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刚果钴矿手工开采纪实,令人震惊的时空倒流。

内容简介

工业采矿就像用铲子做手术,而手工采矿则像是用手术刀做手术。尽管手工采矿业的工作环境充满危险,但这个行业成长极为迅速。

全世界大约有4500万人从事手工采矿业,占全世界采矿劳动力总数的90%,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即便我们已在机械和技术上取得了许多进步,但为了以最小的成本提高产量,正规的采矿业依然十分依赖手工采矿者。他们开采了全球矿石供给总量中26%的钽、25%的锡、25%的黄金、20%的钻石、80%的蓝宝石,以及占比高达30%的钴。

2018年、2019年以及2021年,本书作者先后三次前往刚果的采矿省份,对手工采矿者的境遇开展实地调查。这样的旅程仿佛一次次令人震惊的时空倒流,手工采矿者拿着按件计费的微薄工资,却承担着受伤、生病或死亡等一切风险。

光阴飞逝似箭,变化却微乎其微。可我们依然期待着发生改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无与伦比的矿产财富”
  • 非洲的心脏
  • 从有毒矿坑到明亮展厅
  • 钴矿和铜矿带
  • 电车革命阴暗的一面
  • 为何锂电池离不开钴?
  • 第二章 “最好别出生在这里”
  • 第三章 山中藏匿的秘密
  • 利卡西
  • 坎博韦
  • 荒野
  • 第四章 世界的殖民地
  • 侵略与奴隶贸易:1482年至1884年
  • 殖民统治:1885年至1960年
  • 希望的诞生与毁灭:1958年至1961年1月
  • 人间地狱:1961年2月至2022年
  • 第五章 “不挖矿,就挨饿”
  • 滕凯丰古鲁梅
  • 穆坦达
  • 蒂尔韦泽姆贝
  • 第六章 “我们在自己的坟墓里工作”
  • 卡帕塔、马洛湖和东马尚姆巴
  • 卡尼纳、高尔夫湖和穆索诺伊
  • 穆桑普
  • 非洲化工公司示范点
  • 卡苏洛示范点
  • 地下世界
  • 第七章 最终的真相
  • 后记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染血的高科技

    作为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口贩卖和现代奴隶制的副教授,以及英国国家学术院全球教授(2020-2024),悉达多・卡拉拥有 20 多年实地调查的经验,足迹遍布 50 多个国家,铸就了这部入围 2024 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决选名单和 2023 年《金融时报》年度最佳商业图书的作品。从《性交易:现代奴隶制的内幕》到《债役劳工》,作者始终将笔锋对准现代奴役制度,而《血钴》可能是他最具震撼力的社会证词。书中描绘的场景令人窒息:在刚果 —— 这颗星球上 70% 钴矿的源头 —— 孩子们在矿坑中像零件一样运转。8 至 13 岁的男孩徒手撞击裹满泥污的矿石,女孩们在小溪中用撕下的麻袋布过滤钴矿。9 岁的基容格眼皮里长着麦粒肿却无法就医,太阳穴后有硬币大小的斑秃,声音 “沙哑如老人”。他和三个哥哥住在塑料布当屋顶的茅屋,雨季时 “雨水还是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他们睡的地上就变得潮湿泥泞”。这些儿童每天赚取不到 2 美元,却是全球锂电池产业链最底层的 “原材料供应商”。作者追踪的不仅是矿石的供应链,更是一条生命消逝的轨迹线。2019 年 9 月 21 日,卡米隆巴矿场隧道坍塌,63 名矿工被活埋。“救援人员挖出了第一具破碎的尸体,恸哭声响彻矿山”,最终只找回四具遗体。少年拉斐尔的故事尤其刺痛人心 —— 他放弃学业进入隧道工作,只为赚取弟弟妹妹的学费,却在一次塌方中永远留在了黑暗中。他母亲比塞特对着卡拉哭诉:“我的孩子们像狗一样死去”。教育体系在这里完全崩溃。教师约瑟芬透露,每月 5 美元的学费对多数家庭已是天文数字。她的班级 “去年最开始时有 36 个孩子。两个月后,只剩下了 17 个”。孩子们即使上学也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能有精力学习呢?” 卡拉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几便士就能让儿童挖矿,谁还会投资建学校?科技巨头们编织着道德的谎言。苹果、特斯拉、微软一面承诺 “道德采购”,一面继续从这条染血供应链获利。2020 年,特斯拉与矿业巨头嘉能可签署协议购买 6000 吨钴 —— 正是这家公司面临 19 名刚果儿童死亡诉讼。2024 年 5 月,刚果政府甚至准备起诉苹果公司使用 “血矿”。“如果没有人认为存在问题,那谈何解决问题呢?”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刚果(金)是“钴王国”

      钴,作为重要的战略金属,其核心用途集中在电池材料、高性能合金制造、催化剂和磁性材料四大领域。因为重要,所以争夺,刚果(金)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