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5千字
字数
2012-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南宋时期,中国文明正面临严重危机。而正是对社会与政治问题的忧患,在当时的儒者间引发了“道德伦理”与“事功伦理”之争。
内容简介
“明道谊而计功利”,遂成为冲出程朱框架的新口号,显示出儒学发展的新倾向。在“责任伦理”的原则已成为共识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思想脉络,或可为儒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回应,寻找到传统的哲学资源。中国思想史这门学科的使命,乃在于潜心到过去的生存境遇下,考察古人的思维过程。
田浩教授的这本成名作,在新发现的陈亮作品的支持下,具体探讨了陈亮思想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在宋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参照着两位论辩对手的具体阅历及性格,展示了陈亮、朱熹间的“道德与事功”之辩,从而再现了中国思想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历史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中文版序
- 序
- 谢辞
- 导言
- 众家眼中之陈亮
- 本书对陈亮的评价
- 新发现的陈亮著作的1212年版本与标准版本
- 第一章 儒学两极化及其在宋代思想中之演进
- 早期儒学中的问题及分化
- 宋学内部的倾向:从道的全体到道的部分
- 道学及其与宋学中其他派别之冲突
- 南宋:从宽容到对立
- 12世纪80年代陈亮挑战朱熹前的浙江道学
- 第二章 陈亮思想与性格的发展
- 1143—1168:陈汝能在年轻时代
- 1168—1178:陈亮在道学与政治保守主义的过渡阶段
- 1178—1194:陈同甫在功利主义与相对主义阶段
- 第三章 争论过程中的性格因素及二者关系
- 第四章 政治中的道德问题
- 陈亮:功利主义的事功伦理学
- 朱熹:个人德性与动机伦理学
- 第五章 历史中的道与其他价值
- 陈亮:相对与内在的道
- 朱熹:基本价值的永恒完善
- 陈亮的相对主义与某些政治原则的绝对性
- 第六章 从收复华北及学派分化看政治与朱陈之辩
- 关于收复华北之不同观点
- 朱陈之辩对于学派分化的影响
- 结论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