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2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是什么》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生命的驱动力分为物质、能量、自我复制、细胞、细胞间的分工五大元素,将生命的智慧分为感觉、学习、社交、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五大元素,以唯物论和还原论的哲学思维,生动地展现了生命史是与环境永不停息的奋斗史。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不见得已经洞悉一切,但我们必将知道

      我给自己的书起了个薛定谔同款的名字,还真不是为了蹭热点。我想做的,是沿着薛定谔铺设的思维方法,系统梳理一下过去半个多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积累,看看在今天,我们能不能像搭积木一样,从基本概念和底层功能元件出发,构建出辉煌的生命和智慧大厦。我们不见得已经洞悉一切,但是我们必将知道,我们必须知道。

        10
        1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幸存于幸运

        每日一书:《生命是什么》。我们生于幸运,幸存于幸运,在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小概率事件和大浪淘沙般的消亡中,我们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的多细胞智慧生命,竟然从无中生有,并幸存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件神奇的事。科学研究在带来新知的同时总是带来新的未知,生命科学的未知遍布各个领域。曾经被生命科学吸引的物理学天才费曼戏言,在生物学领域,随便一个问题,我们都没有答案;而在物理学领域,则要花相当多的时间才能找到没有被解决的重要问题。1950 年,著名的物理学家、原子反应堆之父恩利克・费米(Enrico Fermi)在一次闲聊中,提出了一个直白简单的问题:“(如果确实存在外星人的话)他们在哪儿?(Where are they?)” 这个简单提问背后的思想是很深刻的。也可能是因为其他高级文明很巧妙地隐藏甚至孤立了自己;等等。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后来成了许多科幻作品的背景,包括读者熟悉的刘慈欣的《三体》。在《三体》中,大刘对费米悖论的解释是,大量的外星智慧生命确实存在,但是由于文明间的生存竞争和交流障碍,所有高级文明都很好地隐藏着自己。1974 年,位于加勒比海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见图 5)向两万五千光年以外的 M13 星系团发射了著名的 “阿雷西博信息”,这条长约 210 比特、功率 1000 千瓦的信息描述了十进制、DNA 的化学构成、人类的外貌、太阳系的结构以及阿雷西博望远镜的样貌 —— 这些信息浓缩了当时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斗转星移,沧海桑田,40 多亿年过去,我们这种在分类学上被归入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属、智人种(Homo sapiens)的生物,作为我们星球上唯一一种智慧生命 “君临天下”。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有一种灵魂,催使它们不断地生长繁殖;动物则多了一种灵魂,负责感知和运动;而我们人类有三种灵魂,除了动物的两种灵魂外,还有一种负责理性思考的灵魂。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理论有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特点。他说的这种叫灵魂的东西,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对此开展观察和研究的实在物质,而是生命的一种 “表现形式”。当生物死亡的时候,组成它的生命物质可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了,但是生命现象却仍然不可逆转地消失了。换句话说,生命物质和生命现象之间一定存在着一条虽然不为人知、却难以逾越的界限。这两个原因加起来,应该能够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单细胞生物都生活在人眼不及的微观尺度中了。也是同样的原因,如果生命想要实现更复杂的功能(我们暂且不讨论为什么生命需要这些功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身体内细胞的数量,让更多的细胞,而不是个头更大的细胞,去完成这些复杂的功能。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成熟的神经细胞都丧失了继续分裂增殖的能力。只有这样,神经细胞独特的形态、神经细胞的信号特征、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的计算网络才能够得到维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牢记住我们是谁、住在哪里、前一天遇到过什么危险,我们才能积累知识,形成稳定的人格,组成复杂的团体和社会。也就是说,亿万年前那次伟大的分道扬镳,不仅仅奠定了复杂生命的基础,而且开启了通向人类智慧的大门!赫布的这一理论被稍显简单粗暴地总结为 “在一起活动的神经细胞将会被连接在一起”(Cells that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并以 “赫布定律” 之名(也许 “单身派对定律” 是个更合适的名字)流传后世。他的思想为人们寻找学习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最直接的指引:如果他是对的,那人们应该能在学习过程中,直接观察到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变化;或者反过来,人们操纵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就应该能够模拟或者破坏学习。现在我们知道,能够通过镜子实验的考验、成功地认出 “自己” 的动物统共也就 10 种左右,而且大多数是那些人们日常认为的 “聪明” 动物:大猩猩、倭黑猩猩、海豚、大象、(看起来滥竽充数的)喜鹊,等等。利用镜子实验,我们也进一步确认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就是差不多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形成的。利用这样的研究方法,人们进一步发现,人类的心智指标,从智商到记忆力,从幸福感到自信心,甚至是政治倾向和宗教信仰,遗传都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不管是宇宙空间还是认知疆域,我们的祖先把我们带到了黑暗和光明的边界。身后是温暖的人类家园,面前是暗夜沉沉的未知征途。而在每一代人类中,都会有人高举火把,义无反顾地前行,让人类智慧的光,星火燎原。也许,这就是自由的含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活着的生命编年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命

