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财政视角告诉你,大明王朝为何走向灭亡?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从财政史和财政社会学的视角切入,紧紧抓住两条主干脉络,其中一条全方位地考察明朝时期国家在应对其核心财政相关问题,包括国营专卖、商业税、对外贸易、货币与消费等时,如何构建其财政制度和推行财政政策,以及当时的学界相应提出的意见和政策建议。

本书的另一条脉络以商人群体为切入点,研究其在明朝财政制度下的角色和行为。两条脉络共同绘制出财政视角下以明朝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向现代化财政国家的转型之路上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首语
  • 绪论
  • 一、为什么研究大明帝国的财政?
  • 二、相关研究概述
  • 三、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明代的财政制度和商业环境
  • 一、明代的政治制度
  • 二、明代的财政制度
  • 三、明代的商业环境
  • 四、纵横向比较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明代国营专卖中的财政与商人
  • 一、明代关于国营垄断和商人的财政观点
  • 二、明代商人与国家的合作:以食盐贸易为例
  • 三、明代食盐专卖:财政观点
  • 四、附论:明廷对商人的利用
  • 第三章 明代商业税中的财政与商人
  • 一、明代的商业税征收与商人
  • 二、明初的商业税
  • 三、明中期的商业税
  • 四、明末的商业税
  • 第四章 明代农业税和非税收入中的财政与商人
  • 一、明代农业税收与农商关系
  • 二、明代土地交易与商人
  • 三、明代其他非税收入与士商关系
  • 四、附论:明代的士农工商关系
  • 第五章 明代对外商贸活动中的财政与商人
  • 一、明代关于对外商贸的财政观点
  • 二、明代对外贸易的财政收入与商人
  • 第六章 明代对内商业活动中的财政与商人
  • 一、明代国家和商人的高利贷活动
  • 二、明代商人的消费与国家财政
  • 三、明代皇室内府的商业活动与国家财政
  • 结语 明代的财政与商人
  • 一、明代财政制度:商人视角
  • 二、结语:大分流视角下的明代财政和商人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德文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要看怎么收钱

    明朝正好处于欧洲工业革命前夜,著名的李约瑟之问,是百年来中国知识界不断探讨的课题,研究社会本质,如同研究公司,看财务报表是最有效的,我也是带着这个目的看这本书,可惜本书没有答案,还是落入西方说中国重农抑商的老调,强调西方重商的优势,其实太幼稚,没有考虑政策施行的可行性,也没有考虑到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只看钱花到哪里,没考虑钱是怎么收上来的。正好罗胖讲《文明》其中 1007 年辽朝皇帝建立 5 座都城,讲的就是中华文明农耕和游牧两部分如何融合和组织模式。首先要知道在古代,税金和徭役都是地方政府县级别政府负责征收,农耕的农业税可以按照土地丈量的鱼鳞册的田亩纳税,上交中央。但商业税中央就很难监管了,游牧民族是皇帝巡游吃大户,或者是包税制,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哈布斯堡王朝,元帝国都是如此,由地方诸侯承包税收,因为商业税无法监管,大清的海关税,有些人鼓吹是英国人赫德廉洁,其实是列强赔款占海关税的 60%,扣除养廉高薪,上交中央的很少,后期北洋和国民政府也是把海关税金抵押给洋人借款了。到近代的统购统销,都是为了加强中央的税收控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明朝的倭寇其实是走私,海禁的目的还是为了不能让民间贸易逃税,中国从来不缺商业,只要研读《金瓶梅》就知道,西门大官人经济来源都是商业。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的博弈就是在税收上,这是本书完全没有提及的败笔,本质上中国历朝历代是 “轻徭薄赋”,中央需要供养的官员队伍很少,税收比例也比欧洲低的多,(见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财政与税收》整个帝国税赋平均水平不超过农业产量的 10%,而日本和欧洲都在 50% 以上),而清末农业土地税还是占 70%,盐税 20%,其余海关和商业税才占 10%,所以清廷才将海关让外国人管理用以归还赔款。帝国的疆域广大,地区差别巨大,如果没有中央的转移支付,地区差别将引发动乱,洪武开国时期国家强力征收江南富裕地区,清朝的乾隆下江南,对盐商和广州十三行的控制,都是中央抽取富裕地区财富,平衡贫困地区建设和赈灾,到现在每年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全国的利税重点大户,中央的财政控制能力,集中反映了帝国的统治力。当年朱相逐个和各省大员谈判,才订立了今天国税的基础,看漂亮国现在各州纷纷闹独立,联想到大清末年太平军内战后,各省纷纷设立厘金办团练,慈禧太后西奔后要兵要饷都捉襟见肘,帝国的分崩离析已现端倪。任何一项税收不但要考虑其合理性,更要研究可执行性和示范效应,比如很多人讲的房产税,如果在交易时征收税率低没效果,税率高可能阴阳合同,如果日常征收更是操作性差,物业费都收不上了更不要说房产税了,而且税基的评估变更也是繁重的工程。而资本利得和遗产税如果征收,可能造成社会不储蓄,寅吃卯粮的超前消费反效果(信用逾期已经造成社会问题了)。因此不要看政府钱花到那里了,而是要看政府都收什么钱,怎么收钱!

      2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确实专业性很强,但作为普通读者来说也可以看看,至少对目前国家的政策和财政收入和支出有一定了解甚至有些事情也可追本随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把明朝几大收入罗列出来,掩盖明朝军事上的无能。明朝长时间和蒙古拉扯,不能消灭对手,也无法和气和谈。导致北方各省得不到休养生息,农业生产得不到保证。太监和各地藩王的费用,本部书有涉及,但不多。这部书只是一直讲明朝对商人态度和海外贸易的努力,但明朝皇帝不在意。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