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上海鲁迅纪念馆建馆70年来鲁迅文本研究的重要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了鲁迅的小说、散文、论文、杂文、书信五大版块共243万字。

其中:小说部分共三种,有收录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篇小说《狂人日记》的《呐喊》,有写作技巧更为娴熟的《彷徨》,还有旨在挖掘中国历史、神话故事现代性内涵的《故事新编》;

散文部分包含鲁迅自言的“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朝花夕拾》和《野草》。无论是散文诗还是回忆性散文,鲁迅都力求给予每一篇文学作品以个性,尝试着从视角、架构、行文、主题等方面进行创新;

论文部分包含《坟》《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国文学史略》等三部论著,其中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历史观、家庭观等作了多方面的辨析、论述及总结,是了解鲁迅思想来源和基础的读本;

杂文部分包含《热风》《华盖集》等14部杂文集,其中《集外文选》有关篇目为此次重新编选。鲁迅杂文题材、体裁、体量不一,创作源于他对“立人”思想的实践和坚持;

书信部分对鲁迅现存书信作了重新编选,是了解鲁迅社会交往的基础性材料,更是把握鲁迅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

本书所选文字均据鲁迅作品集的初版初刊校对,文本精善。新添加辑注、集注和篇题注,客观地告诉读者一些历史背景、写作的缘起和来龙去脉,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把握鲁迅作品及其精髓。

书中生僻字随文注音,外国人名、地名、书名等译文,皆随文夹注今日通行译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阅读障碍。目录设置科学、独到,查检便捷。全书版心两侧留白,方便记录阅读所得,让读者可以“一本书读透鲁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凡例
  • 小说
  • 呐喊
  • 自序
  • 狂人日记
  • 孔乙己
  • 明天
  • 一件小事
  • 头发的故事
  • 风波
  • 故乡
  • 阿Q正传
  • 端午节
  • 白光
  • 兔和猫
  • 鸭的喜剧
  • 社戏
  • 彷徨
  • 祝福
  • 在酒楼上
  • 幸福的家庭
  • 肥皂
  • 长明灯
  • 示众
  • 高老夫子
  • 孤独者
  • 伤逝
  • 弟兄
  • 离婚
  • 故事新编
  • 序言
  • 补天
  • 奔月
  • 理水
  • 采薇
  • 铸剑
  • 出关
  • 非攻
  • 起死
  • 散文
  • 野草
  • 题辞
  • 秋夜
  • 影的告别
  • 求乞者
  • 我的失恋
  • 复仇
  • 复仇(其二)
  • 希望
  • 风筝
  • 好的故事
  • 过客
  • 死火
  • 狗的驳诘
  • 失掉的好地狱
  • 墓碣文
  • 颓败线的颤动
  • 立论
  • 死后
  • 这样的战士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 腊叶
  • 淡淡的血痕中
  • 一觉
  • 朝花夕拾
  • 小引
  • 狗·猫·鼠
  • 阿长与《山海经》
  • 《二十四孝图》
  • 五猖会
  • 无常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父亲的病
  • 琐记
  • 藤野先生
  • 范爱农
  • 后记
  • 论文
  • 题记
  • 人之历史
  • 科学史教篇
  • 文化偏至论
  • 摩罗诗力说
  • 我之节烈观
  •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 娜拉走后怎样
  • 未有天才之前
  • 论雷峰塔的倒掉
  • 说胡须
  • 论照相之类
  •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 看镜有感
  • 春末闲谈
  • 灯下漫笔
  • 杂忆
  • 论“他妈的!”
