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懂危机的本质,把握发展的趋势;新增五千字长序,从大历史视角解读时代变局。

内容简介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已步入新全球危机时代。

作为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沈联涛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力求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以及解决危机的主要参与者的视角,来还原历史情景和事件,并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剖析了导致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种种原因。

作者认为,每次危机都是对治理水平的一次考验。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上的良好治理。本书还披露了相当多的重要文献,并涉及国际金融界的许多重要人物,他们在历史重要时刻的言行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图表目录
  • 百年变局 典藏版自序
  • 第三版自序
  • 第二版自序
  • 致谢
  • 导论
  • 一个亚洲人的观点
  • 死灰复燃
  • 分析的框架
  • 亚洲和全球的金融危机简史
  • 宏观的经历
  • 微观组织机构的混乱
  • 本书结构
  • 第一章 分崩离析
  • 1997年7月2日,星期三
  • 受伤的老虎
  • 地区中央银行家会晤
  • 初次尝试解释亚洲危机
  • 对泰国的救市方案
  • 风生水起
  • 论战
  • 亚洲货币基金
  • 混乱中的龙
  • 一场政治危机
  • 亚洲巨人绊倒了
  • 马尼拉框架
  • 令人注目的1997年底
  • 不安的圣诞节
  • 追本穷源
  • 第二章 日本和亚洲危机
  • 日本:亚洲最大的经济体
  • 飞雁模式:亚洲转变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 一条供应链,两种货币标准
  • 后广场协议:日本与亚洲联系的加强
  • 1987~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播下了亚洲危机的种子
  • 退休挂职制与“老伙计俱乐部”
  • 1991~1995年:日元利差交易在亚洲兴起
  • 1995~1999年:日本银行在国内碰到了大麻烦
  • 不稳定的日元:亚洲的主要软肋
  • 结论:从国际收支差额的视角
  • 第三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讲究实际的人……
  • ……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
  • 我在经济发展中的个人历程
  • 理论和实践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第四章 银行业:最薄弱的环节
  • 狂热、恐慌和崩溃
  • 亚洲银行业简史
  • 变化中的亚洲人口禀赋
  • 金融系统的功能
  • 资源配置
  • 价格发现
  • 风险管理
  • 公司治理
  • 亚洲银行业路在何方?
  • 对亚洲发展战略的再思考
  • 第五章 华盛顿共识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华盛顿共识
  • 对华盛顿共识的再思考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角色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信誉危机
  • 从华盛顿共识到全球共识?
  • 第六章 泰国:全球化的业报
  • 东南亚明星国家
  • 墨西哥危机再现?
  • 泰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什么?
  • 反受成功之害
  • 经济过热
  • 泰国的阿喀琉斯之踵
  • 制造麻烦的日元
  • 泡沫破裂
  • 政治+糟糕的经济=危机
  • 坐困愁城的个人和机构
  • 国家的醒悟
  • 第七章 韩国:外强中干
  • 韩国奇迹
  • 韩国公司(Korea Inc.)的诞生
  • 韩国公司的融资
  • 问题出在哪里?
  • 溜溜球日元又来了
  • 不协调的自由化
  • 信心危机
  • 复苏和重新崛起
  • 第八章 马来西亚:特立独行
  • 强劲的宏观经济基本面
  • 较有活力的金融系统
  • 脆弱性正在显现
  • 亢奋的经济
  • 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
  • 这是一场货币危机吗?
  • 自由落体
  • 从正统到异端
  • 智利影响与中国模式
  • 一致谴责
  • 特殊情况,特殊方案
  • 第九章 印度尼西亚:从经济危机到政治危机
  • 由贫到富
  • 权力政治
  • 裙带资本主义
  • 脆弱的金融系统
  • 再见,金融管制;你好,金融崩溃
  • 旧药不管用了
  • 关于治理和制度
  • 第十章 中国香港:非常之时需用非常之策
  • 把赌注下在货币战中:中央银行还是对冲基金?
  • 港元联系汇率制
  • 基础扎实,但也有软肋
  • 香港的黑色星期四
  • 谣言不胫而走
  • 香港实力的堡垒
  • 事关生存的问题
  • 从指责到默认
  • 非常之时,非常之策
  • 第十一章 中国:龙的腾飞
  • 中国和危机五国的比较
  • 龙的腾飞
  • 中国经济的转型
  • 未来之路
  • 第十二章 从危机到一体化
  • 亚洲“成长的烦恼”:绝不会再有了!
  • 从复苏到区域经济一体化
  • 亚洲金融一体化的绊脚石
  • 亚洲在经济一体化上的选择
  • 亚洲金融一体化的前景
  • 第十三章 金融工程的新世界
  • 汇聚的网络
  • 金融工程的出现
  • 过度杠杆化
  • 如此高的杠杆化有多危险?
  • 流动性幻觉
  • 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假设:“稳定带来不稳定”
  • 市场是如何躲过这些风险的?
  • 风险管理危机
  •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出了什么问题?
  • 金融稳定的三根支柱
