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行为反映性格,揭秘暴力罪犯的背后动机。

内容简介

我们不应该把性罪犯的隐私和声誉看得比孩子的安全更重要。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应该忍受持续的惩罚和虐待,也不应该被逼得走投无路,要么杀死施虐者、要么被施虐者所杀。

怀抱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及对“捕食者”不容置疑的了解,约翰·道格拉斯剖析了一系列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案件,其中涉及连环杀手、连环强奸犯、跟踪狂等等。秉持“行为反映性格”的原则,道格拉斯及其同事对各类暴力犯罪背后的罪犯个性和动机展开评估。他们将强奸犯分为四大基本类型:补偿型、剥削型、愤怒型及施虐型。

书中讲述的案件里最著名的包括“恋尸癖加杀人狂”爱德华·盖恩、“淫乐杀人狂”泰德·邦迪以及多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私立学校杀手”罗伯特·钱伯斯。

道格拉斯同时展现了无数人为受害者权利进行抗争的温暖力量,提醒人们在冷血暴力的黑暗之外,还有充满人性关怀的希望。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动机未知
  • 第二章 猎人和猎物
  • 第三章 两个强奸犯的故事
  • 第四章 强奸的维度
  • 第五章 中央公园到底发生了什么
  • 第六章 幸存者之路
  • 第七章 凯蒂的故事
  • 第八章 为了受害者
  • 第九章 跟踪缠扰
  • 第十章 如果我得不到你,别人也休想
  • 第十一章 “水牛”比尔及其他
  • 第十二章 为斯蒂芬妮疾呼
  • 第十三章 知识就是力量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重罚,让“罪”有应得

    翻开这本书,仿佛踏入 FBI 行为分析科(BAU)的机密档案室。作为犯罪侧写技术的奠基人,约翰・道格拉斯以精准的笔触剖开美国历史上最骇人的连环暴力案件。这位 “现代福尔摩斯”——《沉默的羔羊》中杰克・克劳福德的原型 —— 将毕生追踪 “掠食者” 的经验凝练成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公共警示意义的著作。书中没有对犯罪的美化,只有对 36 名重刑犯访谈后的冰冷结论:强奸犯被分为四类(重获权利型、剥削型、愤怒型、虐待型),而驱动所有性犯罪的核心动机是三个关键词:操纵、支配、控制。作者的革命性贡献在于开创 “行为反映性格” 的侧写方法论。当他分析 “恋尸癖杀手” 爱德华・盖恩(《沉默的羔羊》水牛比尔原型)或 “优雅恶魔” 泰德・邦迪时,坚持三条路径:犯罪现场重建(物证背后的心理痕迹)、受害者分析(为何选中特定个体)、犯罪人代入(满足感的形成机制)。这种动态推演使侧写从玄学变为科学 —— 正如他剖解 “私立学校杀手” 罗伯特・钱伯斯案件所示,一枚咬痕、一处捆绑方式甚至尸体摆放角度,都在诉说凶手的教育背景、社交缺陷与童年创伤。作者撕碎了 “完美受害者” 的迷思。他通过白银案等典型案例证明,社会常将犯罪归咎于女性 “不够警惕”,却忽视加害者的主动选择 —— 无论背景多悲惨,“暴力永远是自主选择的结果”。这种立场在第九章 “跟踪缠扰” 达到高潮:某案中,女子连续三年收到带血玩偶,警方却以 “未造成实际伤害” 为由拒绝立案,最终演变为灭门惨案。书中疾呼:“我们不该把性罪犯的隐私看得比孩子安全更重要。”

      转发
      1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