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罗胖推荐」普利策传记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追迹20世纪美国文学传奇“伯乐”珀金斯的非凡生涯。奥斯卡热门影片《天才捕手》(Genius) 原著。

内容简介

美国出版史上,鲜有比麦克斯·珀金斯更具传奇色彩、更像谜一般的人物。他发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以激发作者写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闻名。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致力于寻找时代新声、培养年轻作者,单枪匹马挑战几代人固定下来的文学品位,掀起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场革命,并渐渐改变了“编辑”这一职业的作用。他是作者们“矢志不渝的朋友”,与他们共渡写作的难关,给他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创造性的建议。菲茨杰拉德称珀金斯为“我们共同的父亲”,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对他的敬意。作为一位文学编辑,珀金斯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

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A.司各特·伯格凭借大量一手资料,引人入胜地再现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出版最炽热的中心和现场,编辑人与重要作家交往合作的细节内幕,《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天使,望故乡》等等文学杰作诞生的始末,在伯格生动精彩、充满悬念的讲述中一页页得以还原。本书是一位编辑大师扣人心弦的文学传记,也是一个时代的肖像,“一部叹为观止的文化史力作”(《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 1 真材实料
  • 2 天堂
  • 3 出身
  • 4 扩展
  • 5 新居
  • 6 伙伴
  • 7 有个性的人
  • 8 一点真诚的帮助
  • 第二部
  • 9 信心危机
  • 10 良师
  • 11 悲恸
  • 12 两性
  • 13 战胜时代
  • 第三部
  • 14 重返家园
  • 15 关键时刻
  • 16 信
  • 17 悲伤的告别
  • 18 迎着悲风
  • 第四部
  • 19 万物有时
  • 20 凋零
  • 21 灰黑色的肖像
  • 22 投帽子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他是暗影中的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今天让我们认识这位出版界的伯乐,麦克斯・珀金斯。🍀他发现并培养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阅读这本书,惊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他,今天的我们该不会读到爵士时代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也不会认识 “迷惘的一代” 代表作家海明威一部又一部的精品。🍀他是一个时代的良心。当人们痴迷于快餐文学的时候,他能够静下心来,发现天才作家身上的闪光点,以及他们身上别人所没有的特征。🍀海明威对人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战争的痛苦描写。菲茨杰拉德笔下,纸醉金迷的梦幻生活,以及美国梦破碎后的生命代价。🍀让我们用雪莱的《十四行诗・无题》为他做最好的注脚 “于是他飘泊在冷漠的人群中,成为暗影中的光,是一点明斑。落上阴郁的景色,也是个精灵。追求真理,却象 “传道者” 一样兴叹。”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时至今日,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成为编辑,有个人依然是他职业道路上的灯塔。这个人就是美国文学史上具有传奇色彩又像谜一样的人物:麦克斯。珀金斯。他被誉为完美编辑的化身,这本书就是关于他的传记。珀金斯一手挖掘并培养了 20 世纪初美国文学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几位作家。我说几个名字,你就知道有多牛逼。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扉页第一句话是 “将此书献给珀金斯”;《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写给海明威的信中,称珀金斯为 “我们共同的父亲”;托马斯。沃尔夫在代表作《时间与河流》的献词中说 “假如没有珀金斯,也就没有这本书。” 作为一名编辑,到底珀金斯是怎么做到的呢?编辑的工作就是编校书稿,主要对书负责。而珀金斯却是永远对人负责,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想方设法让作家成为一个更好、更完整的人。比如,菲茨杰拉德生活上挥金如土,一辈子都在酗酒、欠债中挣扎。珀金斯不仅给他做担保,甚至自掏腰包,想法设法替他解决财务危机。并且还关心他的心理状况,鼓励他坚持写作。这些有才的作家们,让珀金斯操碎了心。珀金斯做的一切,远超一个编辑的工作,他在这些年轻的作家人生里,扮演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财务管家、兄弟、父亲这样的角色。如果说,那些天才作家创作了伟大的作品,可以说,这位天才的编辑,成就了这些伟大的作家。〈关注公众号 DoctorCC,医生就在你身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致敬天才的捕手

