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上海鲁迅形象:文学社会学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20世纪30年代上海各种政治集团和文化力量对“鲁迅形象”的不同选择、阐释和评判,明确提出“上海鲁迅”的重要概念,深度发掘其背后所潜藏的话语冲突,具体呈现鲁迅形象建构与30年代中国革命之间的密切关联,将研究视野从文学史范畴延伸到了文化史、思想史、革命史等领域,极大地拓展了鲁迅研究的深广度,有助于双向考察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互文视野中将研究论题不断引向深入。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绪论
  • 目录
  • 第一章 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中的鲁迅
  • 第一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 第二节 在“革命”与“不革命”之间的鲁迅
  • 第三节 “革命文学”论争的病症透析
  • 第二章 “左翼鲁迅”的形象建构与身份焦虑
  • 第一节 从“启蒙鲁迅”到“左翼鲁迅”
  • 第二节 “左翼的鲁迅”与“鲁迅的左翼”
  • 第三节 内外夹击中的左翼旗手
  • 第三章 作为“革命同路人”的鲁迅
  • 第一节 鲁迅的认同危机与思想突围
  • 第二节 “发现俄国”与“想象革命”
  • 第三节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 第四章 作为“堕落文人”的鲁迅
  • 第一节 国民党的文艺政策和文学运动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与鲁迅的矛盾纠葛
  • 第三节 在夹缝之中求生存
  • 第五章 “老将”的错位:自由主义文人与鲁迅
  • 第一节 鲁迅和“自由人”及“第三种人”
  • 第二节 作为方法的“鲁迅”与“胡适”
  • 第三节 “政治文化人”的批评伦理
  • 第六章 都市语境与“上海鲁迅”的形象建构
  • 第一节 都市空间与鲁迅的职业选择
  • 第二节 “上海鲁迅”的历史生成
  • 第三节 “上海鲁迅”的建构机制
  • 结语 作为“治愈文学家”的鲁迅
  • 附录一 20世纪50年代文学史著中的鲁迅形象
  • 附录二 “他者”眼中的鲁迅形象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