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6.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0千字
字数
2011-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角度出发,将伯明翰学派各个时期的受众理论归结为被动性解读、倾向性解读等四种模式,探讨了不同时期受众理论的特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前言
- 第一章 伯明翰学派研究概述
- 第一节 伯明翰学派的界定
- 第二节 受众研究的取向和传统
- 一、受众研究的取向
- 二、受众研究的传统
- 第三节 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一、被动性解读
- 二、倾向性解读
- 三、多样性解读
- 四、抵抗性解读
- 第四节 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伯明翰学派被动性解读的受众理论
- 第一节 伯明翰学派早期受众理论形成的
- 一、根本原因:福利制度的实施和成人教育的普及
- 二、直接动力:通俗文化的发展和平民大众的崛起
- 第二节 从“鲜活”文化到“庸俗”文化
- 第三节 整体的文化观念与民主的传播体制
- 一、作为“整个生活方式”的文化
- 二、传播的自由与民主
- 三、文化视野中的传播
- 第四节 “自下而上的”工人阶级历史研究
- 第五节 “单向度”的受众与“驯服”的受众
- 一、“文化工业”与“单向度的人”
- 二、大众文化与“驯服”的受众
- 三、两种受众理论的比较研究
- 第三章 伯明翰学派倾向性解读的受众理论
- 第一节 一位杰出的文化理论家
- 第二节 编码与解码理论
- 第三节 信息传播的倾向性与隐蔽性
- 一、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功能
- 二、信息传播的倾向性
- 三、信息传播的隐蔽性
- 第四节 霍尔受众理论的生成语境
- 一、理论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
- 二、思想来源:意识形态理论和文化霸权理论
- 第五节 霍尔受众研究的意义
- 一、受众“被动”观念的破除
- 二、意识形态功能的彰显
- 第四章 伯明翰学派多样性解读的受众理论
- 第一节 多样性解读受众研究的生成语境
- 一、政治背景:阶级分化、种族冲突、女权运动
- 二、学术背景:亚文化研究热潮的出现
- 第二节 多样性解读的民族志受众研究
- 一、民族志受众研究的尝试——莫利对《全国新闻》的受众研究
- 二、民族志受众研究的发展——霍布森对广播的受众研究
- 三、民族志受众研究的进步——霍布森对肥皂剧的受众研究
- 四、民族志受众研究的高潮——莫利对“家庭电视”的受众研究
- 第三节 多样性解读的受众研究的贡献
- 一、对霍尔编码/解码模式的超越
- 二、对民族志研究方法的验证
- 三、对女权主义受众研究的促动
- 第五章 伯明翰学派抵抗性解读的受众研究
- 第一节 “金融经济”与“文化经济”
- 第二节 “符号的民主”与“受众的自由”
- 一、文本的多义性
- 二、受众的创造性
- 三、受众的抵抗性
- 第三节 菲斯克受众理论的文化解读实践
- 一、创作方式:戏仿、拼贴
- 二、创作过程:对文化霸权的争夺
- 三、创作结果:快感的产生
- 第四节 菲斯克受众理论生成的思想语境
- 一、权力“无所不在”
- 二、对权力的“抵制”
- 三、对特权的“颠覆”
- 第五节 对菲斯克受众理论的评价与思考
- 一、国外学者对菲斯克受众理论的质疑
- 二、国内学者对菲斯克受众理论的评价
- 三、对菲斯克受众理论的思考
- 第六章 对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的反思
- 第一节 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的建设性
- 一、文化研究的基础作用
- 二、民族志受众研究方法的开创性
- 三、受众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彰显
- 第二节 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的局限性
- 一、受众研究对政治经济学的偏离
- 二、受众研究中普遍性与客观性的不足
- 第三节 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的发展前景
- 一、多元化是媒介发展的内在诉求
- 二、跨学科是受众理论的必经之路
- 三、全球化是受众理论的发展趋势
- 第七章 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在中国
- 第一节 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在中国的研究
- 一、理论的系统化研究不够规范
- 二、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刚刚起步
- 三、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尚待开拓
- 第二节 伯明翰学派受众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 一、系统开展量化分析和定性研究
- 二、综合研究受众的客体性、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 三、重点关注受众的信息接收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