  • 论睁了眼看
  • 从胡须说到牙齿
  • 坚壁清野主义
  • 寡妇主义
  •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 写在《坟》后面
  •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 第一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
  • 第二讲 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 第三讲 唐之传奇文
  • 第四讲 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
  • 第五讲 明小说之两大主潮
  • 第六讲 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
  • 中国文学史略
  • 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 第二篇 《书》与《诗》
  • 第三篇 老庄
  • 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
  • 第五篇 李斯
  • 第六篇 汉宫之楚声
  • 第七篇 贾谊与晁错
  • 第八篇 藩国之文术
  • 第九篇 武帝时文术之盛
  • 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 杂文
  • 热风
  • 题记
  • 随感录二十五
  • 三十三
  • 三十五
  • 三十六
  • 三十七
  • 三十八
  • 随感录三十九
  • 四十
  • 四十一
  • 四十二
  • 四十三
  • 四十六
  • 四十七
  • 四十八
  • 四十九
  • 五十三
  • 五十四
  • 五十六 “来了”
  • 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
  • 五十八 人心很古
  • 五十九 “圣武”
  • 六十一 不满
  • 六十二 恨恨而死
  • 六十三 “与幼者”
  • 六十四 有无相通
  • 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 六十六 生命的路
  • 智识即罪恶
  • 事实胜于雄辩
  • 估《学衡》
  • 为“俄国歌剧团”
  • 无题
  • “以震其艰深”
  • 所谓“国学”
  • 儿歌的“反动”
  • “一是之学说”
  • 不懂的音译
  •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 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 即小见大
  • 望勿“纠正”
  • 华盖集
  • 题记
  • 咬文嚼字
  • 青年必读书
  • 忽然想到
  • 通讯
  • 论辩的魂灵
  • 牺牲谟
  • 战士和苍蝇
  • 夏三虫
  • 忽然想到
  • 杂感
  • 北京通信
  • 导师
  • 长城
  • 忽然想到
  • “碰壁”之后
  • 并非闲话
  • 我的“籍”和“系”
  • 咬文嚼字
  • 忽然想到
  • 补白
  • 答K S君
  • “碰壁”之余
  • 并非闲话(二)
  • 十四年的“读经”
  • 评心雕龙
  • 这个与那个
  • 并非闲话(三)
  • 我观北大
  • 碎话
  • “公理”的把戏
  •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
  • 后记
  • 华盖集续编
  • 小引
  • 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
  • 有趣的消息
  • 学界的三魂
  • 古书与白话
  • 一点比喻
  • 不是信
  • 我还不能“带住”
  • 送灶日漫笔
  • 谈皇帝
  • 无花的蔷薇
  • 无花的蔷薇之二
  • “死地”
  • 可惨与可笑
  • 记念刘和珍君
  • 空谈
  • 如此“讨赤”
  • 无花的蔷薇之三
  • 新的蔷薇
  • 再来一次
  • 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
  • 马上日记
  • 马上支日记
  • 马上日记之二
  • 记“发薪”
  • 记谈话
  • 上海通信
  •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 厦门通信
  • 厦门通信(二)
  • 《阿Q正传》的成因
  •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
  • 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
  • 厦门通信(三)
  • 海上通信
  • 而已集
  • 题辞
  • 黄花节的杂感
  • 略论中国人的脸
  • 革命时代的文学
  • 写在《劳动问题》之前
  • 略谈香港
  • 读书杂谈
  • 通信
  • 答有恒先生
  • 辞“大义”
  • 反“漫谈”
  • 忧“天乳”
  • 革“首领”
  • 谈“激烈”
  • 扣丝杂感
  • “公理”之所在
  • 可恶罪
  • “意表之外”
  • 新时代的放债法
  •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小杂感
  • 再谈香港
  • 革命文学
  • 《尘影》题辞
  •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 卢梭和胃口
  • 文学和出汗
  • 文艺和革命
  • 谈所谓“大内档案”
  • 拟预言
  • 附录:大衍发微
  • 三闲集
  • 序言
  • 无声的中国
  • 怎么写
  • 在钟楼上
  • 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
  • 匪笔三篇
  • 某笔两篇
  • 述香港恭祝圣诞
  • 吊与贺
  • “醉眼”中的朦胧
  • 看司徒乔君的画
  • 在上海的鲁迅启事
  • 文艺与革命
  • 通信
  • 太平歌诀
  • 铲共大观
  •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 革命咖啡店
  • 文坛的掌故
  • 文学的阶级性
  • “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 《皇汉医学》
  •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 柔石作《二月》小引
  • 《小彼得》译本序
  • 流氓的变迁
  •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 书籍和财色
  • 我和《语丝》的始终
  • 鲁迅译著书目
