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0千字
字数
2021-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俄学者深度研究旅俄华侨百年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通过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张建华、李永昌、强小云、王小菊、拉林、奥莉娅、达旗生等中俄当代研究旅俄华侨历史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侧面,记录百年来旅俄华侨旅俄华工的生活状况、旅俄华侨在远东开发中的作用、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旅俄华侨与护照、旅俄华侨与社团组织建设、旅俄华侨与移民政策、在苏联学习的旅俄华侨、远东八十八旅在苏联及其抗联精神的传承、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学习的旅俄华侨、、新时期的旅俄华侨华人生活状况等展示百年来华侨历史与文化。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绪论:风雨飘摇的一个半世纪
- 一 关于“华侨”与“华人”概念
- 二 割地成侨:旅俄华侨的缘起
- 三 旅俄华侨简史
- 四 中俄学者研究现状
- 五 本书的构架与特点
- 六 本书编撰的目的及使命
- 第一部分 帝俄和苏联早期的华侨华人
- 清末民初中国人留学俄(苏)活动的历史考察
- 一 留学之基筑于历史
- 二 官派留俄始于外交
- 三 官费留俄随势而兴
- 四 自费留俄风起青萍
- 五 管理体制几经更迭
- 六 结语
- 文明相遇与跨文化空间的形成:俄国侨民与中国侨民的视角
- 20世纪上半叶在苏联的中国女性
- 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俄国远东地区的粮食种植活动
- 一 “原著满洲人”的粮食种植活动
- 二 乌苏里地区中国人的粮食种植活动
- 三 俄国各个阶层对中国人粮食种植活动的态度
- 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形象的转变
- 一 从“移民”到“华工”:在俄华人的起源与一战前后华工的基本状况
- 二 从“负面”到“正面”:十月革命前后华工形象与中国形象的转变
- 三 结束语
- 关于旅俄华工联合会机关报《旅俄华工大同报》
- 觉醒前的狂热
- 一 中国参战和劳工赴欧
- 二 举国庆祝“公理战胜”
- 三 思想界的狂热和“劳工神圣”口号的提出
- 四 幻梦的破灭和国人的觉醒
- 评《中国人在俄罗斯》兼论其他
- 试述1918—1921年北洋政府在西伯利亚的护侨活动
- 第二部分 新中俄关系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华侨华人
- 移民网络、本土化适应与俄罗斯华商新移民
- 一 研究对象与文献回顾
- 二 华商新移民的形成与概况
- 三 华商移民网络及其作用
- 四 华商的本土化调适与融入尝试
- 五 结语
- 当前欧亚国际移民治理
- 一 欧亚国际移民概况
- 二 俄罗斯的移民治理措施
- 三 移民观与移民治理理念
- 四 结论
- 当代俄罗斯华侨华人现状与形象探析
- 一 俄罗斯华侨华人概貌
- 二 俄罗斯华侨华人社团与媒体
- 三 俄罗斯华侨华人形象
- 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人现状调查与研究
- 一 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人口状况及数量分析
- 二 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人业态及社区生活
- 三 中国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社会融入问题
- 四 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人的基本认知和几点建议
- 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问题”论析
- 一 有关概念的界定
- 二 所谓“中国移民问题”的主要内容
- 三 “中国移民问题”的真实情况
- 四 “中国移民问题”被夸大的原因
- 五 俄有关人士针对“中国移民问题”提出的策略主张
- 六 结语
- 多元分化与跨国生存选择入境俄罗斯的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 一 俄罗斯华商数量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
- 二 留学生和旅游人数稳步增加(自21世纪初)
- 三 公务类人员数量增加,华商经营转向正轨(2009年后)
- 结语
- 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状况及华侨生活状况的田野调查(2017.1.16—20)
- 一 考察路线及经历
- 二 考察基本结论
-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状况述论
- 一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状况的历史与现实
- 二 是“威胁”还是贡献
-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所谓中国“移民”问题
- 一 中俄两国对“移民”定义的歧义
- 二 旅居俄罗斯远东与外贝加尔的中国公民现状
- 三 远东“中国人口扩张论”的历史文化解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