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6.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5千字
字数
202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总统为什么要撒谎?撒谎如何一步步成了美国政界乃至总统的重要技能?
内容简介
到20世纪末,经历过民选官员众多谎言的美国人,大多数都已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欺骗是美国政府中普遍且公认的做法;令人信服的撒谎能力也已成为担任公职的必备素质。
虽然大众已普遍接受政府的撒谎行为,但仍需要关注这种制度化的不诚实对美国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而很少有作品对这一话题投入关注。
本书基于大量原始资料详细研究了四位重要总统所说的谎言:富兰克林·罗斯福与雅尔塔协定、约翰·肯尼迪与古巴导弹危机、林登·约翰逊与第二次北部湾事件、罗纳德·里根与1980年代的中美洲。阿尔特曼从实用性的角度来探讨政府谎言,通过研究同期政府文件和媒体报道,展示了官方谎言如何反过来困扰说谎者本身及其继任者,又如何最终破坏他们最初通过说谎来支持的政策。
本著作研究扎实、资料丰富,学术性较高,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引言:关于个人的谎言与总统的谎言
-
关于说谎
-
不同的总统,不同的谎言
-
反馈的问题
-
第二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哈里·S.杜鲁门和雅尔塔会议
-
“不要再让我们犹疑”
-
冷战的开始:另一种解释
-
“世界的巨大希望”
-
别再问我问题
-
“我能做到最好的程度”
-
遵守诺言的苏联领导人
-
死亡的干扰
-
哈里曼大使
-
得而复失的波兰
-
斯大林的困惑
-
雅尔塔与建制派
-
舆论共识的形成
-
蒲立特的子弹
-
“路西法本尊”
-
罗斯福:受骗者还是代理人?
-
艾森豪威尔的解决方案
-
第三章 约翰·F.肯尼迪和古巴导弹危机
-
官方叙事
-
另一个英雄?
-
隐藏的事实
-
未解谜团
-
跌落的神话
-
“房间里的懦夫”
-
古巴的“威胁”
-
“后退”的危险
-
莫斯科付出的代价
-
保密35年的代价
-
有“责任”说谎
-
欺骗的实质
-
谎言的遗产
-
从古巴到越南
-
神话的力量
-
“胜利”来得太轻松?
-
第四章 林登·B.约翰逊与北部湾事件
-
困惑……和骗局
-
“越南!越南!越南!”
-
“我不要失去越南”
-
总统的班底
-
决定去欺骗
-
同时,在北部湾……
-
准备就绪的战争
-
“不用”
-
“空头支票”
-
34-A作战计划
-
扑朔迷离的“截获情报”
-
一次挑衅?
-
越南“北部湾”
-
一切如常
-
富布赖特的报复
-
噩梦降临
-
第五章 罗纳德·里根、中美洲与伊朗门丑闻
-
“他编造谎言……”
-
回顾:危地马拉,1954
-
“西语世界版的‘越南’?”
-
关于行刑队和认证听证会
-
“离得克萨斯一天车程”
-
尼加拉瓜的“开国元勋们”
-
一个“好主意”
-
最终逃脱
-
第六章 结论:乔治·布什和后真相时代的总统
-
再次误入战争歧途
-
“让世界重新开始”
-
“公众舆论及其问题”
-
致谢
展开全部
谎话连篇的美国总统
自从川普出现在美国总统的游戏里,假新闻似乎就一直围绕着他,有些时候不禁会让人想起那些曾经的美国总统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些受到众人爱戴的又是如何呢?《当总统撒谎:官方欺骗及其后果的历史》里作者聚焦于四位曾经的美国总统,从罗斯福到肯尼迪,再到约翰逊和里根,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曾有过相关的劣迹,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1. 满口谎言书一开始就给读者来了一个重磅炸弹,简单来说就是在雅尔塔会议里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以及斯大林签完协议就翻脸不认人了,此事造成的一大严重后果就是推动了冷战的出现。根据作者的讲述,依据历史资料进行还原,罗斯福当着全国民众的面撒下了弥天大谎,或许还有机会圆谎,可惜身体不听他的。不幸离世的他不仅没有时间来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反倒给继任者留下了难以收拾的烂摊子。按照书中叙述,二战后为了世界和平也好,为了各自的利益也罢,美国在波兰问题上向苏联妥协倒也在情理之中,可将民众以及手下蒙在鼓里的做法则明显欠妥。有趣的是,这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举动,更谈不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回顾书中的往届美国总统,再看如今还在台上活跃的这样,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这些人一天到晚就没少撒谎。本书不过是以四位往届的美国总统为例,依据较为详实和完善的数据去还原真相。其所关注的问题更多还是聚焦在军事领域,毕竟像经济等其他更为专业的地方可能更加依赖自己的顾问团队。2. 三军统帅美国总统这个位子有一个地方很特殊,那就是尽管是文职却可以凭借三军统帅的身份来领导全美国乃至其在全球部署的军事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自从罗斯福当政以后每一届美国总统都拥有。我们将核按钮交付给一个被称为美国总统的人,是否会真正让自身的处境变得更加好一些?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答案。