  • 二心集
  • 序言
  •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 习惯与改革
  •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 张资平氏的“小说学”
  •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 我们要批评家
  •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 《进化和退化》小引
  • 《艺术论》译本序
  •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
  • 柔石小传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 上海文艺之一瞥
  • 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
  • 答文艺新闻社问
  •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 沉滓的泛起
  • 以脚报国
  • 唐朝的钉梢
  • 《夏娃日记》小引
  • 新的“女将”
  • 宣传与做戏
  • 知难行难
  • 几条“顺”的翻译
  • 风马牛
  •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
  •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 《野草》英文译本序
  • “智识劳动者”万岁
  • “友邦惊诧”论
  • 答中学生杂志社问
  • 答北斗杂志社问
  •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
  • 关于翻译的通信
  •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
  • 南腔北调集
  • 题记
  • “非所计也”
  • 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
  • 我们不再受骗了
  • 《竖琴》前记
  • 论“第三种人”
  • “连环图画”辩护
  •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 《自选集》自序
  • 《两地书》序言
  • 祝中俄文字之交
  • 听说梦
  • 论“赴难”和“逃难”
  • 学生和玉佛
  • 为了忘却的记念
  • 谁的矛盾
  •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 《萧伯纳在上海》序
  •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 关于女人
  • 真假堂吉诃德
  • 《守常全集》题记
  • 谈金圣叹
  • 又论“第三种人”
  • “蜜蜂”与“蜜”
  • 经验
  • 谚语
  • 大家降一级试试看
  • 给“文学社”信
  • 关于翻译
  • 《一个人的受难》序
  • 祝《涛声》
  • 上海的少女
  • 上海的儿童
  • 《论语》一年
  • 小品文的危机
  • 九一八
  • 偶成
  • 漫与
  • 世故三昧
  • 谣言世家
  • 关于妇女解放
  • 论翻印木刻
  • 《木刻创作法》序
  • 作文秘诀
  • 捣鬼心传
  •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 《总退却》序
  •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
  • 伪自由书
  • 前记
  • 观斗
  • 逃的辩护
  • 崇实
  • 电的利弊
  • 航空救国三愿
  • 不通两种
  • 赌咒
  • 战略关系
  • 颂萧
  • 对于战争的祈祷
  • 从讽刺到幽默
  • 从幽默到正经
  • 王道诗话
  • 伸冤
  • 曲的解放
  • 文学上的折扣
  • 迎头经
  • 止哭文学
  • “人话”
  • 出卖灵魂的秘诀
  • 文人无文
  • 最艺术的国家
  • 现代史
  • 推背图
  • 《杀错了人》异议
  • 中国人的生命圈
  • 内外
  • 透底
  • “以夷制夷”
  • 言论自由的界限
  • 大观园的人才
  • 文章与题目
  • 新药
  • “多难之月”
  • 不负责任的坦克车
  • 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
  • 王化
  • 天上地下
  • 保留
  • 再谈保留
  • “有名无实”的反驳
  • 不求甚解
  • 后记
  • 准风月谈
  • 前记
  • 夜颂
  • 二丑艺术
  • 偶成
  • 谈蝙蝠
  • “抄靶子”
  • “吃白相饭”
  • 华德保粹优劣论
  • 华德焚书异同论
  • 我谈“堕民”
  • 序的解放
  • 别一个窃火者
  • 智识过剩
  • 诗和预言
  • “推”的余谈
  • 查旧帐
  • 晨凉漫记
  • 中国的奇想
  • 豪语的折扣
  • “中国文坛的悲观”
  • 秋夜纪游
  • “揩油”
  •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 为翻译辩护
  • 爬和撞
  • 各种捐班
  • 四库全书珍本
  • 新秋杂识
  • 帮闲法发隐
  • 登龙术拾遗
  • 由聋而哑
  • 新秋杂识(二)
  • 男人的进化
  • 同意和解释
  • 文床秋梦
  • 电影的教训
  • 关于翻译(上)
  • 关于翻译(下)
  • 新秋杂识(三)
  • 打听印象
  • 吃教
  • 喝茶
  • 禁用和自造
  • 看变戏法
  • 双十怀古
  • 重三感旧
  • “感旧”以后(上)
  • “感旧”以后(下)
  • 黄祸
  • “滑稽”例解
  • 外国也有
  • 扑空
  • 答“兼示”
  • 中国文与中国人
  • 野兽训练法
  • 反刍
  • 归厚
  • 难得糊涂
  • 古书中寻活字汇
  • “商定”文豪
  • 青年与老子
  • 后记
  • 花边文学
  • 序言
  • 未来的光荣
  • 女人未必多说谎
  • 批评家的批评家
  • 漫骂
  • “京派”与“海派”
  • 北人与南人
  • 《如此广州》读后感
  • 过年
  • 运命
  • 大小骗
  • “小童挡驾”
  • 古人并不纯厚
  • 法会和歌剧
  • 洋服的没落
  • 朋友
  • 清明时节
  • 小品文的生机
  • 刀“式”辩
  • 化名新法
  • 读几本书
  • 一思而行
  • 推己及人
  • 偶感
  • 论秦理斋夫人事
  • “……”“□□□□”论补
  • 谁在没落
  • 倒提
  • 玩具
  • 零食
  • “此生或彼生”
  • 正是时候
  • 论重译
  • 再论重译
  • “彻底”的底子
  • 知了世界
  • 算账
  • 水性