          这本书涵盖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内容,从生命的起源到演化,再到人类的智慧和意识,探讨了生命的奥秘和哲学问题。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详细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1. 生命起源与演化:王立铭通过生动的文笔和有趣的生物学故事,揭开了生命科学神秘的面纱。他详细追溯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展示了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通过讲述科学家在揭示生命奥秘过程中的重要发现,让读者重新认识地球生命以及其他智慧生命。2. 生命的定义与特质:在书中,王立铭提出了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外星生命是否存在?通过讨论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引出了对生命的定义和特质的探讨。他从纳米到宏大的地球生态系统,探讨了构成生命现象的要素,挑战读者对生命的认知。3. 人类智慧和意识:除了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王立铭还深入讨论了人类的智慧和意识。他从分子级要素和机制,一直探讨到大脑智能、人的意识和自由意志,引发了关于人类自我认知和存在意义的哲学思考。4. 科学与哲学结合:这本书不仅涉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还融合了哲学思考。王立铭以轻松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科学与哲学相结合,让读者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哲学的深度。通过阅读《生命是什么》,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生命科学的重要概念和进展,还能够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生命的本质

            这本书是老师的课程 -- 生命科学 50 讲的讲义,通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有趣有料的生物学故事,揭开生命科学这个神秘的面纱,也让我们开始对生命科学产生了兴趣。这本书解读了生命的定义及奥秘,也详细地追溯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展现了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讲述了科学家在揭示生命奥秘过程中的重要发现,让我们体会到科学进步发展不是很容易的,道路还是很艰难的。这本书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更好的了解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探索生命的起源

              我是个生物大学渣,植物动物什么的算盘搞不懂。这也不能全怪我,生物圈就是个复杂系统,包括动物的个体,也是一样。虽然作者的书读过一遍,得到课程听过一遍。我还是不太懂。内容上,从生命的起源讲到生命产生的要素,到构成,再到分工合作…… 这无疑是非常好的一本科普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术入口,更多是启蒙哲理多点。

                抱着了解生命是什么的答案看这本书,会失望。但用科学和哲学式心态,你必须认真看一次,书中会举一反三让你领悟适己的需求知识和启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纵身一跃,非生命的世界里出现了生命

                  1. 「生命科学是最谦卑也是最自负的学科,说它谦卑是因为生命和智慧都只是演化的结果,而自负则是因为人类试图运用上帝的手术刀主导演化的方向。」2. 「回望过去,人类的身体、智慧、衰老、死亡都是演化的产物,是一场持续了 40 多亿年的无可奈何。」3. 「放眼未来,人类渴望从看客变身为生命的主人。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让我们有可能掌控自己的身体。人们开始利用生物学技术,破解智慧的密码。现代生物技术也能让我们更接近生命的真相。」4. 虽然王老师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层次清晰,但这本书并没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生命?这条边界没有因为研究收窄,反而在左右横跳:细胞?—DNA?—RNA?— 蛋白质?5. 本书是站在「此时此刻」的现在来猜测「彼时彼刻」的生命起源,虽然提到了热泉口和米勒实验,但我们还是不知道为何非生命物质会纵身一跃变成了生命,并且再也不回头。从此这个非生命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6. 这是一本对「生命是什么」回答的最好的当前科学理解,但并没有写上句号。期待下一个薛定谔,下一个王立铭。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认识生命

