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部充分展示了著者的学术个性和在传统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方面之深厚造诣的精品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立意建立科学的中国美学体系,以有关美学思想的理论形态的著作为主线,对中华民族自史前时期至近代的审美意识、观念、审美活动的本质和特点等发展历史做了较为详尽和系统的梳理。

书中涉及素材广泛,人物众多,对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的独特文化与精神创造从美学的角度做了全面反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卷)
  • 第一编 史前至商周时期
  • 第一章 原始审美意识的形成
  • 第一节 人的出现、劳动及审美意识的萌发
  • 第二节 从简单模拟到开始对世界的再创造
  • 第三节 图腾崇拜·原始神话·龙的崇拜及巫术
  • 第二章 奴隶制与有关商周青铜艺术等的审美意识
  • 第一节 奴隶制与文明的发展
  • 第二节 诗、乐、舞的出现及审美意识的发展
  • 第三节 想象与艺术
  • 第三章 西周文化与人的觉醒
  • 第一节 西周的文化思想及春秋战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第二节 无神论的兴起与人的觉醒
  • 第三节 历史动荡与诸子百家疗世之方
  • 第四章 我国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文化的大融合
  • 第二节 阴阳思想的产生与美学思想
  • 第三节 五行说的产生与美学思想
  • 第四节 “中行”、“中声”及中和之美
  • 第五章 孔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论“仁”与美
  • 第二节 以“礼”为目的的诗乐观及功用论
  • 第三节 “中庸”的审美观及方法论
  • 第六章 孟子与荀子
  • 第一节 孟子论“仁政”、“与民同乐”及美感共性
  • 第二节 充实美、知言养气与批评论
  • 第三节 荀子论美与“全”、“粹”及审美与心物、情欲的关系
  • 第七章 《易传》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周易》之《经》及其美学思想
  • 第二节 《易传》中儒、道的融合,及“天人合一”的美学观
  • 第三节 “意”与“象”及“变”与“神”等
  • 第八章 老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老子的美丑相对论
  • 第二节 阴柔美论
  • 第三节 浑沦、恍惚之美
  • 第九章 庄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大美不言”论
  • 第二节 “天放”的人性美论
  • 第三节 齐是非与泯美丑
  • 第四节 审美心理虚静说
  • 第五节 舍“言”求“意”及“道”与“技”
  • 结语
  • 第十章 墨子、韩非子及《吕氏春秋》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墨子及韩非子
  •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基本美学思想
  • 第三节 《吕氏春秋》论美感及其差异性等
  • 第十一章 先秦典籍中所提出的其他美学问题
  • 第一节 情感的审美体验
  • 第二节 通感及史与诗等
  • 第三节《诗》、《骚》之不同美学特色
  • 第二编 两汉时期
  • 第十二章 绪论
  • 第一节 秦汉思想文化的新特点
  • 第二节 汉代艺术与美学思想
  • 第三节 汉代美学思想
  • 第十三章 《淮南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论美的客观性及“文”与“质”等
  • 第二节 论艺术创作及审美鉴赏等
  • 第三节 论形、神等
  • 第十四章 董仲舒及《诗大序》、《礼记·乐记》
  • 第一节 董仲舒
  • 第二节 《诗大序》
  • 第三节 《礼记·乐记》
  • 第十五章 关于屈原作品及汉赋争论中的美学思想与王充
  • 第一节 关于屈原作品的评价
  • 第二节 关于汉赋的评价及其涉及的美学问题
  • 第三节 王充
  • 第十六章 汉代书论中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汉代书法与崔瑗
  • 第二节 许慎与蔡邕
  •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
  •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和文化(绪论一)
  • 第一节 玄学的兴起与儒、释道的新关系
  • 第二节 玄学、道教、佛教对于美学思想的影响
  • 第十八章 佛教对于文学艺术的影响(绪论二)
  • 第一节 佛教对于文学的影响
  • 第二节 佛教对音乐的影响
  • 第三节 佛教对于建筑、雕塑等的影响
  • 第十九章 美学新风的开创(绪论三)
  • 第一节 山水之成为自觉的审美对象
  • 第二节 个性的发现与人化的审美评价
  • 第三节 美的理想的转折
  • 第二十章 新的美学观念的诞生和形成(绪论四)
  • 第一节 关于“气韵”“神似”与“形象”
  • 第二节 风骨、象外与境界等
  • 第二十一章 魏晋时期文论中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曹丕与曹植
  • 第二节 陆机《文赋》的美学思想
  • 第三节 郭璞和葛洪等
  • 第二十二章 刘勰的《文心雕龙》
  • 第一节 理论结构、美与道及历史观等
  • 第二节 创作论
  • 第三节 审美鉴赏论
  • 结语
  • 第二十三章 南北朝时期其他文论和哲学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钟嵘的《诗品》
  • 第二节 沈约、萧统、颜之推等
  • 第三节 刘昼
  • 第二十四章 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顾恺之
  • 第二节 宗炳与王微的山水画论
  • 第三节 谢赫和姚最
  • 第二十五章 魏晋南北朝书法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索靖、卫铄及王羲之
  • 第二节 王僧虔、萧衍、庾肩吾等
  • 第二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音乐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阮籍
  • 第二节 嵇康
  • 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二卷)
