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每一个受困于母女关系的女儿,都有一个内心同样伤痕累累的母亲。有效的心理学工作,不是避开过去造成的痛苦,而是承载、消化和穿越它们。

内容简介

有的妈妈不重视孩子的需求,控制欲强,一直在干涉孩子的生活;有的妈妈与孩子的角色反转,要求孩子去猜测和满足母亲的需求;有的妈妈甚至用愧疚控制孩子,“妈妈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纠缠的亲子关系,如何解脱?

不健康的母女关系会给女性的人格形成、亲密关系和人生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有的人就算常年遭受心理折磨,也不愿意指责母亲。殊不知,子女对母亲最好的报答就是获得幸福。我们可以学会自我同情,自我认同,真正开始自爱,坦然做真实的自己;满怀感激地与母亲保持界限,不再期待母亲的改变,更无须与母亲决裂。

作者在书中剖析了15种不健康母女关系的根源、表现和影响,并结合自身多年咨询经验,给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书中大量贴近中国母女日常生活的讨论是母女关系心理学的本土化尝试。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释放对母亲的各种负面情绪,真正从积压已久的关系痼疾中走出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女性觉醒自助书
  • 序言 女性成长,从反思母爱的束缚开始
  • 第一章 母女关系的独特之处
  • 第一节 女性独特的身体意识及其在母女之间的相互强化
  • 第二节 母女共享更紧凑的生活空间
  • 第三节 母女共同承受时间焦虑
  • 第四节 母职在母女之间的传承
  • 第二章 不健康母女关系的实质:母职的缺失
  • 第一节 母亲的六大职能及其完成度对女儿的影响
  • 第二节 职能一:母亲是女儿的创造者
  • 第三节 职能二:母亲是女儿的镜子
  • 第四节 职能三:母亲是女儿的性别身份榜样
  • 第五节 职能四:母亲是女儿的及时响应者
  • 第六节 职能五:母亲是女儿情绪的承载者和调节者
  • 第七节 职能六:母亲是女儿永远的大本营
  • 第三章 九种常见的不健康母女关系
  • 第一节 “看不见”女儿的母亲和“空心化”的女儿
  • 第二节 实用主义母亲和学霸女儿
  • 第三节 焦虑、控制型的母亲和备感束缚的女儿
  • 第四节 内疚感控制型的母亲和为母亲而活的女儿
  • 第五节 对自己人生失望的母亲和“女承母志”的女儿
  • 第六节 自恋的母亲和自卑的女儿
  • 第七节 坐在女儿位置上的母亲和没有童年的女儿
  • 第八节 不适当的认同和共生关系造成母女关系孤岛
  • 第九节 嫌弃女儿的母亲和憎恨母亲的女儿
  • 第四章 家庭结构影响下,六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
  • 第一节 姐妹式母女关系——亲密与排斥的混合
  • 第二节 白雪公主和嫉妒的母亲
  • 第三节 “爸爸是坏人”——联手抗“敌”的母女
  • 第四节 “爸爸去哪儿了”——相依为命的母女
  • 第五节 女承母业——大家庭中的母亲与长女
  • 第六节 重男轻女的母亲和“扶弟魔”女儿
  • 第五章 母亲纠缠的爱来自何处
  • 第一节 母亲的被害妄想
  • 第二节 母亲对被抛弃的恐惧
  • 第三节 母亲害怕冲突和对峙
  • 第四节 母亲为什么会没有同理心
  • 第五节 母亲无法面对自身的匮乏和荒芜
  • 第六节 母亲自己的需求
  • 第六章 如何走出不健康的母女关系
  • 第一节 充分的自我探索和了解
  • 第二节 识别母亲的内在意象并从中独立
  • 第三节 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学会自我满足
  • 第四节 哀悼过去,接受现实,踏实地生活在其中
  • 第五节 了结过往恩怨:表达并化解对母亲的愤怒等负面感受
  • 第六节 各归各位,建立并遵守人际边界
  • 第七节 寻找母爱的替代:找机会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
  • 第八节 调整人际关系地图:不要和母亲生活在一个孤岛上
  • 第九节 无畏竞争、取胜、掌权和建立新规则
  • 尾声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完美关系不存在,哪怕是母女。好的关系是带着诚意真实的表达。

