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情商课,加速驶入人生的超车道。

内容简介

如果你不愿被愤怒、悲伤、沮丧、嫉妒等负面情绪控制,如果你希望在彰显自己时不冒犯别人,照顾他人时不委屈自己,如果你想在职场和情场都如鱼得水,如果你希望摆脱小透明、边缘人的标签,本书就是适合你的选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康永的序
  • 1 PART 我们要互相依靠,而不是互相控制
  • 1.你全身都贴满了“应该”的标签吗?
  • 2.面对自己的“感觉”,好像很害羞又很没面子?
  • 3.独处,一点都不孤单,还很有趣
  • 4.当局者迷时,要祭出分身大法
  • 5.让分身问你“为什么”,事情会变得不一样
  • 6.称职的分身,不会让你相抱取暖
  • 2 PART “自己”很抽象,却也如此扎实与重要
  • 7.对自己诚实,不然就等别人来唬你
  • 8.你是河,情绪是分秒流经你的水滴
  • 9.学校没教的入门知识,我们来自修
  • 10.表达情绪不是在展示权力
  • 11.快要失控前,拖时间冷却一下
  • 3 PART “负面”情绪,跟你想的不一样
  • 12.“负面”情绪,就像戏里的反派角色
  • 13.拒绝所有负面情绪的人,连吃火锅都只能吃到甜味
  • 14.“负面”,你可以不理会它,它可不会不理你!
  • 15.与对错无关,与对你有什么意义很有关
  • 16.放下评断,领受人生这个礼物吧
  • 17.悲伤会强迫成长,失去会带来启发
  • 18.少问“为什么”,问“怎么办”
  • 19.处理伤心事,要向战争片或动作片学习
  • 4 PART 负面字眼,其实蕴藏蓬勃生机
  • 20.别给情绪乱贴红黑标签
  • 21.用冰冻力,冻结熊熊怒火
  • 22.自卑,是来自脑中“理想的我”
  • 23.有助于“享受生命”的情绪,都很珍贵
  • 24.你有很多个面相,保证你自己也不知道
  • 25.后悔,驱使你活出更好的人生
  • 26.召唤力量、驱赶“空虚”的神奇咒语
  • 27.离开同温层,多交专门唱反调的朋友
  • 5 PART 让山是山,让我们是自己
  • 28.没有“完美的幸福”,只有“我的幸福”
  • 29.生命,要用在自己真正在乎的事上
  • 30.醒醒吧,别再用阿Q精神胜利法逃避现实
  • 31.尽了人事之后,才听天命
  • 32.把他人的否定切成小块,不要全盘接受
  • 33.获得幸福的机会,人人平等
  • 34.追剧,竟然可以同时训练情商
  • 35.“你变了”?恭喜恭喜!
  • 36.别学愚公移山,只要移动念头即可
  • 康永的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独善其身,已经不易

    蔡康永也算是我的老乡了,他在奇葩说上面的表现确实吸粉了我,也打破了我对他的旧印象(主要是康熙来了这档节目)。书的开篇蔡康永就颠覆了我们对于 “高情商” 的传统认知。他告诉我们,高情商并不意味着八面玲珑、会说话、会办事,更不意味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没有情感的人。相反,高情商是能够在做自己与跟别人共处之间找到平衡,让自己舒服,同时也让别人舒服。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情商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实践、去反思、去调整。书中蔡康永提出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做自己,就是高情商的表现。他鼓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绪,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同时,他也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实用的小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通过独处来认识自己,如何通过 “摸一摸” 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 “负面” 情绪等等。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简单易学,而且非常实用。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糊涂不值得追求,豁达才值得追求,而豁达可不等于糊涂。心里糊涂的人,不明白,豁达不了,内心也不会强大。让自己尽可能变成一个明白的人,是非常过瘾,也非常值得的事。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明白”,不再人云亦云,不再让自己的心屈服地被捏在别人手中的那种 “明白”。辨识情绪都从哪里来?它们来做什么?它们来了以后,我该怎么办?要把它们各自安放回去时,该放回哪里?这就是我建议的情商。情商的唯一价值,也是它比智商重要的唯一原因,是探寻情商的过程,就是探寻自己的过程。所谓的 “心”,虽然抽象,但真的存在,而且就是我们赖以度过一生的依据。智商没办法处理 “心” 的事情,智慧才可以。而智慧的基础,是 “明白” 别忘了有时要选择把内心的门关上,这是一种能力,说穿了,就是跟自己相处的能力。人最有兴趣,又最没把握的,就是自己。我们对自己有最多的要求,也同时有最多的猜疑。当你对当前选择的方向感到不确定时,可以通过想象一个 “分身” 去观察三年后的自己,看看那时的生活状态如何。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从未来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选择是否正确,并以此来校准和调整现在的方向。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帮助你跳出当前的困境和迷茫,从一个更长远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从而做出更符合自己长期目标和愿景的决策。