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3千字
字数
2019-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总结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注重纵横结合,内容系统完备,可读性强。
内容简介
本书从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总体高度出发,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做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分析探讨。全书共五个部分:一是回顾梳理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二是概括阐述其重大进展和辉煌成就,三是总结其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四是分析研判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五是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思考。全书内容系统完备,结构简洁合理。研究方法上,注重纵横结合与史论结合,既立足史料,纵向展现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成就经验,又重视该领域发展的横向研究,剖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其未来发展。形式上,既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又有生动的事例(语录、文件语句、数据、图表等);既注重学术性,又兼顾可读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从关键词嬗变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法治建设
- 一、“法制”—“法治”
- 二、“以法治国”—“依法治国”
- 三、“依法行政”—“法治政府”
- 四、 “环境保护”—“生态文明”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 一、恢复与重建阶段(1978—1997年)
- (一)恢复阶段
- (二)重建阶段
- 二、发展阶段(1997—2012年)
- (一)全面阐述依法治国的内涵
- (二)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原则
- (三)人权入宪
- (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建成
- (五)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 (六)司法体制更加完善
- (七)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 (八)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队伍建设进步较大
- (九)党的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 三、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
- 第二章 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和辉煌成就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成功开辟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意义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 (一)立法数量进一步增加,立法领域分布广泛
- (二)贯彻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立法质量不断提高
- (三)重点领域立法得到加强
- 三、宪法实施和监督日益加强
- (一)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 (二)设立国家宪法日与宪法宣誓制度
- 四、立法体制逐步完善
- (一)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 (二)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 (三)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明确立法权力边界
- (四)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 五、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 (二)依法决策机制驶入快车道
- (三)积极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 (四)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 (五)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
-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 (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 六、法治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 (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 (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 (三)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 (四)健全纠纷化解机制
- (五)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 七、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 (一)完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制度
- (二)完善司法责任制
- (三)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 (四)强力推进司法公开
- (五)全面践行司法为民
- (六)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 (七)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明显加强
- (八)推进司法信息化建设
- 八、法治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 (一)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成就突出
- (二)社会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 (三)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
- 九、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协调推进
- (一)正确理解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 (二)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相互促进、相互保障
- (三)建立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协调机制
- (四)宪法修改与党章修改协调一致
- (五)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立改废释常态化
- (六)扩大党政“共同立法”的范围
- 第三章 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
-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 (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二)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内在统一性
- (三)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
- 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一)从人民主权到人民主体
-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 (三)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落实
- 四、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一)何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二)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和内涵
- (三)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点和关键
- 五、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 (一)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
- (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历史的总结、现实的要求
- (三)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
- 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二)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推进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
- (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 第四章 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一、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科技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 (一)经济发展给法治建设带来的挑战
- (二)社会发展给法治建设带来的挑战
- (三)科技发展给法治建设带来的挑战
- 二、立法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 (一)有法可依仍需进一步落实
- (二)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 (三)立法体系的统一性仍待改进
- 三、执法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 (一)执法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二)执法主体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
- (三)执法程序制度尚存在一定缺漏
- (四)执法的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 (五)非诉行政执行面临困境
- 四、司法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 (一)司法公开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 (二)审判责任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 (三)法官员额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四)司法解释需要给予明确定位
- 五、法治精神与法治思维领域的问题与挑战
- (一)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规则现象仍然存在
- (二)重人情、轻规则思想依然存在
- (三)重权力、轻规则现象依然存在
- (四)偏重形式化以及抽象化理解规则,不注重理解实质规则
- 第五章 努力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局面
- 一、继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 (一)继续坚持依法执政
- (二)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 (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 (四)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 二、进一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体系
- (一)进一步完善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 (二)继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的基本原则
- (三)进一步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 (四)继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 三、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及法治政府建设
-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 (二)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 (三)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 (四)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
- (五)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 (七)抓住“关键少数”,强化法治意识
- 四、保障公正司法与提高司法公信力
- (一)继续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
- (二)加快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 (三)继续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 (四)着力加强司法人权保障
- (五)加强人民群众深度参与司法
- (六)进一步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 (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
- (二)推动社会治理多样化
- (三)促进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化
- (四)推动纠纷解决机制多样化
- 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
- (一)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二)稳步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 (三)着力提高法律服务队伍的素质
- (四)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