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不确定的时代,找回内心的秩序。

内容简介

学业、工作、未来、健康、人际关系、不确定性以及激烈的竞争……当今社会,似乎人人都会因各种原因而深陷焦虑,无法自拔?

在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的焦虑根源,从个人心理到社会结构,从文化现象到经济压力,揭示了我们为何如此焦虑,以及如何在这种不安中找到自我救赎的可能。本书不仅是对焦虑现象的深刻剖析,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不确定时代中保持内心平衡的指南。

如果你也感到迷茫、不安,或是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本书将为你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你理解焦虑的本质,并找到与之共处的方式,重新回归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集体的不安与痛苦
  • 引言 通往思考的窗口
  • 第一部分 我们生活在充斥着焦虑的社会
  • 第1章 焦虑是怎样一种感受
  • 第2章 焦虑是如何得势的
  • 第3章 陷入思想的困境
  • 第二部分 焦虑的历史与根源
  • 第4章 时间线: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 第5章 祛魅:现代社会的幻灭感
  • 第6章 技术如何加剧焦虑
  • 第7章 充满风险的当下社会
  • 第8章 你也是风险的一分子
  • 第9章 活在自我怀疑中
  • 第三部分 焦虑破解之道
  • 第10章 从焦虑到行动
  • 第11章 与担忧共存
  • 第12章 活出更自由的人生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救赎的本质:与焦虑共生而非征服

    “焦虑” 这一时代症候,并非是个体脆弱的结果,而是技术文明、风险社会与人性需求激烈碰撞的产物。作者保尔森没有将焦虑简化为是一种心理问题,他在书中构建了双重剖析框架:技术悖论:屏幕时间侵占真实生活,信息过载却导致思考贫瘠。我们浸泡在 “不属于身边之事” 的虚拟洪流中,丧失了对自我内心的体察能力,最终以逃避滋养更大的焦虑。风险社会的囚笼:现代性祛魅了传统信仰,却未能提供新的确定性。书中指出,当社会将 “效率” 成功奉为新神明,个体便被抛入永无止境的竞争漩涡,而经济波动、职业脆弱性等系统性风险,更让普通人沦为风险的一分子。  数据佐证了这种集体性溃败:近十年全球焦虑症患者激增 20%,世卫组织预言 2030 年抑郁症将超越生理疾病成为人类健康头号威胁。而这种糟糕的感受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却膨胀到吞噬一切。书中提到的四个极端案例,实为当代生活的隐喻性缩影:帕特里克在思想迷宫中沉溺,无视妻儿的存在;萨米拉借四十次致幻之旅寻找上帝;海伦娜一年内四次癌症筛查却无病痛;丹尼尔在强迫症中耗尽心力。  这些 “非正常” 案例的残酷性在于,他们不过是将普通人的日常焦虑推向极致 —— 当手机通知变成数字鞭挞,当健康焦虑被算法放大,当自我价值绑定于社交媒体的点赞数,无人能彻底豁免。作者亦提醒我们:“他们的挣扎,与我们面对无数‘正常’问题的本质并无不同。”

      转发
      2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