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的热线电话如今为不少人津津乐道,可回到历史现场情况就未必如事后展现的那样。《技术与文明》里提到了人类历史上几次和世界毁灭的擦肩而过,看完本书中的美国和苏联的交锋更加意识到我们能活着有多么的幸运。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沉浸于肯尼迪以及其下属工作人员群营造出来的美好氛围中,但也要意识到这个人曾经就要按下了那个毁灭人类的按钮。我实在是没办法接受要对一个欺骗和愚弄民众的人感恩戴德。全人类的生死安危系于一人之手,原本是指望可以做出冷静明智的选择,可惜作为一个凡人站上高台之后常常会辜负人们的重托,只是有些时候那个最糟糕的结果暂时还没有出现或者被及时遮盖过去了。3. 成为炮灰里根手下在中美洲和腐败政权的勾结让其与惨无人道的屠杀撇不清关系,这样固然让人气愤,可约翰逊总统手下发动的越战那才是和每一个美国人都息息相关。美国政府似乎天生就喜欢和他国的腐败政权勾肩搭背,对于越南的做法就像是把《蒋介石与现代中国》里的搬过来一样,只是这次的烂泥更加扶不上墙。越南战争让无数美国年轻人葬身他乡,侥幸回来的也留下了严重的毒瘾和心理创伤。然而很多越战老兵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出生入死不过是为了他人的谎言而买账。成为炮灰的民众,手握生杀大权的总统,美国这片土壤在《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出来后终于不再容忍此等荒诞之举的持续。可是这值得庆幸么?《末日巨塔》里 911 恐怖袭击给了继任总统更加厉害的武器,《第五幕》里在帝国坟场阿富汗的错误举动更是验证了这一点。对于美国人来说,炮灰的命运或许可以暂时避免,但一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对此,无人可以幸免。4. 皇帝新装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里只有小孩子指出皇帝没穿衣服,那么错误就可以及时被制止。美国总统爱撒谎,或许我们需要像《批评官员的尺度》里的舆论监督权。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会发现这种天真的想法在现实面前变得相当可笑。新闻行当里会有那种一心追求真相的,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刨根问底的勇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份工作,不值当的。《现场》里战地记者以身犯险的举动让人为之动容,可现实中这样的人实在太少,大多数恐怕会像书中一样要么噤若寒蝉要么受到利益的诱惑。或许就像书中所说,相比于总统是个骗子指出这一事实更加难以接受。纸里包不住火。谎言一旦出口,往往会以人们无法预料的样子出现,让人们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美国总统的身败名裂与之相比,反倒是小事一桩。对于总统形象的损害,对于政府权威的影响,哪怕是在美国这样一个不太相信政府的国度里也是极其严重。由此衍生出来对于大机构的不信任,更是在现实生活中展露无遗。最近枪杀医药公司高管引发的热议不过是诸多现实案例中知名的一个。5. 短视政客回顾本书的内容,我们不妨说美国总统撒谎早已成为一种常态,公众似乎对此也有些见怪不怪了。细究其背后的原因,大致分为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政治上的短视让这些美国总统展露出政客的一面,为了一己之私而罔顾他人利益,至于违法乱纪更是不在话下。更为气愤的是某些始作俑者此后并没有遭受太多的影响。短视行为或许还可以通过长期视角来将其进行调整,对于书中的各位来说还有机会成为领导人。可惜如今的现实是很多时候所谓的美国总统不过是一个极为寻常的政客,只是屁股坐在可以左右许多人生死的位置上。要是结合书中提到在意识形态上的举动来看,麦卡锡这只恶魔被放出来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不少美国总统都是在责难逃,甚至可以说是助纣为虐。眼看着川普即将再次上任,这个权力超乎以往的美国总统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会延续美国总统撒谎的传统,尤其是在那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6. 写在最后白宫是靠不住的,总统是不能信的。对于许多人来说不算什么新鲜事,有些时候人们可能会选择相信三权分立的美国制度,可惜现实总是会让人失望。《奖与惩》里金钱就以看似不起眼的方式击穿了所谓的司法公正,其对于三权分立的美国更是致命一击。小到身边琐事,大到军国大事,美国总统这个位置成事或许不足,但败事有余。美国的国父们即便是设立下了极为高明的制度,在运行了这么多年以后也已经变得漏洞百出。倘若让一个坏蛋坐上美国总统的宝座,很难说能起到多大的限制作用。更别提如今其所拥有的权力远超之前。有时时候理性来看,人们意识到此后的严重后果或许会改变行动,可当面临抉择之时又有几人会做出改变,或许大概率还是会重蹈覆辙。至少对于书中的几位来说,哪怕时光倒流,可能依然如故。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写这样一本书或许用不了太多的篇幅。可是作为严谨的学者摆事实讲道理,这点笔墨还是需要花费的。值得玩味的是很多人面对丑陋的事实仍然会选择拥抱谎言。那些利益相关的有此举动倒可以理解,可某些专家学者的执迷不悟更引人重视。特别是其在学科内外所拥有的影响力很容易对事实进行扭曲和掩饰,从而知错不改、错上加错。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