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部全景透视中国民间影像的学术专著,是对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的深度理论解读。

内容简介

书中对影像生产的本体观照,对中国大众影像生产史的梳理,对大众影像生产的意义解读,对影像生产关系可能产生的变革及国内大众影像发展路径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影像生产是视觉文化生产的一个主要内容。在百年影像史中,影像生产始终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场域。

从电影诞生之初西方电影商品对中国的文化入侵到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本土电影生产;从1919年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戏部”反抗外国影片“刺取我国下等社会情况,以资嘲笑”的行径,到1920年旅美青年梅雪俦等人愤激于美国影片对华人侮辱而回国组建“长城制造画片公司”;从1926年田汉“深感现实世界被压榨之苦闷”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自筹资金从事电影生产,到30年代左翼电影对软性电影鸳鸯蝴蝶派的斗争,以及后来抗战电影、国防电影乃至当今对好莱坞大片冲击的抵制,我们无不感受到其中深刻的意识形态含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影像生产的本体观照
  • 第一节 影像生产方式
  • 第二节 摄像(影)机、影像与影像生产
  • 第二章 历史钩沉:百年中国大众影像生产闪回
  • 第一节 史前史:早年的中国个人影像生产
  • 第二节 从新纪录运动到大众影像生产
  • 第三章 文本研究:解读大众影像生产
  • 第一节 大众影像生产:对主体与历史的另类书写
  • 第二节 底层与边缘化:一种新的生产视角
  • 第三节 解构话语权力:一个新的生产向度
  • 第四章 功能研究:影像大众生产
  • 第一节 影像思维的启蒙
  • 第二节 新的传播主体的生成与双向
  • 第三节 影像社区与公共领域的构建
  • 第五章 对策研究:大众影像的培育机制和发展路径
  • 第一节 大众影像生产力的发展与影像
  • 第二节 大众影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三节 大众影像的培育机制与发展路径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