它强调了从未来的角度反观现在的重要性,帮助你在当下做出更有信心和方向感的选择。爱比克泰德的 “先对自己说,你将要成为什么,然后再告诉自己,必须要做什么” 强调了目标设定和行动计划的重要性。它建议我们在生活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清晰的方向感。隐含着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对话的过程,通过与 “未来的自己” 对话,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从而更有效地规划当前的生活和决策。强调在面对人生中的各种不满时,应该理智和适当地处理,以避免浪费宝贵的意志力。做自己:强调要清晰地认识自我,避免被混乱的情绪和外界的杂音所影响。只有在内心平静和明确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做到 “做自己”。要做好一个人,当然要能够辨认当下的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从而渐渐了解自己,然后一步一步地,具备安放情绪的能力。这就是情商。通过认识自己的情绪来更好地了解自己。1. 向往做自己:很多人都有想要真实做自己的愿望,但可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段话提供了一个起点。2. 认识情绪:情绪是我们内心状态的直接反映。通过观察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某一时刻的真实状态。3. 认识当下的自己:通过对情绪的认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当前时刻的感受和状态。这是自我认知的重要一步。4. 认识长久以来的自己:当我们能够持续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就能逐渐拼凑出一个更完整的自我形象,了解自己长期以来的性格、习惯和倾向。2. 当下的自己与长期的自己:   - “当下的自己,是情绪” 意味着情绪是我们在某一时刻的真实反映,是我们即时的心理状态。   - “长期的自己,是肉身与灵魂” 则指向更持久的自我认知和存在,包括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层面。这是一个更稳定和持续的自我。3. 实现 “做自己”:   - 理解情绪作为当下自我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即时状态。   - 通过关注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更真实地 “做自己”,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空想或理想化的层面。智慧则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我反省和内心的认知逐渐培养出来的。智慧的培养始于对自己内心的辨识和理解。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内心的探索,才能真正获得智慧。不要让自己对内心的冲动和情绪无能为力。要学会控制和理解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被其左右。表达情绪应该被视为一种自然的、日常的行为,而不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或特权。真正的情绪表达应该是自然和无拘无束的,而不是为了展示或证明某种能力或地位。责备对方 “不听话” 的意思是指一种不对等的情感交流方式。当父母对孩子表达愤怒时,他们承认自己有情绪,并且这些情绪可能非常强烈。然而,当他们责备孩子 “不听话” 时,实际上是在传达一种信息:父母可以自由地表达和释放他们的情绪,而孩子却不被允许有自己的情绪反应。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和管理自己的情绪。1. 情绪的地位:情绪不应该主宰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应该为了追求快乐而变得卑微,也不应该因为害怕悲伤而逃避。情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们不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主导力量。2. 情绪的管理:愤怒和热情都是强烈的情绪,但我们不应该被愤怒所控制,也不应该让热情成为我们待人处事的负担。管理情绪意味着在面对这些情绪时保持冷静和理智。3. 面对情绪:我们应该学会面对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逃避。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应该被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需要极力追求或逃避的对象。4. 练习情绪管理:文中提到的 “摸一摸” 的习惯,可能是指通过练习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面对一个让你讨厌的人,尝试分析和理解自己对这个人的反感,而不是简单地回避这种情绪。遭遇不幸时,才会意识到我们对机会和运气的依赖。生活中的好运和机会常常被忽视,直到我们面临困境时才意识到它们的影响。这段话强调了通过逆境来获得对生活中积极元素的深刻理解和珍惜。它提醒我们,困难和挑战虽然不受欢迎,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珍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隧道尽头,一定有光。就算没有光,你也可以想象那个光。“诚实” 的核心不只是 “说实话”,而是面对事情的本质,而不被表象所迷惑。这意味着诚实不仅仅是语言上的真实,还包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坦诚面对。