                    地球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构成地球生命的十大要素,全面了解生命科学。通过有趣有料的生物学故事,揭开了生命科学的神秘面纱,解读了生命的定义及奥秘,还详细的追溯了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展现了人们探索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讲述了科学家在,在揭示生命奥秘过程中的重要发现。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的认识地球生命以及其他智慧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生命来源,我们知道多少呢?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70 本)📚📚《生命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有一种灵魂,催使它们不断地生长繁殖;动物则多了一种灵魂,负责感知和运动;而我们人类有三种灵魂,除了动物的两种灵魂外,还有一种负责理性思考的灵魂。📕 既然只有活酵母才能催化发酵过程,那么反过来,发酵就是只有生命才具备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可能就在于许许多多类似发酵的、只有在生命体内才能进行的化学过程。📕 蛋白质是组成地球生命的重要物质,人体内蛋白质分子占到了体重的 20%,仅仅少于水分所占的比例。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超过 10 亿个蛋白质分子驱动着几乎全部生命所需的化学反应:支撑细胞结构、传递细胞信号、复制和翻译遗传信息、产生和消耗能量,等等。说氨基酸分子是构成地球生命的基石,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每一个细胞而言,DNA 分子代表着来自祖先的遗传印记,也决定了它自己的独特性状。和蛋白质分子类似,DNA 也是由许多个单体分子首尾相连形成的链条。但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分子的化学性质其实比蛋白质分子更简单。它的组成单元只有区区四种核苷酸分子。而且和蛋白质不同,DNA 的结构可以看作一维线性的:四种核苷酸分子的排列顺序形成了某种 “密码”,记载着决定生物体性状的信息 —— 从豌豆种子的颜色,到人类的相貌、身高和智力。📕 热力学第二定律确实给生命现象的稳定存在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如果存在外界能量的注入,一个局部系统的混乱度确实也可以下降而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也正是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的名言 “有机体以负熵为生”。📕 在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首先被用来合成一种叫作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见图 2-3)的分子。之后这种蕴含能量的分子再去驱动各式各样的生物化学反应。通俗地说,ATP 就是地球生命通用的能量 “货币”。📕 首先,生命体利用营养物质(特别是葡萄糖)的分解产生能量,能量驱动带正电荷的氢离子穿过细胞膜蓄积起来,逐渐积累起电化学势能。之后,在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时候,高浓度的氢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机器反方向流出,驱动其转动产生 ATP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意外,也是必然。意外的产生,但必然发展。顺应自然而进化,抗争自然而异化。生命是什么?我们时至今日依然难以准确的表达出来,但这无碍生命的精彩,因为生命无需解释,坚持存在就是最大意义。今天的我们是几十亿年前那最初的生命的 “延续”,它生于偶然,而成于自然,历经无数次的改变,最终造就了你我这样的 “智慧生命”,一个可以改变这段跨越了几十亿年历程的特殊存在,生命精彩就精彩在,我们知道它的存在,而却难以知道,存在的历程。更精彩在,我们可以探索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生命体,以后将往何方。自然创造了生命,并且规范着生命的发展,但生命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纵然是被操控,也可持续抗争。生命可贵,未来可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生命,关于智慧,关于我们自己,我们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许多,还有更多东西远在想象之外。但是,我们必将知道,我们必须知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从何而来?生命如何走到今天?

                            生命科学,跟我很有渊源。我对生命问题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和兴趣。


                            从很小的时候 (大约七八岁)起,我就开始思考,生命和非生命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我的猫受伤后可以自我修复,而我的玩具不能?
                            带着这个疑问思考了十几年,直到学习了高中生物课,才稍微有了浅层的理解。
                            接下来,高中的我又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既然生命那么神奇,我能造出生命吗?
                            带着这个疑问,又走了十多年。受到二十多年的好奇心驱使,最终我进入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 后来才知道,机器人和自然界的生命,并不那么相关。
                            终于有一天,学习到了王立铭老师《生命是什么》的大作,让我对生命科学有了全景式的理解。通透!
                            王立铭老师行文风格也很独特。把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写得很生动,有时候还带着悬念、逐步解开,颇有大片的感觉。 二刷已完成,正准备三刷。
                            强烈推荐给和我产生过类似好奇的小伙伴。
                            这些问题包括:
                            * 生命从何而来?
                            * 生命如何走到今天?
                            * 学习和记忆是怎么回事?
                            * 我们能制造出生命吗?
                            * 自我意识是怎么回事?
                            * 自由意志是怎么回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薛定谔的致敬之作。读起来很轻松的生物科普书。算是高中生物知识的回顾,把一些有意义的生物知识串联起来。作者将生命驱动力分为:细胞、物质、能量、自我复制和分红,将智慧分为学习、社交、感觉和自我意识,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科普佳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之于地球可能也是过客

