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5千字
                       字数
                        2025-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跨越近百年的思想考古,解码创造力如何成为被狂热崇拜的对象。
内容简介
创造力是美国社会的标志性价值观之一,但“创造力”这一概念以及认为它能够被培养的观点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
正如塞缪尔·W·富兰克林所揭示的那样,战后的美国人创造了“创造力”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定义创造力,以满足资本主义和冷战时期的需求。创造力受到一群专业人士——心理学家、工程师和广告人——的推崇,他们认为创造力是解决他们所担忧的创造性被压抑、变得墨守成规、从众和感到疏离的良方。创造力被吹捧为个人主义和人类精神的力量,是新中产阶级追求的目标,同时也符合美国企业界的需求。
在日益僵化的体制中,创造力带上了几分浪漫色彩;以某种方式做到了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同时存在,既好玩又实用,既艺术又科技,既独特又平常;这个术语难以明确界定,使得形形色色的人和机构都宣称它能解决问题,从企业沉闷到城市衰败。
如今,创造力被不断追求、量化和最大化,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讲述了心理学家、学者、企业管理“大师”、广告人、教育政策制定者、艺术家和工程师的故事,对这一概念发人深省的历史梳理有助于我们看清它的本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创造力”的诞生
 - 我们以前叫它什么
 - 大众社会与永久革命
 - 1 在平凡与卓越之间
 - 心理学的现状
 - 创造力与智力
 - 创造力与天才
 - 发散性思维
 - 识别有创造力的人
 - 阶级、种族、性别和有创造力的人
 - 标准问题
 - 2 头脑风暴的诞生
 - “你和你的想法一样富有”
 - 开始头脑风暴
 - 工作中的头脑风暴
 - 几乎能解决所有人类问题的方法
 - 3 作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 马斯洛反对创造力
 - 反对“疯狂的天才”理论
 - 叛逆与浪漫
 - 创意与改变
 - 民主人格
 - 不要为艺术而艺术
 - 创造力的性别化
 - 回归企业
 - 4 鞋厂里的集思法
 - 用科学管理颠覆科学管理
 - 营销与创意同在一室
 - 5 有创造力的孩子
 - 获得创造力
 - 从识别到培养
 - 美国教育辩论的穿针引线
 - 父母和老师的英雄
 - 6 麦迪逊大道上的革命
 - 迎头赶上
 - 如何让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保持创造力
 - 那群“异类”
 - 对制造欲望的救赎
 - 创意革命和反主流文化
 - 7 创造力之死
 - 创造力万岁
 - 8 从进步到创造力
 - 技术科学大行其道
 - 创造力即责任
 - 作为创造行为的艺术和科学
 - 作为企业价值的创造力
 - 9 创造力万岁
 - 战后时代
 - 机构创造力的延续与变化
 - 永恒的谬论
 - 创造一切
 - 创造力的文化矛盾
 - 结论 该做些什么
 - 致谢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