自卑感通常源于我们脑中 “理想的我” 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当我们感到自卑时,不仅要反思自己的条件,还要审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可能并不是由我们自己设定的,而是受到外界影响的。因此,质疑这些标准的合理性是重要的。此外,作者强调没有人完全不自卑,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处理这种情绪。适度的自卑是正常的,它可以促使我们进步,但过度关注自卑可能会阻碍我们的发展。作者通过提到表演工作者,暗示即使在被认可的人群中,自卑也是普遍存在的,只是他们可能更好地管理了这种情绪。乐趣和责任感是对抗空虚感的有效方法,而这些感受不一定来自于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是可能在意想不到的过程中产生,尤其是在我们参与或帮助他人的生活时。乐趣和责任感可以在我们投入的活动中自然产生,而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一个明确的目标。例如,在游戏中,即使使用的是一个初级账号,玩家仍然可以通过努力和对角色的责任感找到乐趣。这种乐趣和责任感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个终点,而是在过程中体验到的。与其执着于寻找人生的意义,不如在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乐趣和责任感来充实自己,参与和成全他人的人生,从而赶走空虚感。“友直、友谅、友多闻,其实就是友这个广阔的世界” 可以理解为,交友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这三种类型的朋友代表了交友的不同维度和价值,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交友世界。通过与这些不同类型的朋友交往,我们可以在道德、情感和知识上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友直、友谅、友多闻” 不仅仅是交友的标准,更是一个广阔而多元的交友世界的象征。“让山是山,让我们是自己”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种哲学思考,强调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以及自我认知的过程。这句话可能与自我发现和内在成长有关。1. 接受现实:让山是山,意味着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去强求改变或扭曲它们。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接纳和理解。2. 自我认知:让我们是自己,强调的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接纳。通过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本质,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3. 内在成长:结合参考资料中的 “见山见海见自己” 理念,这句话可能也在鼓励通过自然探索和自我对话,实现内在的成长和心灵的平衡。幸福并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概念,而是因人而异的。1. 幸福的个体性: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 “所有的幸福”,因为幸福是主观的、个体化的。每个人的幸福感受和追求都是独特的,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2. “我” 的重要性:要追求幸福,首先要了解 “我是谁”,即要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明确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从而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3. 自我认知与幸福的关系:拥有自我认知是获得幸福的前提。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我认知,就像丢失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无法真正感受到幸福。自我期望是指我们对自己设定的目标或标准。然而,许多自我期望的来源可能并不合理或正确,甚至是荒谬的。这些期望可能来自外界的压力、社会的标准、他人的期望,或者是我们自己对成功和幸福的误解。尽管这些期望可能不合理,它们却能够长时间地影响和控制我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我们可能会为了符合这些期望而改变自己,甚至扭曲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愿望。然而,这种改变通常是徒劳的,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弄清楚这些期望的真正来源,就很难真正满足它们。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些自我期望,找出它们的来源,并进行调整或修改。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摆脱不必要的压力和束缚,释放有限的勇气和意志力,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每个人的勇气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应该珍惜并合理使用。在心理学中,“虚假期望” 是一种自欺行为,指的是故意设定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以此来逃避现实或责任。