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2千字
字数
2019-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报纸副刊及新媒体转型研究》:全面剖析报纸副刊,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论述报纸副刊的专著。《报纸副刊及其新媒体转型研究》从“大文化”的视野对当代我国报纸副刊作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考察、总结、归纳与提炼,建构起了一个完整的学术研究框架及其学术理论体系。全书凡十四章,依次为:我国报纸副刊史简述、我国报纸副刊研究综述、当代报纸副刊的定义及其他、副刊的基本属性、副刊的基本类型、副刊的基本内容、副刊的体裁及主要表现形式、我国报纸著名副刊案例、副刊与新闻的关系、副刊的版面语言与版面构成、副刊与传播、副刊作者的培养与队伍建设、副刊编辑人员的修养与队伍建设、新媒体与副刊转型、我国报纸副刊未来发展趋势。再加上立意高远、见解不凡的长篇“绪论”,从而形成了完整、系统、科学、合理的体例,在我国当代报纸副刊研究中不失为“创见”之作,代表了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新水平。该书认为:所谓报纸副刊,就是以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报纸为其载体,符合报纸本身的基本属性,与报纸新闻、广告、资讯相区别,独立传播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及其它相关文化、知识、资讯(或传播“大文化”)的一切报纸作品、形式及其版面语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绪论
- 第一节 “大副刊”理念
- 第二节 副刊与新闻对等理念
- 第三节 副刊的文化本位理念
- 第四节 副刊的传播理念
- 第五节 澄清关于副刊研究的若干认识问题
- 第一章 我国报纸副刊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副刊演变历史研究
- 第二节 副刊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 第三节 副刊个案研究
- 第二章 我国近代报纸副刊史简述(1840~1949)
- 第一节 近代报纸副刊的“萌芽”与创始
- 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 第三节 近代著名副刊编辑及其副刊编辑活动
- 第四节 近代报纸副刊编辑思想述略
- 第五节 近代报纸副刊的贡献
- 第三章 当代报纸副刊的定义及其他
- 第一节 当代报纸副刊的定义问题
- 第二节 副刊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 第三节 报纸副刊系统及其要素
- 第四章 副刊的基本属性
- 第一节 文化性——副刊的本质
- 第二节 艺术性——副刊的境界
- 第三节 知识性——副刊的营养
- 第四节 趣味性——副刊的风情
- 第五节 科学性——副刊的准则
- 第五章 副刊的基本类型
- 第一节 按报系划分
- 第二节 按版式划分
- 第三节 按内容划分
- 第六章 副刊的基本内容
- 第一节 副刊的时政内容
- 第二节 副刊的思想内容
- 第三节 副刊的批评内容
- 第四节 副刊的现实内容
- 第五节 副刊的审美内容
- 第七章 副刊作品的体裁及主要表现形式
- 第一节 文学作品
- 第二节 艺术作品
- 第三节 生活作品
- 第四节 科普作品及其他作品
- 第八章 著名副刊栏目简评
- 第一节 《今晚报》—《今晚副刊》
- 第二节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
- 第三节 《新民晚报》—《夜光杯》
- 第四节 《羊城晚报》—《花地》
- 第五节 《人民日报》—《大地》
- 第六节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 第七节 《文汇报》副刊
- 第八节 《南方周末》的文化副刊
- 第九章 副刊与新闻的关系
- 第一节 新闻是副刊的“媒介”
- 第二节 副刊诠释新闻文化
- 第三节 新闻与副刊面对同一目标受众
- 第四节 副刊与新闻的一致性
- 第十章 副刊的版面语言与版面构成
- 第一节 副刊的版面语言
- 第二节 副刊的编排程序
- 第三节 副刊的编排技法
- 第四节 副刊版面的美学风格
- 第五节 副刊与其他版面的相互联系
- 第十一章 副刊与传播
- 第一节 副刊的大众传播属性
- 第二节 副刊作为传播主体
- 第三节 副刊传播与新闻传播的同一
- 第四节 副刊传播与新闻传播的背离
- 第五节 副刊对受众的再造
- 第六节 副刊传播效果分析
- 第十二章 副刊作者的培养与队伍建设
- 第一节 副刊作者及其基本类型
- 第二节 副刊作者的素质
- 第三节 著名副刊作者的价值
- 第四节 副刊作者的培养与组织
- 第五节 副刊作者与读者的共情共鸣
- 第十三章 副刊编辑人员的修养与队伍建设
- 第一节 副刊编辑的角色定位
- 第二节 副刊编辑的素质
- 第三节 著名副刊编辑的价值
- 第四节 副刊编辑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 第五节 副刊编辑的培养与组织
- 第十四章 新媒体与副刊转型
- 第一节 新媒体及其特点
- 第二节 新媒体与副刊转型
- 第三节 新媒体与副刊呈现
- 第四节 新媒体副刊的特点
- 第十五章 我国报纸副刊未来发展趋势
- 第一节 “大副刊”的办刊理念
- 第二节 其他媒体对副刊的渗透与影响
- 第三节 西方文化观念对副刊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
- 第四节 副刊格局的稳定与变异
- 参考文献
- 后记一
- 后记二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