    在大多数文学作品里,母亲的形象通常是温柔的、包容的、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可实际生活中,有毒的母爱却并不少,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也并非清一色的母慈子孝,其乐融融。因为母亲给人的刻板印象,所以在与母亲相处的过程中,即便出现问题,大多数人也会倾向于避而不谈,内化为自己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或者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但要实现个人成长,与母亲真正的和解,就必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于玲娜的《挣脱母爱的束缚》就是围绕母亲与女儿的关系这一论题开展讨论。她结合自己十余年从事咨询工作的经验,揭示了十五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女孩们回顾、反思、梳理自己和母亲的关系,识别其中的消极影响,实现人格独立和自我成长,从而获得更加自由幸福的生活。一、解放情感,正视母女关系中的问题关系是指向人的,人无完人,这就意味着完美关系也是不存在的,任何一段关系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母女关系亦然。于玲娜说:"好的关系,就是带着诚意真实地表达,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修复关系中的裂痕,让关系慢慢变得深厚,更值得信赖,更经得起风吹雨打。好的关系,不是某种特定的形态,而是这个过程本身。" 正视母女之间的问题,是为了让我们更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母亲,在消除母亲带给自己不良影响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问题堆积在那不会消失,反而会成为不能触碰的禁忌,总会在某一个冲突爆发的时间点雪上加霜。禁忌越来越多,双方的隔阂也会越来越深,即便想修复,也无从说起了。所以,真诚地面对问题,不仅是对自己的坦诚,也是对对方的重视。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让我们不快。于玲娜预示到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涌出许多负面情绪和痛苦,因此她也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一些建议。选择一个稳定、安静、放松、私密的环境,放下手机,用半小时以上的整块时间来阅读,跟随心灵的触动去感受、回忆、表达,让情绪自由流动。就如同她要通过文字给读者进行一场心理咨询一般。我也体验了这个过程,觉得很有收获。二、理性分析,找出母女关系中的问题于玲娜提出了十五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这其中包括情感忽视、刻意打压、过度控制、内疚感控制等。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母女关系,她分析了母亲的心理动机、孩子的具体感受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等,细致入微,让读者感动于自己的感受能被作者 "看到",从而消除自己心底的内疚感。正如作者所说的,"来访者真正的成长,往往是源于对自己有了更深刻、更持久的了解,而不是从咨询师那里获得什么有特效的建议。" 在阅读情感忽视那一节时,我深有感触。于玲娜说:"很多人心中的" 应该 "和" 好 "的标准,多是外界施加的,而不是从她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独特需求出发去追求的标准。她们看似走了一段安稳的捷径,但事实上绕了一个大弯路。" 这样的女孩有可能遭遇了母亲的情感忽视,她们的情感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被 "看见"。有过类似经历的读者读到这里就会产生被理解的感觉,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不顺利也有迹可循了。三、重新出发,走出不健康的母女关系既然存在着问题,当然要想办法去解决。于玲娜也给出了诚恳的建议。她说:"在关系中,认识对方不是必要的,唯一必要的是认识自己。" 正视母女关系存在的问题,不要总是去指责对方,要求对方做出改变,让对方为自己的现在买单,而是要感知和洞察自己的情绪,疗愈自己。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会会受到母亲内在意象的影响。在这个内在意象的指导下,我们可能忙忙碌碌,内心却充满了无意义感。这时,我们需要识别并忽视这个内在意象。于玲娜说:"识别出母亲的内在意向,就是让自己清晰地意识到‘那是妈妈的声音’‘那不是我的声音’。" 然后,找到自己的声音,追随和实现内心的意愿。此外,接受母亲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负面感受并表达出来。最后建立并遵守母亲和自己的人际边界,并找机会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在其他人际关系身上找到母爱的弥补。过往已成过往,接下来要好好爱自己。于玲娜的《挣脱母爱的挣脱》是一本实用的心理自助手册。作者用文字开启了一段心理咨询,帮助女孩们正视自己的感受,从母爱的限制中走出来。而处理与母亲的关系,是走向人格独立的第一步。只有这样,女性们才能有能力形成与爱人的、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对于女性成长,这将是重要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挣脱束缚,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近年来,“原生家庭” 一词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影响” 也被多次肯定。