                                借用一句著名电影台词 dont go gentle into that dark night, rage rage…(不要温顺的走进那个良夜)生命的诞生是偶然,就像宇宙的诞生一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揭开生命的底层逻辑,是冷冰冰的物理定律

                                  01、什么才是生命?我们一直以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东西,“灵魂” 才是生命的核心,但是灵魂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在观念层面也无法被挑战,反而阻止了我们对生命的科学探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的这本《生命是什么》总结出生命的三个基本点:物质、能量和复制。三者相互关联:物质是基础,获得能量则让物质排列变得有序(熵减),复制可以改善获得、使用能量的效率,这就是生命,基于的是妥妥的物理结构和性质。相比以前看过的生物科普文章,王教授文笔流畅,深入浅出,令人感悟颇多。02、来自生命的 8 大感悟我感叹生命如此精彩,但却归于简单的物理定律和常识(化学的底层还是物理),下面是看完本书后我对生命的 8 大感悟:感悟 1、生命物质并不特殊,是可以自然形成的 1952 年,米勒在烧瓶中模拟了原始地球海洋环境,在几天内就发现了生命的重要组织:氨基酸。我们曾经以为组成自己的物质多么特殊,本质上也不过是自然合成的东西。感悟 2、能量的消费,演化出了一个货币系统人类生命的主要能量是葡萄糖,葡萄糖就如你养的一头羊,如果去买个午餐,用羊去换就浪费了,这种原始的 “物物交换” 十分不便,因此生命神奇地 “设计” 出了 ATP 这样的能量通用货币,生命要使用能量,先要将葡萄糖的能量转变为 ATP(变成现金),然后通过 ATP 去消费,这样,我们的运动、呼吸、心跳、分泌激素、思考等需要消耗能量的场景,就可以按需向 ATP 索取能量。我们看到:我们人类设计的各种合理机制,生命早就演化出来了!感悟 3、生命能量的转换,竟然与现代的抽水蓄能电站原理相同如果去研究葡萄糖转化为 ATP 的过程,就会发现这个机制竟然与工业时代的抽水蓄能电站雷同,蓄能电站的水从高往低走,将重力势能转变为电,而 ATP 合成酶,则利用带正电荷氢离子浓度差的化学势能,生产出了 ATP,这都是纯粹的物理性质。沿着这条线索,科学家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假说,原来,在海底热泉口,其特定的环境造就了天然的氢离子浓度差,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利用这个天然的离子浓度差获取了能量,这个细胞内的 “抽水蓄能电站” 是生命诞生留下的印记!感悟 4、降维编码中的玄机 DNA 展开是碱基分子的一维(线性)结构,而蛋白质是各种氨基酸分子通过复杂折叠形成的三维结构。生命为什么不是直接复制蛋白质,而是先复制 DNA,再按照 DNA 记录的信息密码去造蛋白质?这个答案很简单,复制一维的信息更加可靠简单,就如你去抄袭一座大厦的设计,当然是抄袭一维的大厦设计方案,比看着大厦的三维结构去抄袭更加精确和简单。更有趣的是,为了复制,DNA 对蛋白质形成了最佳的编码机制,组成 DNA 的碱基分子有 4 种 (ATCG),而组成蛋白质由氨基酸分子组成的,氨基酸有 20 种,那么,4 种碱基分子是如何表达 20 种氨基酸的呢?事实上,生命恰好演化出 “3 个碱基分子来表达 1 个氨基酸分子” 的编码设计,这即能满足 20 种氨基酸的表达 (64>20),又不显得浪费,演化总是符合最简单、高效、不浪费的原则。感悟 5、鸡和蛋的终极解决方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一个悖论问题,科学家发现:DNA 需要各种蛋白质协助才能做到复制,而蛋白质则需要 DNA 的密码才能生产,蛋白质和 DNA 就存在这个” 鸡和蛋 “的问题。结果,科学家发现了第三种物质 RNA,生命的复制其实是把 DNA 转录为 mRNA(信使 RNA),再根据 mRNA 记录的信息去生产蛋白质,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诺奖得主沃特・吉尔伯特提出了合理的假说:在生命的开始,既没有 DNA 也没有蛋白质,而是 RNA 分子身兼两职:既能代替 DNA 存储遗传信息,又能代替蛋白质推动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原来,RNA 才是生命开始的中心,相比 RNADNA 的化学性质更加稳定,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出错率更低,蛋白质又是更好的生命活动催化剂,在后续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了明确分工的 DNA 和 蛋白质,RNA 因为效率而被 “去中心化” 了。你看,去中心化并实现分工合作的优势,这个自由贸易的经济学原理在生命的底层就这样出现了,“鸡和蛋” 的难题,只不过是无知的我们瞎操心而已。