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好的产品,都是“顺人性”的。谷歌用户体验设计师、前青蛙公司创意副总裁揭示好产品长盛不衰的秘密。

内容简介

凭借一个点赞按钮,Facebook成为全球成功的社交网站之一;依靠“阅后即焚”的srories(故事帖)功能,Instagram成功应对了2016年的发展危机;通过一次快速简单的软件升级,特斯拉成功将自动驾驶功能引入大众视线,并占据了超高市场份额……

机器时代,似乎每天都有新技术、新产品涌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便利。不过,大多数产品往往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便消失在互联网大潮中,而有些产品却能够独占鳌头,长久流行。本书认为,不论基于何种技术,成功的产品都顺应了人的天性和需求,而好的产品设计,本质上就是要满足人性。

结合先锋设计大师与国际优秀记者的专业知识与洞察,本书追溯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优秀产品的设计原则和它们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告诉你成功的产品是如何通过设计来融合技术与人性的。本书为产品经理、产品运营人员、设计师、市场销售人员和广告创意者而写,每一位与用户打交道的人,都值得将其奉为案头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 第一部分 易于使用的设计
  • 第一章 误读:从三里岛核电站事故讲起
  • 第二章 消费行为催生工业设计
  • 第三章 设计中的错误
  • 第四章 对智能机器的信任
  • 第五章 隐喻的作用
  • 第二部分 让人想用的设计
  • 第六章 工业化的同理心
  • 第七章 技术与人性
  • 第八章 个性化
  • 第九章 用户友好中的风险
  • 第十章 对用户的承诺
  • 结语 用“用户友好”的眼光看待世界
  • 附录 “用户友好”发展简史
  • 参考文献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的产品应该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

    本书大部分章节都是以一些真实案例为引子,然后讲设计的原理。由于书本里的案例都是美国的。没有一些背景的话读起来会比较吃力。这也是很多人读到第一章就读不下去的原因。但读进去了也会感觉收获很大。看完后,我觉得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是提出了心理模型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对于产品和实物的理解方式。作者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应该符合用户的心理模型,让用户能够轻松地理解和使用产品。这里提到了一个隐喻的做法,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拟人化是其中一个方法。通过隐喻,人们无需学习也能很快上手一个新事物,好的隐喻就是这么神奇。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关于人际交互的设计原则。如果你对这块感兴趣,那么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最后分享我记录的一些设计原则:1. 用户想要的和需要的有时候往往是不一样的。设计中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那些用户尚未表达出来的问题。2. 设计并非只是追求美的理念,还需要包含体验、营销、传播等。3. 设计应该更早的获得用户反馈,而不是沉溺在自己的脑海里。不要只以自己的想法来设计,要克服人性中的这个缺陷,要去接触真实的人,去了解用户,把自己当用户。这样你才能够想出真正有用的设计。4. 你不应该为所有人设计,否则你就不为任何人设计。5. 尝试去把用户当做一个有缺陷的人。你能通过设计去帮助他完成任务吗?6. 如果你想让某些东西与众不同,那么就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剔除出去。7. 用户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情感体验决定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想知道谁能读的进去?

        不知道是不是被标题欺骗,带着预期去读,密密麻麻的文字果然头秃,想知道谁能读的进去?我不行。看到的内容完全不在预期内,先弃读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