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奚启新著《钱学森画传》,展现航天奠基人波澜壮阔人生。

内容简介

奚启新,解放军总装备部原专业新闻工作者,曾任新华社驻总装备部支社社长,技术四级,大校军衔。钱学森是中国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这部画传图文并茂,收入的千余幅图片,加上钱学森的一些手迹、档案资料和编者撰写的30多万文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钱学森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的非凡人生,充分展示了他的崇高风范,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两弹一星”伟业的光辉历程,并将钱老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与100年来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记述了钱老跌宕起伏的百年人生,而且折射了中国的百年崛起、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 第一章 家学渊源
  • 第二章 少年励志
  • 第三章 大学求索
  • 第四章 负笈远行
  • 第五章 师从卡门
  • 第六章 璀璨新星
  • 第七章 导弹之战
  • 第八章 终身教授
  • 第九章 喜结良缘
  • 第十章 祖国召唤
  • 第十一章 遭受迫害
  • 第十二章 冲破桎梏
  • 第十三章 归心似箭
  • 第十四章 温暖怀抱
  • 第十五章 一诺千钧
  • 第十六章 乘风扬帆
  • 第十七章 身负重任
  • 第十八章 起步维艰
  • 第十九章 一肩双挑
  • 第二十章 春风化雨
  • 第二十一章 励精图治
  • 第二十二章 激情年代
  • 第二十三章 光荣入党
  • 第二十四章 搏击长空
  • 第二十五章 逼上梁山
  • 第二十六章 成功之母
  • 第二十七章 再战告捷
  • 第二十八章 “两弹”联姻
  • 第二十九章 逆境铸剑
  • 第三十章 临危受命
  • 第三十一章 艰难前行
  • 第三十二章 春暖花开
  • 第三十三章 退居二线
  • 第三十四章 智慧源泉
  • 第三十五章 大地情怀
  • 第三十六章 青山不老
  • 第三十七章 崇高荣誉
  • 第三十八章 梦圆太空
  • 第三十九章 大师之问
  • 钱学森大事年表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识科学,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人体科学是从脑科学、精神学、心理生理学、人 — 机功效学、医疗卫生、人体与生态环境等多种角度,研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态如何承受客观世界的影响和作用,侧重探索和阐释人体与人脑如何能够及时、正确地获得各种信息。研究人体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人体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奥秘,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充分发挥人体潜在的体能和智能。钱学森认为,人类远没有认识自己。认识科学、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这应该是钱学森晚年给后人提出的伟大求索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第一次系统了解钱学森老先生光辉一生,“两弹一星” 之功勋,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国家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一生始终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赴美求学在应用力学、航空、工程控制等理论研究被世界认可,仍然心系祖国的发展,历经波折,冲破重重阻力,终回祖国,第一时间投入到祖国科技领域建设。作为开创者,他怀揣着笃定的信仰、至诚的底色、朴素的情怀、崇高的理想,披巾斩棘,完成国家交予的一个又一个艰难任务,开创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作为学者,他是知识的宝藏 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之典范。    除了自然科学研究,他还对马克思哲学的认知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实拥护者,马克思哲学是智慧的源泉。他提倡科学研究与艺术相结合,强调艺术修养对科学工作的重要性,他的爱人蒋英对其在艺术上的熏陶给予了他很多启示与帮助。   他关心国家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才有了与温家宝的 “钱学森之问”,怎么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领军人才” 这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至现在仍然是我国在着力重点解决之问题。他提出了 “大成智慧学”,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为指导,从整体系统研究事物之本质之联系,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平易近人,无私奉献,严谨求实,高瞻远瞩,是我辈学习之典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