  • 玩笑只当它玩笑(上)
  •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
  • 做文章
  • 看书琐记
  • 看书琐记(二)
  • 趋时和复古
  • 安贫乐道法
  • 奇怪
  • 奇怪(二)
  • 迎神和咬人
  • 看书琐记(三)
  • “大雪纷飞”
  • 汉字和拉丁化
  • “莎士比亚”
  • 商贾的批评
  • 中秋二愿
  • 考场三丑
  • 又是“莎士比亚”
  • 点句的难
  • 奇怪(三)
  •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下)
  • 骂杀与捧杀
  • 读书忌
  • 且介亭杂文
  • 序言
  •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 答国际文学社问
  • 《草鞋脚》小引
  • 论“旧形式的采用”
  • 连环图画琐谈
  • 儒术
  • 《看图识字》
  • 拿来主义
  • 隔膜
  • 《木刻纪程》小引
  • 难行和不信
  • 买《小学大全》记
  • 韦素园墓记
  • 忆韦素园君
  • 忆刘半农君
  • 答曹聚仁先生信
  •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 门外文谈
  • 二 字是什么人造的?
  •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 中国语文的新生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以眼还眼”
  • 说“面子”
  • 运命
  • 脸谱臆测
  • 随便翻翻
  • 拿破仑与隋那
  • 答《戏》周刊编者信
  • 寄《戏》周刊编者信
  •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 关于新文字
  • 病后杂谈
  • 病后杂谈之余
  • 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 《集外集》序
  • 阿金
  • 论俗人应避雅人
  • 附记
  • 且介亭杂文二集
  • 序言
  • 叶紫作《丰收》序
  • 隐士
  • “招贴即扯”
  • 书的还魂和赶造
  • 漫谈“漫画”
  • 漫画而又漫画
  •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 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
  • “寻开心”
  • 非有复译不可
  • 论讽刺
  • 从“别字”说开去
  •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 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 人生识字胡涂始
  • “文人相轻”
  • “京派”和“海派”
  • 田诚一墓记
  • 弄堂生意古今谈
  • 不应该那么写
  •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 什么是“讽刺”?
  • 论“人言可畏”
  • 再论“文人相轻”
  •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
  • 文坛三户
  • 从帮忙到扯淡
  • 《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
  • “题未定”草
  • 名人和名言
  • “靠天吃饭”
  • 几乎无事的悲剧
  • 三论“文人相轻”
  • 四论“文人相轻”
  • 五论“文人相轻”
  • “题未定”草
  • 论毛笔之类
  • 逃名
  • 六论“文人相轻”
  • 七论“文人相轻”
  • 萧红作《生死场》序
  •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 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
  • 杂谈小品文
  • “题未定”草
  • 论新文字
  • 《死魂灵百图》小引
  • 后记
  • 且介亭杂文末编
  •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
  • 记苏联版画展览会
  • 我要骗人
  • 《译文》复刊词
  • 白莽作《孩儿塔》序
  • 续记
  • 写于深夜里
  • 三月的租界
  • 《出关》的“关”
  • 《呐喊》捷克译本序言
  •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 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 附集
  • 文人比较学
  • 大小奇迹
  • 难答的问题
  • 登错的文章
  • 《海上述林》上卷序言
  • 我的第一个师父
  • 《海上述林》下卷序言
  •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 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 《苏联版画集》序
  • 半夏小集
  • “这也是生活”……
  • “立此存照”(一—二)
  • 女吊
  • “立此存照”(三—四)
  • “立此存照”(五)
  • “立此存照”(六—七)
  • 后记
  • 集外文选
  • 自题小像
  • 《月界旅行》辨言
  • 斯巴达之魂
  • 破恶声论
  • 《域外小说集》序言
  • 《越铎》出世辞
  • 《古小说钩沉》序
  • 辛亥游录
  • 哀范君三章
  • 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
  • 儗播布美术意见书
  • 怀旧
  • 《会稽郡故书杂集》序
  • 爱之神
  • 桃花
  • 他们的花园
  • 人与时
  • 渡河与引路
  • 《美术》杂志第一期
  • 随感录三则
  • 随感录
  • 寸铁
  • 自言自语
  • 《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
  • 《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二
  • 《域外小说集》序
  • 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
  • “生降死不降”
  • 名字
  • 《罗生门》译者附记
  • 无题
  • 《三浦右卫门的最后》译者附记
  • 《爱罗先珂童话集》序
  • 破《唐人说荟》
  • 关于《小说世界》
  • 《中国小说史略》序言
  • 《嵇康集》序
  • 又是“古已有之”
  • 文学救国法
  • “说不出”
  • 《苦闷的象征》引言
  • 烽话五则
  • “音乐”?
