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8千字
字数
2005-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从权力、学术与宗教三个层面来考察延长达二千余年的孔庙从祀制度,并比较了从祀制与基教封圣制,从而理解儒教之复杂特质。
内容简介
本书之取名《圣贤与圣徒》显然和书中第五篇论文有关,该文点出近十年孔庙研究的理论意涵。而全书则考察了绵延长达二千余年的孔庙祭祀制度在传统中国的意义以及孔庙的社会、宗教实践在社会上的意义等。书中内容包括权力与信仰,学术与信仰(孔庙从祀制与儒家道统意识),作为宗教的儒教,武庙的崛起与衰微等。全书资料翔实,旁征博引,对广大研究者而言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比较宗教与宗教概念
- 权力与信仰:孔庙祭祀制度的形成
- 一、引言:“兹惟我国家之盛事,非独尔一家之荣”
- 二、从私庙到官庙:“汉祖致祀,天下归心”
- 三、王莽与孔庙祭祀:“制定则天下自平”
- 四、谶纬与东汉孔庙碑文:“孔子近圣,为汉定道”
- 五、访求圣裔与孔庙外地化:“非但洙泗湮沦,至乃飨尝乏主”
- 六、周公乎?孔子乎?:“日没日出,宁有二日?”
- 七、结论:“唐宋升祀,永锡荫祚”
- 学术与信仰:论孔庙从祀制与儒家道统意识
- 一、引言
- 二、从祀制的形成
- 三、唐代的从祀制:传经之儒与七十二弟子
- 四、宋元从祀制:四配的确立与新学、道学的交锋
- 五、明清从祀制:理学的分化、考据的兴起与实学的重视
- 六、结论
- 作为宗教的儒教:一个比较宗教的初步探讨
- 一、背景:儒教的困境
- 二、传统社会中的宗教比较
- 三、结论:崩解中的儒教
- “圣贤”与“圣徒”:儒教从祀制与基督教封圣制的比较
- 一、前言
- 二、中央与地方的对比
- 三、成圣的标准
- 四、成圣和信仰的阶层分析
- 五、遗骸、塑像和毁像
- 六、结论
- 附录:孔庙从祀表(民国八年)
- 引用书目
- 武庙的崛起与衰微(7-14世纪):一个政治文化的考察
- 一、从地方信仰跃为帝国祀典
- 二、重文轻武
- 三、君尊臣卑
- 四、余论
- 引用书目
- 毁像与圣师祭
- 一、像设与毁像
- 二、圣师祭
- 《野叟曝言》与孔庙文化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