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二十世纪英国杰出女编辑戴安娜·阿西尔的职场手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阿西尔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到BBC新闻部工作,随后认识了出版人安德烈·多伊奇,从而一同创立传奇的独立出版社————安德烈·多伊奇出版社的经历。她以独特的机智和罕见坦率的散文风格,讲述了她五十年漫长出版生涯中的点点滴滴;

第二部分重点回忆了自己同包括奈保尔、简·里斯在内的六位作者的交往历程,详述了这些作者的经历以及性格特点,是真实有趣的名家轶事,也是对文学的宝贵贡献。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第一部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第二部分
  • 莫迪凯·里奇勒和布莱恩·摩尔
  • 简·里斯
  • 阿尔弗雷德·切斯特
  • V. S.奈保尔
  • 莫莉·基恩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未经删节》的工作,《暮色将尽》的生活

    之前读那本《暮色将尽》时,我并未过多关注作者阿西尔的工作细节,因为那本书主要聚焦于她的个人情感经历和老年生活的感悟。然而,在这本《未经删节》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她的编辑生涯,这能让人对她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从选择编辑这一职业的原因开始,娓娓道来,不仅分享了出版社初创及后来发展中那些充满趣味的故事,特别是对安德烈的生动描写和幽默吐槽,让人忍俊不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后半部分,她专门描述了与她关系紧密的几位作者,展现了她与这些文学创作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作为一名优秀的写作者和编辑,作者不仅生动地叙述了与这些作者之间的故事,还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洞察力的评论。这些评论充满了真诚与理解,让人感受到她对这些重要人物的深厚情感。她始终努力理解他们是如何成为今天这样的人,并对此保持着充分的公允态度。其中,关于奈保尔和简・里斯的两篇评论尤其触动了我。特别是关于简・里斯的那一段描述,作者作为编辑,对这位作者给予了保姆式的照顾和女性特有的拯救力量。尽管简・里斯是一个复杂又落魄的写作者,但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十年里,作者依然看到了她内心的坚强。在作者眼中,简・里斯是一个经历了混乱、灾难甚至毁灭,但内心依然如钢铁般坚强的艺术家。这种对文学灵魂的深刻理解和互相欣赏,令人感动。对于作者来说,拥有一份热爱终身的事业至关重要。这份热爱使她在面对被占便宜、被廉价使用劳动力等不公待遇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衡。然而,她深知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坚决不会将工作带回家中继续忙碌。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好融入工作,这样的职场故事太精彩!

