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段汉人与胡人对峙的历史,一个血与火交织的时代,一部号角伴钟声共鸣的诗篇,这一切是如何开始,又是如何收场的呢?

内容简介

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脍炙人口、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以“三国归晋”的雄壮篇章收场了,然而“归晋”之后的历史,分合大势,却少有人知。
  
本书以历史事件为主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以轻松诙谐的笔触,讲述了三国之后一个半世纪壮烈的十六国纷争的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纵横十六国
  • 前言
  • 序章
  • 第一部 永嘉之乱
  • 一 南匈奴兴起
  • 二 刘渊建汉
  • 三 文“达”武“曜”
  • 四 蜀中流民
  • 五 羯人石勒
  • 六 石勒归汉
  • 七 汉晋洛阳大战名
  • 八 洛阳沦陷
  • 九 刘琨孤城抗汉兵
  • 十 “右侯”张宾
  • 十一 陈元达锁腰谏刘聪
  • 十二 石勒诈降破王浚
  • 十三 西晋灭亡
  • 十四 汉宫之变
  • 十五 两个赵国
  • 十六 前赵的末日
  • 第二部 慕容鲜卑
  • 一 前仆后继的鲜卑人
  • 二 辽东三部
  • 三 慕容翰巧计败宇文
  • 四 慕容家族的内乱
  • 五 后赵的危机
  • 六 暴君石虎
  • 七 前燕建国
  • 八 燕赵构恶
  • 九 成汉衰落
  • 十 慕容翰百步射环
  • 十一 统一辽东
  • 十二 桓温灭汉
  • 十三 石虎之结
  • 十四 腥风血雨
  • 十五 乱世中的乱世
  • 十六 前燕南侵
  • 十七 慕容恪摆连环马阵
  • 十八 三分天下
  • 第三部 淝水之战
  • 一 桓温北伐
  • 二 独眼妖王
  • 三 苻坚出场
  • 四 王猛铁腕治前秦
  • 五 慕容氏的悲哀名
  • 六 夕阳余辉
  • 七 三伐中原
  • 八 河套双雄
  • 九 前燕灭亡
  • 十 “连环套”之谜
  • 十一 可怕的谶纬
  • 十二 历史的安排
  • 十三 大战的序幕
  • 十四 荒唐战争
  • 十五 “仁义”的叛徒
  • 十六 狼子野心
  • 十七 邺都烽烟
  • 十八 苻坚的最后一年
  • 第四部 逐鹿中原
  • 一 拓跋珪建魏
  • 二 乱世群雄
  • 三 苻登与姚苌
  • 四 慕容垂傲视关东
  • 五 后燕的隐患
  • 六 参合陂的哭声
  • 七 燕国分裂
  • 八 凉州烽火
  • 九 沮渠蒙逊卖兄称王
  • 十 后秦盛极而衰
  • 十一 后燕的结局
  • 十二 金刀太子
  • 十三 刘裕灭南燕
  • 十四 末代匈奴
  • 十五 关中之乱
  • 十六 刘寄奴却月退魏兵
  • 十七 泪眼望长安
  • 十八 拓跋焘一统北方
  • 外篇 “世外高人”与历史之无奈
  • 跋 不得不再说几句
  • 附录一 十六国帝王纪元表
  • 附录二 十六国年表
  • 附录三 十六国主要人物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乱世那些事儿

