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市场发达国家15周年后仍难认可中国地位,本书论证中国市场体制已超越西方。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即使中国入世届满15周年之后,市场发达国家仍然不会在“中国的市场地位”问题上开绿灯。相反,情况会更加恶化。大国之间的超级战略博弈会借此支点向纵深演变。为此,博弈格局有三:1)、中国低头让步;2)、各自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相互妥协);3)、中国的市场体制是比西方市场体制更加先进的市场体制(西方最终低头让步)。在上述三种重大博弈格局中,本书已经能够揭示出,西方的市场体制已经老态龙钟,已被中国的市场体制所超越。因此在市场地位与否的问题上,中国已经可以抬头展望更大的目标了。即,不再仅只争取“享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合理性及公平性,而是直接争取已超越西方市场体制之“共赢市场体制”的先进性了。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前言
  • 目录
  • 导论
  •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中国
  • 第一节 市场与自由市场
  • 第二节 自由市场体制与非市场地位的源起
  • 第三节 非市场经济地位与非自由市场经济地位
  • 第四节 非市场经济地位与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三种融合
  • 第五节 中国的非市场地位与中国市场悖论
  • 第六节 市场之谜:市场化的标准到底在哪里?
  • 第七节 破解【中国市场悖论】与【市场之谜】
  • 第八节 破解【中国市场悖论】及【市场之谜】的现实意义
  • 第九节 破解【中国市场悖论】及【市场之谜】的三大路径与选择
  • 第十节 向“西方定制化自由市场标准”的市场地位转向
  • 第十一节 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之中国市场地位的挑战
  • 第十二节 全面超越“自由市场体制”的中国领先型市场体制
  • 第十三节 自由市场道路与广义市场道路的全球较量与转型
  • 第二章 中国的市场经济兼“中国模式理论”
  • 第一节 从高铁新理性故事说起的中国市场经济
  • 第二节 “负价格经济”与中国市场经济
  • 第三节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学原理与中国市场经济
  • 第四节 双轨制财政体制与中国市场经济
  • 第五节 超越“西方价格型市场经济”的中国交换型市场经济
  • 第三章 西方自由市场的狭义性及绝对困境
  • 第一节 什么是市场及私人市场的缘起
  • 第二节 多数人市场及公共市场的缘起
  • 第三节 自由市场及自由市场的缘起
  • 第四节 自由市场的学术含义及自由市场与亚当·斯密
  • 第五节 古典经济学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六节 古诺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七节 瓦尔拉斯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八节 马歇尔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九节 埃奇沃思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十节 奥地利学派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十一节 庇古及福利经济学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十二节 帕累托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十三节 张伯伦和琼斯夫人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十四节 凯恩斯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十五节 阿罗—德布鲁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十六节 冯·纽曼及博弈论经济学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十七节 科斯及新制度经济学对自由市场的构造