      谋生的工作就是自己的爱好,这是多少打工人梦寐以求的事,但又鲜少有人能做到。 所以当碰到有人把爱好变成工作,我们的第一反应便是羡慕。 而今天这本书,又再次让我们心生羡慕之情,不过,除了羡慕,还有其他复杂的情感。 《未经删节》是二十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女编辑黛安娜・阿西尔的回忆录,全书非常真实而坦诚地记叙了她在与安德烈・多伊奇创办的出版社有趣的经历,也讲了她与六名作家之间深刻而复杂的关系。 她跟我们打工人一样,吐槽了工作中让人不适的地方。比如她讨厌加班,讨厌被强加的责任感,她对工作环境欠佳感到厌烦,“别的比血汗工厂稍好点的企业,是否会对自己的员工强加这种不适?” 把出版社都要比做血汗工厂了,这怨气太大了。 她还吐槽她的同事兼老板安德烈,虽然他勤恳踏实,工作效率极高,但他粗暴专制的臭脾气也令人无法忽视,他就是 “全伦敦最难相处的人”。 她还吐槽工作中的性别不平等,这体现在天平倾斜的工资水平和职位级别上。通常情况下女性收入更低,她办公室里的的女性几乎都拿着比男性更低的工资。同时在需要承担大任的工作中,男性比女性更受青睐。 还有工作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比如就因为她是女人,除了厨房,还能去哪儿?所以烹饪清单就变成了她的任务。 但面对这种不公,她并没有反抗。一方面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将她塑造成取悦男人的人,同时她确实真的喜欢这份工作,正是这份满足感让她选择了沉默。这种情况直到今天其实都没有很大改变,难道不是吗? 实在太接地气了!就像看到了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办公室里的场景,讨厌加班,讨厌不必要的责任感,讨厌却不得不忍受的脾气暴躁的老板,讨厌被不公平对待,但是选择沉默,因为说出来也起不了作用。 同时,她还要处理一些自己非常讨厌的工作,比如广告和烹饪书籍的编辑。她不擅长数字,也不擅长与人谈判,争取广告位经常落败。而对烹饪书的缺乏热情源自于工作细碎而繁琐并且她不喜欢做饭。 我们日常工作中也会碰到不喜欢的事情,有时候硬着头皮上,有时候也会因为能力不足或者缺乏热情而将事情处理得勉勉强强。 原来,如此杰出的编辑对工作也有诸多不满的时候,身为打工人的我们看到这里就释然了不少! 不过,她热爱她的工作,虽然她一直秉承着家比工作重要得多的理念,但几乎全书都能看到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我唯一真正身心均想沉浸其中的,只有对书籍的选择和编辑。” 她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字,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因为热爱而培养出的专业性,让出版社只要看到她觉得可以出版的书就会出版。 她童年时培养出的看书的爱好和习惯让她受益终身。这种爱好也给了她敏锐的洞察力与文字驾驭能力,同时成为她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 爱好成为事业,她轻而易举就做到了,是我们多少人求而不得的事情!但是羡慕之外,我们也发现若非从小开始的浸淫,怎可能如此轻易能够将事业与爱好挂钩?同时,即便是爱好成了事业,又怎么可能一帆风顺,不会碰到糟心事?我们对 “爱好与事业” 如此执着,可能是缺少清醒的认知。 从她简洁干净的叙事中,我们看到了出版社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看到了充满活力的办公场景,同时还了解到一些知名作家的奇闻逸事。 比如她有提到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出版前遭遇的事情,没有多少出版社愿意出版,后面有愿意的但是需要经过严格审查,结果审查后不同意出版等,让奥威尔差点泄了气。 讲到编辑与作家的关系,她说 “出版商和作家之间的友谊,恰当地说,并非不可能,但确实很罕见。” 在作家眼里,出版商就好比是裁缝,是个工作干得还不错的令人愉快的人,允许一定程度的亲密感,但是绝不会请裁缝吃饭,当然也有例外,偶尔有作家对出版社十分依赖。 但是这种关系,给了她各种不同的体验,扩展了她的生活。作者接下来讲的六位作家的故事妙趣横生,将更为生动具体的作家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中,我个人觉得她对简・里斯(《藻海无边》的作者)的讲述最为动人。这本书据说简早在 1957 年就开始写了,但是直到 1966 年才完稿,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简的写作断断续续,要么是生活拮据导致的困难,要么是她一直处于醉酒状态,再不然是情绪不稳定,总之承受了极度的混乱与创伤。黛安娜没有直接对她避而远之,而是凭借编辑对文字的敏锐嗅觉,她毅然想要帮助这本杰作面世,并且对简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除了工作上的人和事,她还非常坦诚地讲述了一些私人生活,比如和已婚男陷入爱情(书中也是轻飘飘一句话就带过),和不同的男人约会给她带来陶醉感。“坠入爱河的感觉很可能是一种神经质状态,可是,没有其他东西能以这种方式点亮一个人。” 是的,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也不带任何修饰的成分,或许是上了年纪让她不再关注外界的看法,也因为她一向主张诚实地写作,写出真相。所以她的文字清晰和沉着,洗练而精确。 同时,她还寥寥数句却非常深刻地厘清了书籍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她将买书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因为喜欢书籍,可以从书中得到点什么 —— 这类人规模较小,会不断阅读;一类是将书籍当作众多娱乐方式的一种 —— 这类人站大多数,畅销书就是因这类人而出现的,知识因为有人说某本书很特别就能引发风潮。甚至于,布克奖就是考虑到第二类人的需求于 1969 年发起的。 看到这种分类,想反驳却不知从何反驳,再三思考之后,似乎觉得是对的。 充满睿智和幽默,以及直逼真理的写作风格让人恨不得全书都做标记,并且连连点头,不停赞叹。 谢谢黛安娜,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积极向上的职场女性,看到了热爱的力量,看到了不同灵魂之间的有趣碰撞,看到了极为少见的清醒自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让我对编辑的工作和生活多了一份了解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