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古典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的探讨与研究,对近现代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的研究仍具有学术思想价值与现实社会意义。

内容简介

《古希腊罗马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通过对欧洲古典城邦文明和法治文明的相互密切联系和辨证发展的阐论,以及对这一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哲学的、思想文化的、社会结构的以及政治、经济关系等多维视角审视与反思;对欧洲城市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尤其是城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法治理念构建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从而不仅追寻了法治文明的文化源头,并且阐释法治理性精神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论证了西方城市文明与法治走向的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本书研究旨在对“传统”的公民社会的历史演绎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来探讨世界历史发展中公民社会与法治价值和原则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序言
  • 一、城邦
  • 二、公民与公民社会
  • 三、法治与法治理念
  • 第一章 古希腊城邦社会建构
  • 一、 古希腊城邦:公民政治共同体
  • (一)城邦的结构与内蕴
  • (二)城邦政体的类型体征
  • 1.僭主政体
  • 2.民主政体
  • 3.贵族政体
  • (三)城邦:公民政治共同体
  • 二、 “逻各斯”结晶:城邦的公共空间
  • (一)阿哥拉——“民主广场”
  • (二)宗教性公共建筑
  • 三、 城邦社会经济与财政
  • (一)城邦工商业贸易
  • (二)城邦金融货币
  • (三)城邦的财政
  • 四、 殖民城邦与城邦同盟
  • (一)海外殖民城邦——新兴政治共同体
  • (二)殖民城邦特点
  • (三)城邦同盟
  • 第二章 古希腊城邦公民社会
  • 一、 公民理念与公民权要素
  • (一)古希腊贤者的公民释义
  • (二)城邦公民权基本要素
  • 1.宗教祭祀权:城邦公民权的神圣象征
  • 2.土地所有权:公民政治权利的经济基础
  • 3.政治权:公民权利与政治生活的根本保障
  • 4.军事权:捍卫城邦的神圣权利与义务
  • 二、 城邦立法改革:民主和法治构建与实践
  • (一)提秀斯改革:公民的第一步
  • (二)梭伦立法:迈开法治的步伐
  • (三)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对城邦制度的架构
  • (四)“全民共治”:公民大会与陪审法庭
  • 1.公民大会
  • 2.陪审法庭
  • 三、公民教育:培育美善兼备、 文武双修公民
  • 1.注重历史文化传统教育
  • 2.重视强身健美的体育教育
  • 3.公民教育注重修辞学
  • 四、 城邦公共节庆:公民集体价值观念的形塑
  • 1.公共宗教节庆
  • 2.体育竞技赛会
  • 3.戏剧节庆
  • 第三章 古希腊城邦法治理念
  • 一、 古希腊有关法治思想理论
  • (一)正义:法治之内核
  • (二)关于法治的理论
  • (三)自然法的思想启蒙
  • (四)社会契约说
  • 二、 法治理念源于城邦的社会因素
  • (一)神话与宗教文化的启蒙
  • (二)海外殖民运动的孕育
  • (三)工商经济发展的推动
  • (四)城邦立法改革的保障
  • (五)城邦公民关系的协调
  • (六)城邦外部压力使然
  • (七)公民文化的支撑与融契
  • 三、 希腊城邦法治理念的社会意义
  • 第四章 古希腊城邦社会衰落之原因 ——及对雅典民主制的反思
  • 一、 直接原因:伯罗奔尼撒战争
  • 二、 关键内因:城邦社会党阀争斗
  • 三、 历史局限:早期民主制之缺陷
  • (一)公民个体自由权利缺乏保障
  • (二)直接民主或“多数主义民主”存在缺陷
  • 四、 囿于政治因素,法治发育未成熟
  • 五、 结语
  • 第五章 古罗马城邦社会建构
  • 一、 古罗马城邦:人民的财产
  • (一)城邦的诞生
  • (二)共和城邦的政治机构
  • 1.公职官吏
  • 2.元老院
  • 3.公民大会
  • (三)国家:人民的事业
  • 二、 城邦社会经济
  • (一)城邦农业
  • (二)城邦工商业
  • (三)城邦金融货币
  • 三、 罗马对外征服与殖民扩张
  • (一)对意大利的征服
  • (二)殖民扩张
  • (三)同盟者和行省
  • 第六章 古罗马城邦公民社会
  • 一、 共和时期城邦公民理念与公民权要素
  • (一)西塞罗的公民思想
  • (二)罗马公民社会基本特征
  • 1.罗马公民社会的宗教性
  • 2.罗马公民社会的经济性
  • 3.罗马公民社会的政治性
  • 4.罗马公民社会的军事性
  • 二、 王政—共和:城邦立法改革
  • (一)王政时期平民公民化趋势
  • (二)争取公民权:平民撤离运动
  • (三)立法创制公民权保障
  • 三、社团、 教育与公共生活
  • (一)社团组织
  • (二)公民教育
  • 1.家庭教育
  • 2.学校教育
  • 3.法律教育
  • (三)公共生活
  • 1.角斗士表演
  • 2.赛车
  • 3.公共浴场
  • 第七章 古罗马城邦社会法治理念
  • 一、 古罗马法治思想理论
  • (一)自然法精神
  • (二)理性精神
  • (三)平等观念
  • (四)正义原则
  • (五)契约观念
  • (六)“服从法律”的信仰
  • 二、 法治理念源于城邦的社会因素
  • (一)神话宗教与法律的联姻
  • (二)工商经济发展的推动
  • (三)城邦立法改革的保障
  • (四)职业法学家阶层的贡献
  • (五)兵农合一的生活方式
  • 三、 罗马法治理念价值与意义
  • (一)罗马法治理念的时代意义
  • 1.法治的思辨与成熟
  • 2.经济的规则与秩序
  • 3.社会秩序的整合
  • (二)罗马法治理念的历史延续
  • 1.中世纪及近现代西方法律的罗马溯源
  • 2.罗马法治理念对近现代西方社会运动的促动
  • 第八章 古罗马共和制衰落之原因
  • 一、 直接原因:派系斗争与内战
  • 二、 关键内因:政治腐败与倾轧
  • 三、 促动因素:军队性质蜕变
  • 四、 深层因素:公民社会道德危机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专业法学图书出版机构,其宗旨为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 多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始终把精品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不同层次、多种系列的法学教材,其中不少教材荣获中国教育部、中国司法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优秀教材奖。 出版社教材读物以及学术著作的规模庞大、品种齐全、质量上乘,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