  • 第四编 隋、唐、五代时期
  • 第二十七章 绪论(上)
  •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文化
  • 第二节 唐代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
  • 第三节 儒、释、道在隋唐时期的新发展
  • 第四节 儒、佛、道的发展及其对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 第二十八章 绪论(下)
  • 第一节 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及美学概况
  • 第二节 关于“比兴”、“兴象”、“格律”和“境界”
  • 第三节 关于“意象”、“文气”、“文以明道”、形神、“味外之旨”等
  • 第二十九章 唐代的诗歌美学
  • 第一节 隋及初唐诗歌美学概况
  • 第二节 中唐的诗歌美学
  • 第三节 唐代晚期及五代的诗歌美学
  • 第三十章 唐代文论中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隋至唐代中叶
  • 第二节 韩愈、柳宗元等
  • 第三节 晚唐五代时期
  • 第三十一章 唐代的书法美学思想
  •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书法美学
  • 第二节 孙过庭
  • 第三节 张怀瓘
  • 第三十二章 隋唐五代的绘画美学
  •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绘画、音乐及美学著作概况
  • 第二节 中唐以前的画论
  • 第三节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及荆浩等
  • 第四节 唐代的音乐美学思想
  • 第五编 宋、金、元时期
  • 第三十三章 绪论(上)
  • 第一节 宋代理学
  •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美学思想概况
  • 第三十四章 绪论(下):宋、金、元时期的重要美学范畴
  • 第一节 禅与诗及“韵”的普及等
  • 第二节 “身与竹化”及“平淡之美”等
  • 第三节 诗与乐及词与乐关系中的审美标准问题
  • 第三十五章 北宋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欧阳修
  • 第二节 郭熙、郭若虚及沈括
  • 第三节 董逌
  • 第三十六章 苏轼与黄庭坚
  •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 第二节 论“道”与“艺”及审美关系中的主客体
  • 第三节 苏轼论书、画
  • 第四节 黄庭坚的书论和诗论
  • 第三十七章 理学家及南宋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理学家的美学思想
  • 第二节 南宋的美学思想
  • 第三节 姜夔与严羽
  • 第三十八章 金、元时期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王若虚及元好问
  • 第二节 方回与杨维桢等
  • 第三节 戏曲、小说美学思想的发展及宋元戏曲、小说美学
  • 第六编 明、清时期(上)
  • 第三十九章 绪论:明代思想文化的历史特点及美学思想的概况
  • 第一节 明代的文化政策及中期之前的文学艺术
  • 第二节 市民阶层的兴起及其在文学艺术中的反映
  • 第三节 泰州学派的兴起及禅宗的广泛流行
  • 第四节 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美学思想特色
  • 第四十章 明代前、中期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明代前期的美学思想
  • 第二节 明代中期的美学思想
  • 第四十一章 异端美学思想的兴起
  • 第一节 徐渭
  • 第二节 李贽及叶昼
  • 第三节 汤显祖与袁宏道
  • 第四十二章 明代的其他美学思想
  • 第一节 董其昌
  • 第二节 园林美学的发展及明代园林美学
  • 第三节 徐上瀛的琴论
  • 第四十三章 明代的其他小说、戏曲美学理论
  • 第一节 明代小说美学的发展
  • 第二节 明代戏剧美学思想的发展
  • 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三卷)
  • 第六编 明、清时期(下)
  • 第四十四章 绪论
  • 第一节 清代的思想文化特点
  • 第二节 清代美学思想特点和概况
  • 第四十五章 钱谦益、黄宗羲与贺贻孙等
  • 第一节 钱谦益与黄宗羲
  • 第二节 贺贻孙及廖燕
  • 第四十六章 石涛及郑板桥
  • 第一节 石涛及其美学思想
  • 第二节 自由与必然及“神遇而迹化”等
  • 第三节 郑板桥
  • 第四十七章 王夫之
  • 第一节 王夫之及其天人合一、尊性达情的美学思想
  • 第二节 论审美创造的直觉等
  • 第三节 情景论及势、象、灵等
  • 第四十八章 叶燮
  • 第一节 叶燮及其美学思想
  • 第二节 审美主体诸要素
  • 第三节 论艺术的美学特性等
  • 第四节 叶燮的艺术发展观及其美学体系构成
  • 第四十九章 金圣叹及李渔等
  • 第一节 金圣叹及脂砚斋
  • 第二节 李渔的戏曲美学
  • 第三节 李渔的园亭美学
  • 第五十章 袁枚、章学诚及姚鼐等
  • 第一节 袁枚等
  • 第二节 章学诚及姚鼐
  • 第七编 近代
  • 第五十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近代文化思想概况(上)
  • 第二节 近代文化思想概况(下)
  • 第三节 近代美学思想概况
  • 第五十二章 龚自珍、刘熙载及包世臣
  • 第一节 龚自珍
  • 第二节 刘熙载论天人合一及一与多等
  • 第三节 刘熙载论“放言”与“法言”、结实与“空灵”及艺术构象等
  • 第四节 刘熙载论艺术辩证法及其他
  • 第五节 包世臣
  • 第五十三章 康有为与黄遵宪
  • 第一节 康有为及其诗文美学理论
  • 第二节 康有为的书法美学理论
  • 第三节 黄遵宪
  • 第五十四章 梁启超
  • 第一节 论美与生活及艺术
  • 第二节 情感、审美教育及自然与人工美等
  • 第三节 论艺术与科学及地理环境等
  • 第四节 “小说革命”及“诗界革命”等
  • 第五十五章 近代其他小说美学
  • 第一节 夏曾佑、曼殊、侠人等
  • 第二节 徐念慈、黄人与王钟麒
  • 第三节 林纾、管达如及吕思勉等
  • 第五十六章 王国维
  • 第一节 论艺术目的和“优美”与“壮美”等
  • 第二节 论悲剧、形式美、美的价值及审美教育等
  • 第三节 论境界及戏曲美学
  • 第五十七章 鲁迅、蔡元培
  • 第一节 早年的鲁迅
  • 第二节 蔡元培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