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九一二年,“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成立,一辈武人试图在民间重新立德,为中华接脉。

内容简介

清末民初,形意拳一代宗师李存义做了三件事:把山西、河北形意合为一门;将形意拳和八卦掌合成一派;创立“中华武士会”,合并北方武林。

李存义和程廷华是好朋友,程廷华是八卦掌一代宗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时候他俩五十多岁了,做了同样的事:扛刀在房上走,见到落单洋兵,就跳下来砍。

本书依据这段历史掌故,描写民间武人李尊吾谨守不成家、不守财、不授徒的师训,苦修独行道,却遭逢八国联军洗劫北京之变,从一个人的抵抗开始,历经十年人生创痛与变故,达到武学巅峰、成为一代武林宗师的传奇。以此显影有清一朝的民间结构、满汉权变及政教隐情。

目录

  • 版权信息
  • 重写记 文学本与工作台本
  • 自序 一生三事
  • 1 铁人铁眼铁鼻腮
  • 2 独行道
  • 3 守洞人
  • 4 白衣弥勒
  • 5 往世之妻
  • 6 禅病悲魔
  • 7 粘杆处
  • 8 堂子
  • 9 误国
  • 10 四大刀
  • 11 家神
  • 12 帝制
  • 13 天堂
  • 14 最丑姑娘
  • 15 忘身之应
  • 16 三重人世
  • 17 抽心一烂
  • 18 打门
  • 19 武与士
  • 20 异端
  • 21 登天
  • 22 高足
  • 23 逊位日
  • 24 尽心
  • 后记 寻音断句 顺笔即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徐皓峰版清末武林往事

    清末民初,形意拳一代宗师李存义,做了三件事:合了山西、河北形意门;将形意拳和八卦掌合成一派;创立 “中华武士会”,合并北方武林。 作为武林后人的徐皓峰只写武林事,《武士会》从李尊吾(李存义)的经历角度看大清末年的浩荡变化,其中混杂着历史,混杂着极不容易分辨的虚构,混杂着作者自己的观点 —— 这当然是作者的私货,但一部小说,最有趣的正是作者的私货。在徐皓峰的影评集《刀与星辰》里,他几乎评遍了当年的武侠片。在他看来,当年的武侠片过度注入了情绪,尤其以民国时代为背景的,少有例外的以 “打洋人” 作为大高潮。这无非迎合了(同时又塑造了)一份民族情绪。在他看来,武术是礼乐,是待人接物,是对自己的约束,是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也许,所有的技艺根本上都是礼乐,磨练的是与环境与自然的融合,是收束自己的心性,是通达。 以武为礼乐,是武之大道,“打洋人” 确实只能归于末流了。只是,从元至清,官方禁武六百年,及清末强敌入侵,武术重又开花,民国时为盛 —— 武术的反弹中本已带着 “抗击” 的底色。 民间向来务实,乱世需自保,有志之士也期以武救世。从这角度看,当年及现在的武侠片 “打洋人” 倒也不好说是绝对的末流。只是清末民初武人们身上既天然有 “底层性”,想要以武救世,谅江湖与庙堂之远,终究难撼大势。《武士会》中,徐皓峰极力让武人们力挽狂澜,读时心中感动,合卷又觉过于一厢情愿,其实勉力难为。 但到底存过那份感动,就已够好。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尊吾,就是尊重自己!

      最早看他编剧的电影《一代宗师》,是王家卫导演的,很有味道。特别是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给我印象深刻。有时候无聊了,就把《一代宗师》看一遍,越看越有味道。今天读完《武士会》这本书,想想主人公的徒弟、师弟和朋友,在想一想《一代宗师》中的叶问、宫二和马三,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很多东西在不断的变化,可是也有不变的传承,信义。作者徐浩峰老师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人,他的作品总会引发人的思考。《刀背藏身》在 2017 年就拍好了,还在国外获奖,可是他就放弃署名权了!看着纪录片中他不是在拍电影,而是要把演员都培养成武林高手。而且他是真的懂,以至于陈观泰和熊欣欣这些老一辈的动作演员都心悦诚服。后来还看过他的《师傅》和《倭寇的踪迹》,看过之后都非常值得回味。前两天读《白色游泳衣》,懵懂中觉得应该是王朔写的,仔细一看原来也是徐老师的作品。《武士会》这本书主要是李尊吾跟朋友,跟爱人,跟徒弟之间的故事。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中,他始终努力遵守自己学艺之处对师傅,对门派的承诺。用句时髦的话就是不忘初心,但是又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从他的经历看,慎独真的不容易。读完之后,意犹未尽,忍不住分享两句,记录一下自己当下的想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里子和面子

        这本重写版《武士会》可以和《大地双心》对照着读,都是借民国时武林人物及政治人物来谈作者的 “天下观”。我不觉得这是小说,可能只有虚构这个层面才是小说的特征,其他方面作为小说是垮塌的,人物形象模糊,人物的语言也太刻板。只能当野史看吧。坚持下来的可看性,在于由武林看中国人生活中失去的一些规矩,有好有坏,也有没法下判断的,总之都逝去了,这些有人写,终究值得一看。比如收徒弟这事,师父从来不教徒弟真的东西,徒弟在某种层面就是牺牲品,做些脏活累活,一代代下来一个门派的真东西势必变形,所剩不多。谈何传承,很多东西都是沙上建塔,重来一遍。守道,所守何道?基本就是笑话。作者对康有为的态度,基本也是判定为一个妄人,认为康属于看小说和民间故事看多了,和《走向共和》一个态度。历史真是无趣,没有几个高贵的人,看小说找找乐呵。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