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0千字
字数
2021-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隋代的尚书省、内史省和门下省,也就是学界所习称的“三省”。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主题是三省的职权、地位以及所谓的“三省制”在隋代是否成立。
通过对隋代尚书省性质的转变问题、隋代尚书省与九寺的关系问题、隋代门下内史两省的职权与地位、唐代前期的三省问题以及“三省制”学说的由来等问题的探讨,认为三省分工、制衡的机制在隋代并未建立,其中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隋初尚书省权力过大,内史、门下二省并不能对其构成有效的制约;二是君主权力的无限扩大。
书末附录三篇文章,包括对隋代废太子案的考察、对隋代秘书省任职条件的研究、对官品制度的成立的探讨等相关内容,对本书的主旨具有补充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章 隋代三省主要官员补考
- 第一节 三省长官补考
- 一、尚书右仆射
- 二、纳言
- 三、内史监、令
- 第二节 六部尚书补考
- 一、吏部尚书
- 二、礼部尚书
- 三、兵部尚书
- 四、刑部尚书
- 五、民部尚书
- 六、工部尚书
- 第三节 给事黄门侍郎(黄门侍郎)补考
- 一、文帝朝
- 二、炀帝朝
- 第四节 内史侍郎补考
- 一、文帝朝
- 二、炀帝朝
- 小结
- 第二章 隋代尚书省性质的转变
- 第一节 从决策到执行:隋代尚书省性质的转变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帝朝尚书省的位高权重
- 三、炀帝时期尚书省权力的衰退
- 四、结论
- 第二节 论隋代尚书省与九寺的关系
- 一、从卢思道的上奏谈起
- 二、尚书与九卿的关系
- 三、余论
- 第三节 从职到官的转变及其被废止:从使职角度论汉隋间的“录尚书事”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释“录尚书品秩不见”与“单拜录”
- 三、关于“优策”的一些推测
- 四、北朝的新动向:职还是官?
- 五、论“录尚书事”的使职特征
- 六、结论
- 第三章 隋代门下、内史两省的职权与地位
- 第一节 隋代殿内省的独立对门下省的影响
- 一、殿内省的组织机构
- 二、自门下分出殿内
- 三、结论
- 第二节 门下省的职权与地位
- 一、职权
- 二、地位
- 三、小结
- 第三节 隋代内史省之职权与地位
- 一、职权
- 二、地位
- 三、小结
- 第四章 唐代的三省制与“三省制”学说
- 第一节 隋代三省制并未建立
- 第二节 唐代前期的“三省制”:《唐六典》的制度规定
- 第三节 唐代前期的“三省制”
- 一、高祖时期的尚书省
- 二、太宗时期的尚书省
- 三、高宗至睿宗时期的尚书省
- 四、玄宗以前的政事堂制度
- 五、玄宗开元时代的三省制与“三省制”说法的来源
- 小结
- 结语: 皇权与制度
- 附录一 杨勇的两个朋友圈
- 附录二 隋代秘书省研究
- 附录三 隋代县令杂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