  • 问题出在哪里?
  • 化复杂为简单
  • 透明度是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 金融监管的机构模式
  • 危机和制度八元素
  • 战略分析
  •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确定优先次序
  • 错误的激励
  • 标准、原则和规则
  • 结构和范围
  • 进程、执行和总结
  • 第十五章 全球金融崩溃
  • 过度的流动性
  • 充溢的泡沫
  • 崩溃
  • 出了什么问题?
  • 咎由谁负?
  • 次贷对监管的影响
  • 监管受到制约的问题
  • 第十六章 治理危机
  • 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 当前的经验教训
  • 返璞归真
  • 长远的观点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结论
  • 附录一 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大事记
  • 附录二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十年轮回》。本书回顾了亚洲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详细描述了亚洲危机各国的具体情况,从世界及区域经济,地域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分析导致危机的原因,是一本非常难得的描写危机的书。在 2013 年本书第二版时,我问,2009 年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我的结论是一切都变了。尤其是 2019 年底爆发的疫情在全球的迅速传播,显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全球危机时代。在无界组织的第一场东西对话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西方和中国的思维方式存在根本差异。在过去的两年中,当我作为一个门外汉越来越多地了解了量子思维时,我才渐渐认识到,从《易经》(约公元前 1046 年)到量子技术的兴起到 21 世纪的科技,中国思维已经绕了一个圈。人类所有活动都是人类不断控制环境的过程。反之亦然。因此,一个国家经济成败与否,归根到底不是看它的自然资源或地理位置是否得天独厚,而要看它的管理是否得法。中国清朝政治家和哲学家曾国藩说过:“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若要全面了解 1997~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一定要先了解日本,因为日本一国的 GDP 和金融总资产在亚洲危机开始前一年,即 1996 年,已等于亚洲其他国家 GDP 总和的两倍左右。泰国银行计划将曼谷发展成为地区金融中心,与此相应,泰国在 1993 年成立了曼谷国际银行,且资本账户逐渐开放。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目的是鼓励外国金融机构在泰国开展业务,使泰国的金融系统逐步升级。曼谷国际银行成立后,泰国国内的银行得以从事离岸交易。阿维纳什・博沙德所提倡的 “盯融资” 就是这种改变的一次尝试。遗憾的是,我们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价值观体系能迅速取代现行市场体系。由于社会科学变得太复杂了,我们缺乏当代的亚当・斯密或凯恩斯,为我们提供理解新世界的哲学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沈联涛是亚洲金融界的一位传奇人物。沈联涛是马来西亚华裔,他的父亲沈芷人是民国时期重庆的一位富商,后来移民马来西亚。沈联涛曾任马来西亚央行首席经济学家。1993~1998 年,正好是亚洲金融危机前后,沈联涛任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金融管理局相当于香港的中央银行,沈联涛主管香港的外汇储备。1998~2005 年,沈联涛连任 3 届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 10 年中,不断反思危机的根源,以及留给亚洲国家的惨痛教训,最终写作成本书。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金融局势空前复杂,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为应对危机做准备。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解放日报社,是一家历史悠久、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出版机构。出版社长期秉承“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以出版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图书为主,出版物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上海三联书店自1986年复社以来,始终坚持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传承人类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上海三联书店坚持以优秀人文社科著作、大众文化、专业工具书等为图书出版方向,着力打造“中国学术名社”,先后策划推出了“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上海三联思想与社会文库”等学术文化出版强势品牌,深受学界和读者好评。 近年来,上海三联书店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自2014年起,上海三联书店连续获得“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从2015年开始,上海三联书店开始涉足图书零售行业,陆续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开办了多家实体书店和24小时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