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6千字
字数
2019-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每个历史阶段代表性文学体裁中的经典军旅题材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精彩评述;史论结合,将中国古代战争文学的逻辑线条清晰描述出来,给人以史论引导和思想启迪。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专题论文的方式,系统探究了自先秦至晚清的一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诗经》、《孙子兵法》、《老子》、《左传》、《六韬》、《史记》、《汉书》、《三国志》、三曹诗文、边塞诗、《三国演义》、《水浒传》、《孽海花》等,阐释其中军事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与审美特征。
作者试图走进每一位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环境与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人生体验、文化心态、价值理念、艺术创造等,以富有创见的思想成果,推进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绪论 军事文艺要把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先秦编第一
- 《诗经》颂战诗及其遭遇误读的分析
- 一
- 二
- 以英雄豪杰望女界
- 《孙子》譬喻的历史文化阐释
- 一
- 二
- 三
- 基于“譬喻”视角的《孙》《老》比较
- 一、《孙》《老》使用譬喻的共同特征
- 二、《孙》《老》以譬喻阐释核心范畴的不同效果
- 《孙子兵法》十三篇题解
- 一、《计篇》
- 二、《作战篇》
- 三、《谋攻篇》
- 四、《形篇》
- 五、《势篇》
- 六、《虚实篇》
- 七、《军争篇》
- 八、《九变篇》
- 九、《行军篇》
- 十、《地形篇》
- 十一、《九地篇》
- 十二、《火攻篇》
- 十三、《用间篇》
- 汉魏编第二
- 游走于“崇儒”与“爱奇”之间
- 一
- 二
- 三
- 四
- 试论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对外战争
- 一
- 二
- 三
- 司马迁笔下项羽精神探索
- 一
- 二
- 三
- 倚剑对风尘 慨然思卫霍
- 窦婴之死与汉武帝尊儒
- 戾太子“私问《穀梁》而善之”发覆
- 一
- 二
- 三
- “马班异同”视野下的《汉书》战争叙述探索
- 一
- 二
- 三
- “两面人”曹操及其《蒿里行》
- 曹操曹植父子英雄书写比较论析
- 一
- 二
- 三
- 唐宋编第三
- “少年”岑参及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人民诗人”杜甫及其《石壕吏》
- 盛唐边塞诗若干问题论析
- 一、“扩大化”与“狭窄化”
- 二、两个主因
- 三、两类作者
- 两宋军旅诗词十首赏析
- 一、范仲淹《渔家傲》
- 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四、李清照《夏日绝句》
- 五、岳飞《满江红》
- 六、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七、辛弃疾《摸鱼儿》
- 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九、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十、姜夔《扬州慢》
- 明清编第四
- “倔强书生”刘基及其《题陆放翁〈晚兴〉诗后》
- 《三国志演义》官渡之战叙述探索
- 一
- 二
- 三
- 《三国志演义》赤壁之战叙述探索
- 一
- 二
- 三
- 《三国志演义》夷陵之战叙述探索
- 一
- 二
- 三
- 大儒郑玄与枭雄刘备关系探微
- 《水浒传》前七十一回武装斗争性质探索
- 一
- 二
- 三
- 书生切莫空议论 头颅掷处血斑斑
- 一
- 二
- 三
- 附录编第五
- “武经七书”之《吴子》述略
- “武经七书”之《司马法》述略
- “武经七书”之《六韬》述略
- 高山仰止追司马 壮心不已谱新篇
- 假如没有司马迁
- “《史记》与人文精神”学术论坛(节录)
- 兼具“集成”与“开先”之功的项羽研究成果
- 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