  • 第十八节 庇古和科斯关于市场外部性的重构
  • 第十九节 西方自由市场的绝对困境
  • 第四章 西方经济学的绝对困境(一)
  • 第一节 私利主义经济学的终结【私利齐次型市场】
  • 第二节 利他主义经济学的绝对困境【利他齐次型市场】
  • 第三节 整体主义经济学的新世界【三利一体化市场】
  • 第五章 西方经济学的绝对困境(二)
  • 第一节 被扭曲的消费者和厂商市场【主体齐次型市场】
  • 第二节 回归个体的消费者和厂商市场【主体混合型市场】
  • 第三节 再论消费型市场【个体、团体、政府及批发商混合型市场】
  • 第四节 论人与广义交换者【广义交换型市场】
  • 第六章 西方经济学的绝对困境(三)
  • 第一节 边际方法论的价格理论【价格齐次型市场】
  • 第二节 非边际方法论的价格理论【价格非齐次型市场】
  • 第三节 兼容边际和非边际的广义价格理论【价格真实型市场】
  • 第七章 西方经济学的绝对困境(四)
  • 第一节 理性人的终结与真实人的崛起
  • 第二节 私利理性的绝对困境与终结(私利理性型市场的终结)
  • 第三节 最大化理性的绝对困境与终结(最大化理性型市场的终结)
  • 第四节 更有利益理性的崛起(更有利益型市场的崛起)
  • 第五节 更无利益理性的崛起(更无利益型市场的崛起)
  • 第六节 利益无差异理性的崛起(利益无差异型市场的崛起)
  • 第七节 利益比较理性的全面崛起(利益比较理性型市场的崛起)
  • 第八节 共赢理性的新未来(理性多样化型真实人市场)
  • 第八章 西方经济学的绝对困境(五)
  • 第一节 单目的交换理论的传统与困境(目的齐次型市场的绝对困境)
  • 第二节 双目的交换理论的新发现(目的非齐次型市场的新未来)
  • 第三节 消费与收入双目的型市场理论
  • 第四节 双目的型市场与实体财富及货币财富
  • 第九章 广义经济学的范式革命(一)
  • 第一节 传统交换理论与广义交换理论
  • 第二节 【第一自由权市场体制】与【第二自由权市场体制】
  • 第三节 广义交换剩余理论与广义市场体制
  • 第四节 中国市场与广义市场体制之间的关系
  • 第十章 广义经济学的范式革命(二)
  • 第一节 广义需求理论与广义供给理论
  • 第二节 超越供需型市场的“实物与货币交换型市场”
  • 第三节 实体财富与货币财富一体化的全球共赢型市场
  • 第十一章 广义经济学的范式革命(三)
  • 第一节 广义交换关系及调节理论
  • 第二节 人为调节机制与自动调节机制
  • 第三节 均衡增长与超均衡增长
  • 第四节 超越失衡的增长、超越均衡的增长与超越增长的再增长
  • 第十二章 广义经济学的范式革命(四)
  • 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市场的初始和边界条件
  • 第二节 是一般均衡确保资源配置最优还是资源配置最优确保一般均衡?
  • 第三节 一般均衡及资源配置最优与增长之间的悖论
  • 第四节 一般均衡与多种市场模型之间的悖论
  • 第五节 稀缺资源之市场的二难配置
  • 第六节 广义市场均衡与共赢配置
  • 第十三章 广义经济学的范式革命(五)
  • 第一节 生产与交换之间的竞争
  • 第二节 交换与交换之间的竞争
  • 第三节 两种交换剩余之间的竞争
  • 第四节 广义竞争原理
  • 第十四章 广义经济学与广义政治经济学
  • 第一节 西方自由市场的终结
  • 第二节 整体市场理论的再崛起
  • 第三节 广义交换理论与广义市场理论
  • 第四节 广义经济学与广义经济学原理
  • 第五节 广义经济学与中国市场体制的再深化改革
  • 第六节 广义经济学与中国市场经济的新定位
  • 第七节 广义经济学与全球市场体制的新变局
  • 第八节 广义政治经济学与广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第十五章 论中国的市场地位
  •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初始化边界
  • 第二节 整体双轨市场体制在中国
  • 第三节 新新自由主义在中国
  • 第四节 政府介入型自由市场体制
  • 第五节 超越自由市场的中国广义市场
  • 第六节 中国广义市场体制的财富效应
  • 第七节 中国整体双轨市场体制与中国全面小康社会
  • 第八节 中国整体型共赢市场与广义市场及中国模式
  • 第九节 中国广义市场地位的全球正当性
  • 第十六章 论全球市场经济的新未来
  • 第一节 全球总失衡与全球总失衡大变局
  • 第二节 世界西方市场体系与全球广义市场体系
  • 第三节 全球广义市场体系与全球共赢治理新未来
  • 第四节 世界和平与人类共赢
  • 文献及参考资料索引
  • 专用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