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对自己或他人做出夸大的承诺或宣示,例如 “等我赚到一亿,你就知道我有多厉害!” 或 “等我得了诺贝尔奖,我们就结婚!” 这些目标通常是不切实际的,设定这些目标的人可能并不真正期望实现它们,而是用来掩盖自己的不安或逃避面对现实的压力。这种自欺行为可能源于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或对现实的不满,通过设定过高的目标来暂时缓解内心的焦虑。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更多的失望和挫折,因为目标本身是无法实现的,最终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因此,识别和调整这种 “虚假期望” 是重要的,以避免陷入自欺的陷阱,影响个人的生活进度和心理健康。想要 “做自己”,最好能先 “看见自己”。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区分成功和幸福的标准。成功的标准通常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比如社会的认可、财富、地位等,这些标准往往不由个人完全掌控。然而,幸福的标准则是由个人内心决定的,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感觉和内心状态。幸福只需要 “人和”—— 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己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能够与自己和谐相处,就更容易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意味着幸福是一种内在的状态,是由个人的感觉和内心的和谐决定的,而不是外部的成就或他人的评价。幸福是一种可以由自己掌控的状态,因为它建立在个人的感觉上,而不是外部的标准。这种观点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自我接纳的重要性,指出即使在才华、运动能力或财富方面不突出的人,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获得幸福。1. 冷静而非冷漠:追求情商并不是要让自己变得冷漠无情,而是要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保持冷静。这意味着在情绪激动时,能够理智地处理问题,而不是被情绪左右。2. 恰如其分的情绪:情商高的人并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能够在适当的场合表达适当的情绪。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互动。3. 做自己而非迎合他人:高情商并不意味着要扭曲自己去迎合他人,而是要在做自己时感到自在,从而让周围的人也感到放松和愉快。这样自然地吸引他人,而不是刻意去讨好。这段话是在提醒我们,生活中不应简单地模仿戏剧人物的激烈和生猛,而是要通过训练情商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幸福,取决于你如何投入你的注意力" 强调了注意力在幸福感中的重要性。幸福感与我们选择将注意力放在哪里密切相关。通过选择性地关注生活中的积极面或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这段话传达了一个积极的信息:面对变化和未知,我们应该以开放和探索的心态去迎接,而不是停留在对过去自我的幻想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个人内在的改变比外在的改变更为重要和可行。通过引用 “愚公移山” 的故事,作者指出,与其试图改变外部环境(如愚公试图移山),不如先改变自己的内在状态。具体来说,性格、心情、态度和观念都是可以改变的方面。通过改变这些内在因素,一个人可以变得更加明白事理、心情舒缓,并且在处理事情时更加恰如其分。这种改变不需要像移山那样的巨大努力,而是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和态度来实现的。让山是山,让我们是自己。不是别人塑造的我们,而是我们塑造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又是一本随手翻开的书,随手翻开又能读下去,便是一本好书了。“这不是一本教我们快乐的书。在我向往的生活里,快乐没那么重要,快乐很讨喜,但快乐不及平静重要。” 看到了吗?这是序言里的话,有没有一下子就平静下来,特想安静的读一会,特平的那种快乐。“我对快乐,当然喜欢,但我希望是 “明白且恰当” 的喜欢。我对悲伤,当然不喜欢,但我也希望是 “明白且恰当” 的不喜欢。” 最绝的就是这句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于我心有戚戚。我必须引用书中的句子,因为我自己表达不出来 “因为我不确定我们到底可以活几次,很有可能就这么一次,所谓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林子里的鸟再多,也比不上已经抓在我们手里的这只鸟。黑鸟也好,白鸟也好,胖鸟也好,瘦鸟也好,让我们为自己尽情自在地活一次吧。”“情绪不是我们的主人,不要卑微地求快乐,不要恐惧地躲悲伤。别被愤怒控制,也别让热情成为待人处事的重担。” 对算命这件事尤其对了我的心思 “理也许有它的道理,但它的道理并不建立在学习与成长上。尽了人事之后,才听天命,不是不尽人事,先听天命。” 最后我觉得世上目前最火的情商一词,其实它是率性而直接它是其如其分的。“追求的是什么?不是追求冷漠,而是追求冷静;不是追求无情绪,而是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绪;不是扭曲自己去讨人喜欢,而是因为做自己做得很自在,令身边的人也放松了,而讨人喜欢”。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