        春天开始看的书,第一遍一口气看完,电影上映,看了电影,再重新回来刷一遍书,再看电影…… 期间包括给好几位朋友安利电影。一直在脑海,残留着断断续续的书中的片段和电影的桥段,交织在一起……。等到夏末的时候, 才涂鸦了这不成篇章的感想。
        所以,这或许又是一篇不是书评的涂鸦。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不是在写书评,而是分享一些个人的偏见。这种偏见,只要能够引发人们产生阅读的兴趣,也是一种分享的快乐吧。
        电影中的麦克斯读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的桥段,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完全沉浸在字海中,思绪也随着书中的情感波动起伏。
        电影全视角呈现了编辑麦克斯与沃尔夫两部小说成功推向市场的故事。爱情,友谊,事业,家庭,一一呈现。
        麦克斯可谓一帆风顺的从
        哈佛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娶到一位好妻子。
        麦克斯从斯克里伯纳出版社的
        广告部到编辑部工作,得以发现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这样子的年轻作家,一直从事他们的编无影无踪也辑工作,直到他们大红大紫,依然合作愉快,友谊永在。
        不过,电影通过沃尔夫与麦克斯合作的两部作品为主题展开述说,旁及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与麦克斯或者沃尔夫之间的交流桥段。
        爱情的美好,家庭的温馨,麦克斯嘴里虽然没有跟上天祈祷或者跟妻子说,希望有个儿子,不过,上天没有亏待他,给了他好几朵金花。麦克斯的妻子,除了生儿育女外,也想回归到事业的轨道上去。然而并没有回去,而是换了一种方式 —— 写作。
        书中似乎没有太多的描写,麦克斯与妻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或许夫妻之间的交流,也不会留下太多的文件性的东西。书中,反而讲述了一些关于麦克斯与女性朋友的交往。毕竟,有些时候,共同话语的交流也并不是,所谓的离得越近交集越多吧。
        事业上,麦克斯也有上司,也不是他自己说了算,所以他发现了像沃尔夫这样好的作家,也得不断地通过与上司反复交流,才得以把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推向市场,送读者手边。很多时候,合作能够使一件事做得更好。然而,我们太多人,觉得合作是一种累赘,是一种负担。
        麦克斯也有不顾上司的反对,凭着自己的独到眼光,买下菲茨杰拉德的处女座并出版的时候。
        友谊。与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之间的友谊。菲茨杰拉德似乎过着一种奢侈的生活,再者妻子的病症也折磨着他自己。虽然,作为有一定收入的作家的他,依然需要三番两次的透支出版书的稿费。麦克斯一边无比感同身受的理解他,又似乎不得不一边哄着他尝试着写新的书。所以,你可以想象麦克斯的友爱。
        海明威,一个超人式的行动派作家。到西班牙的前线去,到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去,到密西西比河去…… 麦克斯,从来不用担心海明威会像菲茨杰拉德写不出东西。麦克斯,唯一担心的事,自己该怎么去该掉海明威的那些通篇带着的粗暴言语。麦克斯,一边跟上司讨价还价,力求减少更多的删减;一边给在世界各地冒险的海明威写信,是否可以在下一部书中,减少所谓粗俗语言的使用。
        海明天 天威与菲茨杰拉德的友谊可谓堪称美国版本的高山流水。海明威看到菲茨杰拉德的经济窘境,甚至一度决定立下遗嘱,百年之后,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归到菲茨杰拉德的名下。
        麦克斯与沃尔夫之间的友谊,似乎最为动人,更有戏剧性,所以电影也就选择呈现两人之间的交集。沃尔夫,从最初的在书前向麦克斯致敬,到与麦克斯决。用海明威的话说,沃尔夫的致敬更像是友谊的墓志铭。沃尔夫选择如此对待麦克斯,或许是自身的性格使然,又或者是麦克斯的情感太浓,似乎把沃尔夫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
        麦克斯去码头迎接沃尔夫的桥段,已然超出了一位编辑的情谊。我没有去考证,历史上,麦克斯是否真的去迎接沃尔夫。然而,沃尔夫带着麦克斯去他以前居所,站在阳台上俯看整个城市得画面。沃尔夫对麦克斯的情感,也远远超出了编辑的情感。麦克斯与沃尔夫,亦师亦友!
        电影中麦克斯阅读沃尔夫的遗信的时候,我莫名其妙的感动、流泪……
        书比电影描述更多详细的内容,然而电影却给人更多的感动。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