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现代性“无法终结”的视野中观照中国文学的当下境遇。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揭示出当代中国文学寻求自身道路的那种精神状态,其关注主题为: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共通性与差异性问题,中国文学创新性融会的文学传统经验与现代主义的关系;某些激进的探索也可能拓展了汉语小说的边界,所有这些指向开创、拓展和越界的新的文学经验,如何真正地、真实地体现了文学的当代性,有效地打开中国文学的当代道路(即当代面向)等。

这些问题都是文学的现代性持续而反复缠绕的难题,体现了作者自觉而先觉的问题意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自序
  • 第一辑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 导言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 无法终结的当代史
  • 文学现代性的两种进向
  • 当代性与中国文学的当代道路
  • 上篇 无法终结
  • 第一章 文学的“当代性”
  • 文学史视野中的当代性
  • 现代性历史中的当代性
  • 文学中的“当代性”
  • 几点总结和遗留的问题
  • 第二章 世界性、浪漫主义与中国小说的道路
  • 文学的世界性意义是否可能?
  • 现代性的源起与转向:浪漫主义文化?
  • 浪漫主义文化根基上的西方小说叙事
  • 中国的现实主义传统与被压抑的浪漫主义
  • 新的开启:浪漫主义在当代的涌动
  • 结语:汉语小说的当下道路与未来面向
  • 第三章 城市文学:无法现身的“他者”
  • 城市文学的一般前提辨析
  • 无法建构的他者史,怪影重重
  • 革命对城市的驱魔,乡土的胜利
  • 城市崭露头角,不充分的主体
  • 历史永不终结,城市他者化的延搁
  • 乡土经验及现代性尽头的城市
  • 第四章 现代文学传统与当代作家
  • 引言:现代传统与当代的诡秘关系
  • 伟大传统的展开与变异:从鲁迅到余华
  • 蹊跷的遗忘:书写乡土中国的传统
  • 召回的幽灵:另一种现代性
  • 左翼革命传统在21世纪的复活
  • 结语:传统的被重建与必要性
  • 第五章 重构多元语境中的“精神中国”
  • 重写现代性的文化想象
  • 重建日常生活的人伦情怀
  • 发掘乡村心灵的丰富性
  • 自我经验穿过现实困境
  • 写出生命体验的复杂性
  • 第六章 历史尽头的自觉
  • 乡土叙事的本真性:回到生活与有质感的现实
  • 反思历史的深刻性:穿透人性与拷问灵魂
  • 艺术的张力:文体意识与叙述意识
  • 回到汉语的写作:融合西方/世界的小说艺术
  • 第七章 新世纪汉语文学的“晚郁时期”
  • “晚期风格”的美学内涵
  • 20世纪的晚期:早衰的“中年写作”
  • 汉语小说在晚郁时期的美学特征
  • 下篇 越界之路
  • 第八章 先锋派的常态化与可能性
  • 先锋派的历史源起
  • 先锋派的现代主义本质
  • 潜藏于常规化中的先锋意识
  • 反常规与越界的可能性
  • 开辟汉语文学的可能性
  • 第九章 在历史的“阴面”写作
  • 阴面、暗处,何以成为一个问题?
  • “海上旧梦”在阴影里的顽强复活
  • 重复的阴影,历史与修辞
  • “正当性”的焦虑或阴面的历史寓言
  • 第十章 他“披着狼皮”写作
  • 狼皮与小说的神奇化
  • 从实到虚,或邪异的隐秘踪迹
  • 邪异的极致:了结和开辟
  • 人的终结与物的哲学
  • 第十一章 给予本质与神实
  • 给予本质:顽强写作的美学意味
  • 填补的实在:肉身的神实
  • 第十二章 逆现代性的异质写作
  • 从历史到文化:当代小说的内在变异
  • 异域性与原生态:现代性的另类生活
  • 神灵经验的发掘:文本的开放与自由
  • 宿命通的感悟:重构西部的大历史
  • 附体与宿命通:越界的境遇
  • 第十三章 “歪拧”的乡村自然史
  • 叙述的变异、钻圈与穿越
  • 乡村的自然史与废墟的寓言
  • 恶的伦理或万物为刍狗
  • 中国现代主义的在地性属性
  • 第十四章 我们为什么恐惧形式?
  • 老到的体式眷顾传统
  • 不能回避的现代小说经验
  • 形式的决定意义
  • 第十五章 乡土中国、现代主义与世界性—1980年代以来的乡土叙事的转向
  • “85新潮”与莫言、贾平凹的出场
  • 马尔克斯的助推与回归本土的选择
  • “西方”的失效与乡土终结?
  • 结语或出路:民族的或世界的?
  • 附录 人名与名词索引
  • A
  • B
  • C
  • D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第二辑 仿真的年代
  • 第一章 神奇的他者:中国当代电影叙事中的后政治学
  • 改写与变形:政治的抽象化
  • 错位的想象:政治与文化身份
  • 颠覆与挪用:美学的辩证法
  • 不可逾越的障碍与新的叙事法则
  • 第二章 直接现实主义:一次跨越仿真的冲刺
  • 鬼子:藏在阴郁生活背后的冷面杀手
  • 东西:在绝望处欢乐的笑面刺客
  • 李冯:现代竞场上的击剑者
  • 直接性:回到事实本身
  • 第三章 当代诗歌中的虚无主义辨析
  • 虚无主义的理论辨析
  • 当代中国诗歌中的虚无主义批判
  • 超越虚无主义
  • 第四章 视听文明时代的到来
  • 史前史、魔法与超现实的审美空间
  • 新型影像建立起来的视听时空
  • 科幻影视的前沿探索:超现实与超人类性
  • 视听时代的美学难题:同一性与共通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