感悟 6、我们 “看见”,是因为物理和化学的作用眼睛是神奇一样的存在,科学家发现:视网膜上密布着感光的细胞,感光细胞上有能够吸收光的蛋白质,它们记录了光线的信息和位置,说到底,这些感光细胞真的和数码相机的每个像素点一样,把光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和电信号传入大脑。眼睛真的就是一部数码相机,感光,然后通过神经传递电信号,一切都逃不过物理性质。感悟 7、大脑不是看见,而是 “感知” 你可能会发现,我们闭上眼睛后,是说不清楚图像细节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并不存储每个像素,而在大脑中,有的细胞负责感知朝向,有的细胞负责感知形状,有的细胞负责感知色彩......,这些感知经过几次聚合后,就形成我们看到的世界,这个过程,就是 “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也是感知图像的最高效实践!如果没有生物学对大脑的研究成果,不知现在人工智能的 “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什么时候才能发明出来。感悟 8、神秘的学习不过是神经细胞的物理变化关于学习,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赫布发现了 “赫布定律”,即 “在一起活动的神经细胞将会被连接在一起”。原来,神秘的学习并没有什么灵性,不过是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产生新的连接。两个神经细胞的间距最终会停留在 20 纳米这个恰到好处的距离,这个间距保证了电信号可以被后面的神经细胞捕捉到,同时也保证了两个神经细胞相互独立,而发生在这 20 纳米界面的微小变化是学习的本质,可能是突触内部信号传递效率的提升,也可以是信号接收端的灵敏度提高。原来,学习发生在 20 纳米间的位置,这下就容易明白为什么习惯难以被改变的原因了,因为神经结构发生了物理变化,并不那么容易被改变回来!03、我们并不特殊,只是幸运以前,我们会认为我们比其他动物聪明是神的关爱,但是现在看来似乎不太站得住脚了,科学家找到两个重要线索:人类掌管语言的 FOXP2 基因发生了突变,与黑猩猩的 FOXP2 基因相比,这个能学会语言的基因突变,只有区区 2 个字符的变化。最终,我们发现自己的生命并不特殊,不过是那些普通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结构创新,最终由环境选择,那些最稳定的、能够与外界能量互动的、可产生高能效的结构在演化中留了下来。生命中的那些精彩,如果你仔细去感悟,在发现很精彩的同时,也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就如一套魔术被揭穿一样,当奇迹破解后,我们看到的是平凡和简单!当然你非要质疑:为什么会是人类的基因发生了这些突变? 我只能解释为那还是神的意志和关爱!--- END---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书由《王立铭进化论讲义》p387 推荐。和作者的《进化论讲义》一样,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科普版的高中生物课本。当然,以现在的高考制度,就算我年轻 20 多岁变成高中生,还是不会有时间和精力看这本书去理解生物学常识。 对作者感兴趣的读者建议阅读,选择性购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想 40 多亿年地球生命历程的这些高光时刻,我们会意识到:无论是你,还是我,还是今天地球上仍然在喜笑或悲伤的每一个人,都远比我们本身更大,更强壮,更古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的美好

                                        原来高中学生物的时候生物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物需要探究。但是当时没有过多地关注,高考完后所有的生物知识也都还给了老师。读完本书之后发觉生物或者说生命是那么地神奇,神奇到都被我们忽略了,当成了理所当然。本书叙述了 DNA,蛋白质,细胞膜等这些熟悉而缺乏深思的物质是如何出现发展的,描述了人类的智慧,自我意识,自我意志等概念是何以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的,王老师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带领读者走进生命的世界,体会生命的奥妙,思考生命的本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是什么

                                          生命从诞生到现在,甚至成为了科学中的一员,但是我们对生命的了解仍然很浅显,生命科学从最早的只是看表象看分类,发展到现在跟高级的看分子,看似更了解实际上,只是发现我们对于生命的无知,这本书从大方向讲解了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几个问题,值得阅读。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