讨了战争的本质、规律及实践方法。其最著名的论断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深刻揭示了战争与政治的从属关系,突破了传统军事理论的局限。克劳塞维茨将战争视为 “三位一体” 的复杂现象,包含暴力、偶然性与政治工具三个维度,强调精神因素(如军队士气、指挥官才能)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他提出 “绝对战争” 与 “现实战争” 的区分,指出实际战争受政治目标、社会环境的制约,而非纯粹的暴力最大化。此外,书中对攻防辩证关系的分析(如 “攻势防御”)、集中兵力原则的阐述,至今仍是战略研究的基石。尽管受时代限制,书中部分观点(如防御优于进攻、战争泛化论)存在争议,但其方法论和核心思想仍具深远意义。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均从中汲取营养,现代军事理论亦以其为重要参照。总体而言,《战争论》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更是一部哲学经典,为理解战争与人类社会的互动提供了永恒框架。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