母亲因为在养育中肩负了更多的责任,她对子女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尤其对于女儿,影响甚至会延续到下一代。       三年前,我当上了母亲,当时的我,觉得自己一定会是一个 “完美” 的母亲。我看了各种科学育儿的书籍,学习儿童心理学,我认为我一定了解孩子,一定是温柔的母亲。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理想中的亲密无间没有出现,我越想靠近孩子,孩子反而越不想跟我呆在一起。在一次孩子的爆哭中,我耐性终于耗尽,冲口而出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这句话一出,我顿时傻眼了。       “我不要你了。” 这句话是我小时候,母亲很喜欢对我说的一句话。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会害怕,害怕母亲会一走了之,害怕母亲真的不要我。印象中,每次的 “不听话”“叛逆”,母亲都会用 “不要你” 来征服我。因为知道这句话的伤害力,我要求自己不能对孩子说这些话,要求自己学习,想孩子避免受到同样的伤害。但是,在成为母亲后,我还是避免不了成为了我的母亲那样的人,我还在用相同的方式伤害着我的孩子。       在《挣脱母爱的束缚》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谈论母亲给女儿带来的伤害,并不是为了评判母亲,指责她、报复她,而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自身痛苦的根源,改善我们的身心状态,真正实现人格独立和自我成长。” 作者于玲娜是一个有着十多年的心理咨询从业经验,尤其擅长女性成长,创伤陪伴等方面的心理咨询专家。她在书中运用大量的例子剖析了 15 种不健康的母女关系的根源,影响,以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疗愈方法。一、根源:母职的缺失      新今社会,母亲在养育孩子方面还是担任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嗷嗷待哺的婴儿降临到这个世界,最终能长成一个健康的成人,除了需要基本的生存条件,情感上还需要被滋养。      母亲是孩子的安全感。在母亲的陪伴下,孩子能尽情地去探索世界,她知道母亲就在她身边,她知道母亲就在那里。母亲是孩子的响应者,她哭了,母亲会走过来,会回应她的需求,会满足她,安抚她。母亲是孩子的反馈者,她最初对自己的认知,都来自母亲的反馈。从母亲的反馈中,她会认识自己的价值,会学会爱自己。母亲是孩子的榜样,如何长大,长大会成为怎样的人,母亲是她的第一任老师。母亲是孩子的情绪调节器,母亲教会她如何认识情绪,控制情绪,排解情绪。除此之外,母亲还会是鼓励者,安抚者等。母亲兼顾着各种职能,这些职能协调地促进孩子的成长,而母亲和孩子不健康关系原因的根源,就是这些职能的缺失。女儿,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原因,更加受母职缺失的影响。二、影响:不健康关系      缺乏情感反馈的母亲,养育的就是内心空虚的女儿。在母亲处得不到情感反馈的女儿,长大后会不懂得感受自己的内心,做选择的原则也只是遵照外界的 “标准”,特别在婚烟关系上,很容易因为男性某一刻的情感被照顾而误入情网。       我有个朋友,小朱,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她妈妈是一个老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对小朱的陪伴时间比较少,对于女儿的情感照顾也比较缺乏。小朱一直以来都是乖乖女的存在,努力学习,班上的好学生,仿佛没有叛逆期,平安顺遂地长大,结婚生子。身边的朋友都觉得她幸福美满,只有她自己,私下会跟相熟的朋友说:“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好像一辈子这样子很不错,但是这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觉得应该是这样而已。” 小朱就像一个心如止水的人,无欲无望,看似幸福开心,实际内心空虚无助。       除此之外,《挣脱母爱的束缚》中一共描述了 15 种不健康关系,其中 9 种是常见的不健康关系,6 种是在家庭环境下存在的不健康关系。充分了解清楚这些不健康关系,能看清问题根源所在,为走出这些关系打下基础。三,疗愈:走出不健康关系      走出不健康关系,不是去评判母亲,或者乞求母亲认错,为对女儿的伤害自责。正如书中所说,“在关系中,认识对方不是必要的,唯一必要的是认识自己。” 我们对母亲的了解,对母亲对自己伤害的了解,更多地是为了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从而自己疗愈自己。理解自己,帮助自己从母亲的内部意象独立出来;理解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埋葬过去的痛苦伤害;理解自己,探寻自己的需求,可以选择与母亲和解,也可以选择母爱的替代,重新养育自己。四、结语       “理想的母女关系最终的结局就是分离,不是 “母亲养大了女儿”,而是 “女儿借助母亲的养育成为她自己”。” 这是《挣脱母爱的束缚》对理想母女关系的描述。愿我们都能疗愈自己,独立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情感

        婚后发现自己成为了儿时讨厌的母亲,婚姻、亲子关系,处处都有母亲的影子。越是回避,越是在不经意间加深。所以,正视母亲与我们之间的问题,才能解放自己,放下心灵沉重的包袱!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