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在二战前夕接收大量犹太难民,书中收录了他们在中国的文化活动和作品。

内容简介

“二战”前夕,在德奥犹太难民无处避难的情况下,中国伸出援手,接收了大量犹太难民。在流亡中国期间,犹太流亡者真正接触到了中国的风土人情,打破了对中国原有的刻板印象,并对其产生了新的更真切的认识。他们在上海及中国其他地区开展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进行文学创作、创办刊物、演出戏剧等,不仅团结了在华犹太流亡者,帮助其融人中国社会,而且也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本书收集并翻译了犹太流亡报刊(如《上海犹太纪事报》《八点钟晚报》《犹太信息报》等)中的杂文、小说、诗歌等,文本虽短小精悍,但视角丰富,塑造了立体多维的中国形象。此外,本书也收录了犹太裔德国作家、戏剧学家马克斯·路德维希·莫尔赴华途中和在华期间写给妻子的信件。这些作品由身处中国的犹太流亡者所作,在呈现其生活和心理诸多面向的同时,也有利于读者了解当时的德语犹太流亡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为国内的犹太流亡历史和文学研究提供新素材和新思路,对加强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上海国别区域全球知识文库”出版说明
  • 总序
  • 编者序
  • 政治、经济与法律
  • 一桌世界历史的麻将局
  • 沉重的打击
  • 可以期许的未来
  • 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形态
  • 上海将成为工业城市
  • 上海是一座岛
  • 上海经济生活中的难民
  • 霞飞路
  • 规定最高价格
  • 道德
  • 以蝴蝶量刑
  • 中国法律的社会性
  • 上海亟须制定卫生法规!
  • 文化与艺术
  • 中国人的神灵
  • 中国人的辫子
  • 古代中国的神奇眼镜
  • 中国式剃须
  • 中国新年
  • 三天春节假期
  • 节日纷呈的1月
  • 守时是一种罪恶
  • 东方和西方
  • 保全面子
  • 博彩之都
  • 六姨太的第十子
  • 御座
  • 一部中国情色小说
  • 中国象牙雕刻
  • 欧洲艺术展
  • 画家D. L.布洛赫
  • 上海的生活百态
  • 一个中国家仆的思考
  • 上海虹口的各类人
  • 纳塞维斯先生如是说……
  • 火柴
  • 苦力
  • 1美元钞票的故事
  • 春之觉醒
  • 在东亚的俄罗斯女人
  • 蓝色奇迹
  • 又一个蓝色奇迹
  • “她”穿着裤子!
  • 租界警务处的两名故事讲述者
  • 空袭警报!
  • 免费点烟
  • 作为传令官的说书人
  • 喝了太多的东亚酒
  • 由沃尔斯格鲁普经西伯利亚到上海
  • 沪外省市印象
  • 中国犹太人
  • 开封府的犹太人
  • 对云南的好奇
  • 逃往云南?
  • 犹太难民迁居中国西南部?
  • 未来之地云南
  • 在远东的巡回演出
  • 青岛
  • 北京乞丐选择自己的“王”
  • 天津的洪灾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