    本书以网文风格介绍和梳理了公元 304 年(成汉建国)至 439 年(北魏灭北凉),历时 136 年的乱世图景,这段历史很乱在于期间包含了混乱的晋朝,三国归晋的故事大部分人都熟悉,可晋国司马炎死后,二世是个傻儿子 + 悍妇贾南风导致八王之乱,自己人相互砍杀,招兵买马招来了草原骑兵也引来祸水,传统胡人是掠夺性,可长期的耳濡目染,胡人上层贵族也明白定居的舒服,五胡(匈奴、鲜卑、羯、氐和羌族)分别侵入中原,先导致都成洛阳,长安陷落,西晋灭亡,中原农耕百姓被迫衣冠南渡,直到 420 年东晋灭亡,"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夏" 十六国除成都蜀国以外,主要纷争战乱都在北方。人口变迁:西晋基数(280 年)全国户籍约 245 万户,人口 1600 万,八王之乱(291-306)致北方流民超 300 万南迁,永嘉之乱(311)后北方人口降至约 1000 万。东晋后期(约 400 年)南方人口 1700 万,首次超越北方,标志衣冠南渡,从此长江流域代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大地的经济文化中心,直到千年之后朱棣再度开始北迁(也暗含气候的变迁)这段 "道德崩坏的黑暗时代" 实为民族大熔炉:匈奴刘渊设太学、羌族姚苌仿周礼、鲜卑慕容氏推行屯田。佛教借乱世传播,敦煌莫高窟始凿于前秦时期。正如三崎良章所言,这是 "多民族共创中国" 的关键期,为隋唐多元文化奠基。本书以三国归晋后的乱世为起点,用通俗笔法勾勒出十六国政权更迭的图景。从匈奴刘渊建汉、羯人石勒崛起,到慕容鲜卑的崛起与分裂,再到苻坚淝水之战的悲壮落幕,作者以 “故事会” 式的叙事,将这段被传统史观视为 “蛮荒” 的历史,转化为充满权谋、背叛与热血的江湖战乱。这类书的通病是虽然用大白话把传统文言文历史翻译了一遍,也加了些民间传说,增强了可读性,但是对事件因果的分析多停留于表面,缺乏对民族矛盾、经济基础等深层动因的探讨。“读史最大的乐趣,在于引人深思。” 最近 “得到” 主推的讲汉武帝的《有为》,编年史的写法很好,但是依然没有写出历史的为什么,汉武帝后为何中原政权 500 年都停止了领土扩张直到隋唐,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在军事和人力上如何对比和转换,这 500 年皇权不断要削弱门阀贵族,但皇权抵御外患又需要门阀贵族的支持,这 500 年产生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和能人志士,也产生了灿烂的文化,最近吃瓜群众聊宗家后代的遗产风波影响到哇哈哈企业,日本为啥没有这种情况呢?因为日本岛国生态脆弱和中国相反,长子(单一)继承企业绝不分家,这样才有几百年的企业留存,不会如同中国很快出现众多的分号,也是从汉武帝的推恩令开始,中国就要不断削弱门阀贵族,各种地方势力,担心军阀割据,读史要读出历史的必然性,或许,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激发读者穿透历史迷雾、追问真相的欲望。2025 年 #250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纵横十六国,粉墨登场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593 本)#2024 年读书主题(五)历史 - 三国两晋《纵横十六国》(138)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主题开始,选择三国两晋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三本是《纵横十六国》,一段汉人与胡人对峙的历史,一个血与火交织的时代,一部号角伴钟声共鸣的诗篇,这一切是如何开始,又是如何收场的呢?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脍炙人口、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以 “三国归晋” 的雄壮篇章收场了,然而 “归晋” 之后的历史,分合大势,却少有人知。本书以历史事件为主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以轻松诙谐的笔触,讲述了三国之后一个半世纪壮烈的十六国纷争的历史。2、精彩内容:在实质上,中国史与西洋史不同。我们的周朝,十分灿烂,却不是昙花一现的希腊;我们的汉朝,十分雄伟,而不是一衰而不可复兴的罗马。我们中国人具有西洋人所没有的韧性,我们的朝代虽有兴亡,国势虽有盛衰,而我们的民族自从埃及、巴比伦之时便一直屹立于东亚,不曾死亡,而且继续发展。读史的最大乐趣,在于它勾起人的思考,使人不论是对过去,还是对未来,都会产生一种急切的探知究竟的欲望。这种欲望,乃是人的本性,因为这 “外界的刺激” 而爆发出来。历史本来是过去的事情,却与现实紧密相连,让读者能够与前人同呼吸共命运,随之产生内心的共鸣。司马昭这家伙在耻笑刘禅昏庸之极的时候,如果知道自己的孙子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恐怕再难笑出来了吧,刘禅比起司马衷,简直是 “小白痴见着大白痴” 了。用今天的医学术语来说,司马衷大概属于先天性的智力低下。后来天下饥荒,他听说有很多百姓饿死,觉得很怪,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让他们吃肉粥呢?” 晋朝出了这么个傻皇帝,于是天下政纲大乱,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所谓 “内忧”,就是长达十几年之久的 “八王之乱”,司马衷的叔伯兄弟们围绕着皇上的宝座,开始自相残杀,使得晋室内部已是奄奄一息;而所谓 “外患”,那就是南匈奴刘渊部的兴起。司马家的 “八王之乱” 开始,天下大乱,匈奴部族也自然有些想法了。刘渊的从祖,原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人凑在了一起,议论说:“从前,我们的先人与汉室约为兄弟,忧泰与共。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们的‘单于’虽有个有名无权的名号,却没有寸土之业,从王侯降为编户(与普通老百姓无异了吧)。现如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看来天赐良机,该是我们兴邦复业的时候了。” 刘渊这样的人,没有野心是不可能的,他只是一直在静候天下之变。如今时机成熟,他便借故说要安葬先人,向司马颖请求回归匈奴本部。司马颖毕竟心有疑虑,并未放行。刘渊只好让呼延攸先回去捎上口信,命刘宣等人召集匈奴五部人马及其他的胡人,明里以响应司马颖为名,暗中准备起事。于是晋室江山在风雨之中,已是摇摇欲坠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对于以后 300 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十六国的分裂局面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由于三国的存在,从秦汉时期开始建立起来的所谓皇族正统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们开始对其提出质疑。原本统一全国的晋朝是有条件重新建立起一套正统的体系,但又因为皇族自身的原因,这个新统一起来的新王朝却没有重新确立正统。尽管后世大多数历史学者都承认晋朝的正统地位,但这种威信是值得怀疑的。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蓝狮子

        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目前国内最专业、出版规模最大的民营财经图书策划出版机构。蓝狮子专注于公司案例图书和企业家传记的出版业务,整理并传播中国本土公司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