  • 我来说“持中”的真相
  • 诗歌之敌
  • 报《奇哉所谓……》
  • 《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
  • 这是这么一个意思
  • 《苏俄的文艺论战》前记
  • 杂语
  • 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
  •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
  • 流言和谎话
  • 女校长的男女的梦
  • 《出了象牙之塔》后记
  • 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
  • 《痴华鬘》题记
  • 《何典》题记
  • 《穷人》小引
  • 《十二个》后记
  • 《争自由的波浪》小引
  • 《绛洞花主》小引
  • 老调子已经唱完
  • 中山大学开学致语
  •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 《游仙窟》序言
  • 《小约翰》引言
  • 《书斋生活与其危险》译者附记
  • 书苑折枝
  • 书苑折枝(二)
  • 书苑折枝(三)
  • 关于知识阶级
  •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 《思想·山水·人物》题记
  • 《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
  • 《蕗谷虹儿画选》小引
  • 《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小引
  • 《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
  • 《比亚兹莱画选》小引
  • 《艺术论》小序
  • 《文艺与批评》译者附记
  • 《新俄画选》小引
  • 文艺的大众化
  • 鲁迅自传
  • 《十月》后记
  •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
  • 开给许世瑛的书单
  • 《毁灭》后记
  • 送O.E.君携兰归国
  • 无题
  • 赠日本歌人
  • 湘灵歌
  • 无题二首
  • 《勇敢的约翰》校后记
  • 凯绥·珂勒惠支木刻《牺牲》说明
  • 《铁流》编校后记
  • “日本研究”之外
  • 送增田涉君归国
  • 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
  • 好东西歌
  • 南京民谣
  • 赠邬其山
  • 无题
  • 偶成
  • 赠蓬子
  • 一·二八战后作
  • 《一天的工作》前记
  • 自嘲
  •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 今春的两种感想
  • 所闻
  • 无题二首
  • 无题
  • 答客诮
  • 赠画师
  • 文摊秘诀十条
  • 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 题《呐喊》
  • 题《彷徨》
  • 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
  • 悼杨铨
  • 题三义塔
  • 悼丁君
  • 赠人
  • 我的种痘
  • 辩“文人无行”
  • 《北平笺谱》序
  • 选本
  • 上海所感
  •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 酉年秋偶成
  • 《引玉集》后记
  • 闻谣戏作
  • 自传
  • 《无名木刻集》序
  • 戌年初夏偶作
  • 秋夜偶成
  • 做“杂文”也不易
  •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 势所必至,理有固然
  • 两种“黄帝子孙”
  • 《俄罗斯的童话》
  • 亥年残秋偶作
  • “三十年集”编目二种
  •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
  • 书信
  • 书信选
  • 1904年
  • 1910年
  • 1911年
  • 1916年
  • 1918年
  • 1919年
  • 1920年
  • 1921年
  • 1922年
  • 1923年
  • 1924年
  • 1925年
  • 1926年
  • 1927年
  • 1928年
  • 1929年
  • 1930年
  • 1931年
  • 1932年
  • 1933年
  • 1934年
  • 1935年
  • 1936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是一家以工具书出版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8月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称现名。主要出版各类综合性辞典、语文辞典、专科辞典、方志、年鉴等,以及各类学术与大众读物。编辑出版辞书学专业期刊《辞书研究》,以及时尚住房装潢类杂志《家居主张》。《辞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标志性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