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24-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这块弹丸之地,四季交替,雨雪飘落,人如虫蚁疲于奔命,到头来两手空空。”
本书是作家魏思孝全新长篇力作,书名为“村庄”二字的拆解。村庄,是一个形容词,是每一个面对生活不堪重负的人的处境写照。“辛留村”的芸芸众生与日常生活,如纪录片镜头般徐徐展开。百余人物,年岁时节,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每一张面孔都有无尽的故事。
本书在写法上消弭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挑战的是传统对于乡村的想象式书写。上篇“局部”聚焦人、事物及地点,由此勾连出辛留村的人物谱系与世事百态;下篇“一年”则以老付与“我”这对母子的生活为主线,记叙村庄一年内发生的大小事务,涉及农事生产、婚丧嫁娶、基层政治等等,全景式描绘当下乡村的真实景观。
本书如一部当代乡村的文字纪录片,充满切近的细微观察及深刻而具体的关怀。辛留村的生活图景里,藏着历史的幽灵,也展露着时代的惶惑。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怎样的村庄?
-
上 局部
-
一 馒头
-
二 混子
-
三 酒
-
四 李宝
-
五 人肉
-
六 屎
-
七 福利
-
下 一年
-
一月 饭局
-
二月 采访
-
三月 防水
-
四月 上坟
-
五月 查体
-
六月 麦收
-
七月 选举
-
八月 婚礼
-
九月 秋收
-
十月 耕种
-
十一月 照片
-
十二月 开会
-
后记
展开全部
农村人的百态人生
《土广寸木》是一本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乡土气息浓厚。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对于书中的故事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作者看似啰哩啰嗦的文字下,有着一颗热爱生活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本书语言朴实无华,好像人面对面交谈,娓娓道来。土广寸木,顾名思义,是对 “村庄” 两个字进行的拆卸,也表达了这本小说的主题。辛留村和大多数农村一样,很不起眼。三百多户在籍不少青壮年及老人,已经搬去城里谋生或是颐养天年。留在村里的,更多的是没有能力去外乡或城里的人。这个自然村,正在政策的指导下奋力进行着 “美在乡村” 建设。从外观来看,砖瓦房整齐划一,水泥路纵横交错,观赏树木点缀其间。总之,不够破败,也难言体面。“历史学的暗处,是文学之光照进来的地方。” 魏思孝《土广寸木》将历史的主体确定为人,将人从语言牢笼中解放出来。作为当代乡村生活的典型,辛留村的餐桌上,闻得到呼兰河的味道。刘长生蒸馒头的麦香气尚未散尽,人就已经凉透了。有集体凑份子的下酒菜和庸俗无聊的话题,暴露了人到中年极端的精神困顿。在作者笔下,大到乡村选举,小到家族纠纷,几块钱就能破坏村庄的社会关系。那些拮据而卑微的农民,长期忍受着生活的折磨,却仅能维持温饱。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赵长青的母亲因不小心打翻了一盘新磨好的豆腐,而被丈夫盛怒之下敲头致死。因为那一盘豆腐就能让一家老小过个好年。整本书写的是生活在最阶层的农村人的生活凄凉、悲惨和苦苦挣扎,似乎太过 “沉闷”。其实,真正的农村并非没有幸福和希望。即使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农村也充满着欢声笑语。农村人喜欢聚在一起吃饭,谈天说地,话话家常。晚上聚在一起看电视,女人们说说男人聊聊孩子,男人们在农忙后把庄稼卖了换成钱,然后会偷偷买包烟。谁家办喜事儿了,大家都会去帮忙,能跟着高兴一阵子。孩子们更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晚上在一起疯玩儿到大半夜,然后被各自的父母揪着耳朵 “拎回去”…… 由于对农村生活太过熟悉,所以感觉这本书写的多少有些压抑和沉闷。
村庄
土广寸木,村庄两字的拆解。细读其间,村庄里的人事物,如树木的年轮,一圈一圈,层层铺开;如切开的牛排,肌理清晰可见。深入其间,有好些人和事,就如身边的村庄,这不是简单的辛留村,而是大家的辛留村,普适性极强,是缩影,也是代表。魏老师的语言感觉从人物身上长出来的,贴切又生动,画面感和参与性极强,村庄长在大地上,人物长在村庄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魏老师的描述中自然生长开。馒头里的执着,是对土地和劳动的高度赞赏,不是口头上的,是身体力行的,自家种的麦子,自己揉的面,自家蒸的馒头,就是有嚼劲,就像那不太富裕充盈的日子,一定要自己过,才有那个味。村民就是这般朴实,这般实实在在,这般由里及表,不做作,就是一些所谓的剑走偏锋,也只是在原先基础上的一些变形,不好看,但很真实,真实得就如身边的你我他。
农村众生相
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怎样一种悲伤地精灵,我没有翅膀,但是请允许我有眼泪,请允许我有沉重的步履和苍凉的手势。 —— 米兰・昆德拉土广村木,书名起得漂亮!因为作者魏思孝所在的城市淄博与我所在的城市唇齿相依,自觉心里与有荣焉😳因为近,书里写的都似曾相识。上半部分以悲剧的形式呈现在眼前,让我也努力回想我的家乡的那些悲凉故事,女人和男人的故事,那些娶不上媳妇的男人的故事,打架斗殴的故事,村里选举的故事…… 经济越发展,却越觉得农村人活的太苦了。(但是作者没有写关于老人养老的故事,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这才是农村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也是农村人,但是从初中就在外地上学,基本上没干过农活。每次看到父母黝黑的脸和粗糙的手,心里总不是滋味。但是他们又离不开土地!后半部分与母亲家长里短的唠唠叨叨让人羡慕。这本书还让我想到了蔡崇达的《草民》,是东石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但是多了点神性;三胖子的《五爱街往事》,聚焦一个批发市场,但是多了点爱恨情仇。读来觉得也不错,但是少了点《土广寸木》的真实感。
- 查看全部62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