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8千字
字数
2022-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我国笔录资料现象,提出改进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笔录资料在我国刑事司法中占据中心位置现象的思考和改进建议。全书围绕这一问题,细致考查了笔录资料的证据力和审判的公正完善性、证人出庭必要性等技术、程序问题,对改进笔录和证人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提出了建议性意见。全书共分5章,约20万字,收入西政文库青年篇。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绪论 问题与方法
- 第一章 刑事诉讼中的笔录资料概述
- 第一节 笔录资料的一般性问题
- 第二节 笔录资料的形成特点
- 第三节 笔录资料的移送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笔录资料限制与运用的境外考察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传闻规则及其例外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规制笔录资料的方法
- 第三节 “混合式”诉讼模式下笔录资料的处理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笔录资料在我国庭审中运用的立法、 实践及其问题
- 第一节 笔录资料的立法规制
- 第二节 笔录资料运用的现实状况
- 第三节 笔录中心主义的本质和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笔录中心主义的成因
- 第一节 司法的科层式结构及其一体化倾向
- 第二节 客观真实的诉讼观与必罚主义理念
- 第三节 立法规范的不完善
- 第四节 实践中的证人出庭作证难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理想与现实:笔录资料在刑事审判中的合理规制
- 第一节 走向理想:审判中心主义的推进
- 第二节 承继传统:笔录资料规制方法的选择
- 第三节 立足现实:对质诘问权的保障与证人庭前笔录的规制
- 第四节 其他类型笔录资料的规制
- 本章小结
- 结语 回顾与展望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