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现代化学的奠基之作,化学革命的标志性成果,分析-合成思想的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化学元素的操作定义、质量守恒观点和定量实验,阐述化学物质系统命名法,把当时所知道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和化学操作知识整合成为一个有序不悖的系统。

第一部分论述8种气体的性质、燃烧现象和酸的形成。第二部分论述酸与中性盐(即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第三部分按10类实验功能详述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附录给出不同度量衡之间的换算和各种普通物质的比重。书末附有作者夫人绘制的162幅图。

本书是研究创造力理论经常分析的典型案例和用人工智能研究科学发现的模拟对象。有助于读者认识现代化学大厦的思想和实验根基,把握化学的思维方式,体会科学创新的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弁言
  • 上篇 阅读指导
  • 化学中的牛顿
  • 风云激荡的时代
  • 天平功不可没
  • 启蒙思想家·牛顿·拉瓦锡
  • 是谁为拉瓦锡铺平了成功之路?
  • 《化学基础论》讲了什么?
  • 氧理论是如何建立的?
  • 中篇 化学基础论(节选)
  • 第一部分 论气态流体的形成与分解,论简单物体的燃烧以及酸的形成
  • 与我们大气的形成和组成有关的一般看法
  • 大气的几个组成部分的命名
  • 论用硫、磷与炭分解氧气,酸形成通论
  • 论酸的普通命名,尤其是从硝石和海盐中提取的酸的命名
  • 论水的基本要素,论用炭和铁对其进行分解
  • 第二部分 论酸与成盐基的化合,论中性盐的形成
  • 导言
  • 对于简单物质表的观察
  • 对于复合根的观察
  • 关于氧与简单物质的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氧与复合根的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氮与简单物质的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氢及其与简单物质的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磷及其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炭及其与简单物质的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盐酸根、萤石酸根、月石酸根及其化合物的观察
  • 对于金属相互化合物的观察
  • 第三部分 化学仪器与操作说明
  • 论气量法,即气态物质的重量与体积之测量
  • 论气体化学蒸馏,金属溶解以及需要极复杂仪器的其他某些操作
  • 论燃烧与爆燃操作
  • 下篇 学习资源
  • 扩展阅读
  • 思考题
  • 阅读笔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拉瓦锡的化学基础论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69 本(142)#《化学基础论》🚢拉瓦锡是化学发展史上的巨人,被后世誉为 “化学中的牛顿”。美国科学史家巴特菲尔德,称他是在科学革命中享有最高地位的少数巨人之一。拉瓦锡全名为安托万 洛朗・拉瓦锡,1743 年 8 月 26 日生于法国巴黎,是一位著名律师的儿子。1741 年拉瓦锡的父亲与一位富裕的巴黎法院法官的女儿结婚。拉瓦锡是他们的第三个儿子。🚢拉瓦锡开始集中研究燃烧问题,是从 18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1772 年,拉瓦锡开始怀疑先前用来解释燃烧现象的燃素学说。他通过磷、硫的燃烧实验,来验证他认为空气在燃烧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空气在金属煅烧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与燃素学说相对立的新理论 —— 氧理论。人们称这一年是拉瓦锡的 “关键年”,因为拉瓦锡用氧化学说,取代了燃素学说。🚢任何一次科学革命的发生都有其时代背景。正如科学史家、哈佛大学教授科恩所说:“每次科学革命,都同当时政治的革命和社会的革命密切相关,总是以当时的、社会的、革命的流行理论和意识为背景。” 这就是说,科学革命犹如种子,它的萌芽、生长、开花、结果,都要具备一定的土壤和空气等条件。这些条件对科学革命来说,那就是技术、社会和经济背景。🚢拉瓦锡对化学秩序的一种新安排,纠正以往错误,以充分的实验为根据,使之与自然秩序相一致。开篇讲物体的结合和分解放出热量。拉瓦锡用 “热素” 概念表达。这里的热素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热量。自然界的每一种物体,都有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态及其变化,取决于与物体化合的热量素,热量素引起物质粒子的分离或结合。🚢空气是一种蒸汽态的自然存在的流体,或者是流体的复合物。空气可分解为宜于呼吸与不宜于呼吸的两种成分。宜于呼吸的成分命名为氧气,叫纯粹空气或生命空气,而不宜于呼吸或有害部分就是氮气。接着用硫、磷、碳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氧气与可燃物质燃烧后化合而生成酸,拉瓦锡对这一过程做了定量分析,然后制定原则对各种酸加以命名,并用氧化度定义不同的酸,如亚硝酸或硝酸,又进一步定义了氧化物。🚢磷经燃烧变成了一种极亮的白色片状物质;而且其性质完全被这种转化所改变:它不仅由不溶于水而变成可溶的,而且极为贪潮以致吸引空气中的湿气迅速得惊人;它用这种方式变成一种比水稠得多,比水的比重大的液体。磷在燃烧前所处的状态中,几乎没有任何感觉得到的味道;通过与氧结合,它获得了一种极强烈的酸味:一句话,它由一种可燃物体变成了一种不可燃物质,并且成为被称作酸的那类物体中的一种。🚢氧几乎构成了我们大气团的三分之一,因此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物质之一。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生存和成长于这种无限的氧气宝库之中,而且,我们在实验中使用的氧绝大部分便由此获得。这种元素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亲和力如此之大,以致我们不能使其从整个化合物中离析出来。它在大气中以氧气的状态与热素结合,再与重量约为其三分之二的氮气混合。🚢硫是一种可燃物质,具有极强的化合倾向;它在常温下自然处于固态,使它液化需要比沸水稍高一点的热。硫在火山附近以相当的纯度自然形成;我们还发现它主要以硫酸状态与矾页岩中的黏土以及石膏中的石灰等等化合着。用处于炽热的炭夺去其中的氧,就可以从这些化合物使其处于硫的状态;碳酸形成,并以气体状态逸出;硫仍与陶土、石灰等化合着,处于硫化物状态,硫化物被酸分解;酸与土结合成为中性盐,硫就沉淀下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化学的奠基之作

      无数次听过拉瓦锡的名字,直到今天读完《化学基础论》,才明白拉瓦锡和本书对于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定量分析、科学仪器的运用、概念命名(下定义)、反复观察比较、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最基本的方法论直到今天都在被广泛运用。没想到 —— 这本书居然能读完。哈哈 ^^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生版

        《化学基础论》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拉瓦锡在书中,详细叙述了推翻燃素学说的实验依据,系统阐明了氧化学说的科学理论,重新解释了各种化学现象,明确了化学研究的目标,认为化学应当是 “以自然界的各种物体为实验对象,旨在分解它们,以便对构成这些物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单独的检验。

          1
          1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