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王立铭作品,全景式解读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揭秘构成地球生命的十大要素,一本书带你全面了解生命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生动的文笔和有趣有料的生物学故事,揭开了生命科学神秘的面纱,不仅生动地解读了生命的定义及奥秘,而且详细地追溯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展现了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讲述了科学家在揭示生命奥秘过程中的重要发现。 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重新认识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地认识地球生命以及其他智慧生命。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推荐序三
  • 推荐语
  • 前言
  • 序曲 地球人和外星人
  • 第1章 生命是什么:从灵魂论到物理学
  • 三种灵魂
  • 活力论的兴衰
  • 烧瓶里的原始地球
  • 生命是什么
  • 第2章 能量:生命大厦建筑师
  • 从砖头瓦块到生命大厦
  • 以负熵为生
  • 化学渗透:生命的微型水电站
  • 生命来自热泉口
  • 第3章 自我复制:基业长青的秘密
  • 思想实验中的生命演化史
  • 不是鸡不是蛋,既是鸡又是蛋
  • RNA世界
  • 第4章 细胞膜:分离之墙
  • 生命的外壳
  • 看见分离之墙
  • 第一个细胞是怎么来的?
  • 第5章 分工:伟大的分道扬镳
  • 吃还是被吃?
  • 分工:希望和代价
  • 从细胞分工到君临地球
  • 第6章 感觉:世界的模样
  • 上帝说:“要有光!”
  • 从“要有光”到“我看见了”
  • 从信号到信息,从视觉到全部世界
  • 第7章 学习和记忆:应对多变世界
  • 刺激-反射:一个极简主义者的大脑
  • 单身派对定律
  • 20纳米
  • 聪明老鼠
  •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第8章 社交:从乌合之众到伟大社会
  • 小细菌的大社会
  • 团结就是力量
  • 性别的出现和复杂社交
  • 求偶社交: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 语言:伟大社会的基础
  • 第9章 自我意识:我是谁
  • 镜子里的自己
  • 我思故我在
  • 镜像神经元和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
  • “我”到底是什么?
  • 第10章 自由意志:最重要的幻觉
  • 自由意志:确实有,还是最好有?
  • 本能不自由
  • 人类心智:白板还是蓝图
  • 在下定决心的一刻,选择早已做出?
  • 哪怕自由意志不存在,我们还是我们
  • 尾声 关于生命,我们知道的和我们不知道的
  • 后记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是什么》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生命的驱动力分为物质、能量、自我复制、细胞、细胞间的分工五大元素,将生命的智慧分为感觉、学习、社交、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五大元素,以唯物论和还原论的哲学思维,生动地展现了生命史是与环境永不停息的奋斗史。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不见得已经洞悉一切,但我们必将知道

      我给自己的书起了个薛定谔同款的名字,还真不是为了蹭热点。我想做的,是沿着薛定谔铺设的思维方法,系统梳理一下过去半个多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积累,看看在今天,我们能不能像搭积木一样,从基本概念和底层功能元件出发,构建出辉煌的生命和智慧大厦。我们不见得已经洞悉一切,但是我们必将知道,我们必须知道。

        10
        1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幸存于幸运

        每日一书:《生命是什么》。我们生于幸运,幸存于幸运,在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小概率事件和大浪淘沙般的消亡中,我们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的多细胞智慧生命,竟然从无中生有,并幸存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件神奇的事。科学研究在带来新知的同时总是带来新的未知,生命科学的未知遍布各个领域。曾经被生命科学吸引的物理学天才费曼戏言,在生物学领域,随便一个问题,我们都没有答案;而在物理学领域,则要花相当多的时间才能找到没有被解决的重要问题。1950 年,著名的物理学家、原子反应堆之父恩利克・费米(Enrico Fermi)在一次闲聊中,提出了一个直白简单的问题:“(如果确实存在外星人的话)他们在哪儿?(Where are they?)” 这个简单提问背后的思想是很深刻的。也可能是因为其他高级文明很巧妙地隐藏甚至孤立了自己;等等。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后来成了许多科幻作品的背景,包括读者熟悉的刘慈欣的《三体》。在《三体》中,大刘对费米悖论的解释是,大量的外星智慧生命确实存在,但是由于文明间的生存竞争和交流障碍,所有高级文明都很好地隐藏着自己。1974 年,位于加勒比海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见图 5)向两万五千光年以外的 M13 星系团发射了著名的 “阿雷西博信息”,这条长约 210 比特、功率 1000 千瓦的信息描述了十进制、DNA 的化学构成、人类的外貌、太阳系的结构以及阿雷西博望远镜的样貌 —— 这些信息浓缩了当时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斗转星移,沧海桑田,40 多亿年过去,我们这种在分类学上被归入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属、智人种(Homo sapiens)的生物,作为我们星球上唯一一种智慧生命 “君临天下”。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有一种灵魂,催使它们不断地生长繁殖;动物则多了一种灵魂,负责感知和运动;而我们人类有三种灵魂,除了动物的两种灵魂外,还有一种负责理性思考的灵魂。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理论有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特点。他说的这种叫灵魂的东西,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对此开展观察和研究的实在物质,而是生命的一种 “表现形式”。当生物死亡的时候,组成它的生命物质可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了,但是生命现象却仍然不可逆转地消失了。换句话说,生命物质和生命现象之间一定存在着一条虽然不为人知、却难以逾越的界限。这两个原因加起来,应该能够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单细胞生物都生活在人眼不及的微观尺度中了。也是同样的原因,如果生命想要实现更复杂的功能(我们暂且不讨论为什么生命需要这些功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身体内细胞的数量,让更多的细胞,而不是个头更大的细胞,去完成这些复杂的功能。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成熟的神经细胞都丧失了继续分裂增殖的能力。只有这样,神经细胞独特的形态、神经细胞的信号特征、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的计算网络才能够得到维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牢记住我们是谁、住在哪里、前一天遇到过什么危险,我们才能积累知识,形成稳定的人格,组成复杂的团体和社会。也就是说,亿万年前那次伟大的分道扬镳,不仅仅奠定了复杂生命的基础,而且开启了通向人类智慧的大门!赫布的这一理论被稍显简单粗暴地总结为 “在一起活动的神经细胞将会被连接在一起”(Cell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并以 “赫布定律” 之名(也许 “单身派对定律” 是个更合适的名字)流传后世。他的思想为人们寻找学习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最直接的指引:如果他是对的,那人们应该能在学习过程中,直接观察到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变化;或者反过来,人们操纵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就应该能够模拟或者破坏学习。现在我们知道,能够通过镜子实验的考验、成功地认出 “自己” 的动物统共也就 10 种左右,而且大多数是那些人们日常认为的 “聪明” 动物:大猩猩、倭黑猩猩、海豚、大象、(看起来滥竽充数的)喜鹊,等等。利用镜子实验,我们也进一步确认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就是差不多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形成的。利用这样的研究方法,人们进一步发现,人类的心智指标,从智商到记忆力,从幸福感到自信心,甚至是政治倾向和宗教信仰,遗传都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不管是宇宙空间还是认知疆域,我们的祖先把我们带到了黑暗和光明的边界。身后是温暖的人类家园,面前是暗夜沉沉的未知征途。而在每一代人类中,都会有人高举火把,义无反顾地前行,让人类智慧的光,星火燎原。也许,这就是自由的含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活着的生命编年史。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2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出品

        图灵社区成立于2005年6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投资控股,以策划出版高质量的科技书籍为核心业务,主要出版领域包括计算机、电子电气、数学统计、科普等,通过引进国际高水平的教材、专著,以及发掘国内优秀原创作品等途径,为目标读者提供一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