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第一部西藏探险小说、“香格里拉”起源之书。

内容简介

20世纪30年代初,英属印度附近某国发生暴乱。英国领事馆领事康威一行四人乘坐一架小型飞机撤离。途中,飞机被神秘飞行员劫持到荒凉的青藏高原某处。飞机坠毁,飞行员受伤死去,而四位乘客安然无恙,就此展开了一场神秘之旅。

在一位中国老人的引领下,他们翻越险峻山路,来到了一片宁静祥和的净土——蓝月谷。在这里,雄伟的卡拉卡尔雪山俯瞰众生,雕梁画栋的寺庙耸立在高崖边缘。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森林环绕的碧绿湖泊,净如明镜的蔚蓝天空,金碧辉煌的藏传佛教庙宇,所有的这些,都有着让人窒息的美丽。

蓝月谷的居民热情欢迎着远方来客。这里是宗教的圣土,人间的天堂,这里有着长生不朽的奥秘。在这里,太阳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这就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章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奇的故事—心中的香格里拉

    詹姆斯・希尔顿在 100 年前所写的香格里拉传奇,至今阅读起来依旧新奇动人。我十年前一家人去过香格里拉(迪庆自治州),拜访了松赞林寺。我们前往梅里雪山,并在飞来寺住了一晚。早晨 5 点见证了日照金山的奇观,人处山间谷底,时间似乎冻结了,静谧安宁…… 新浪微博《太阳和月亮停泊在香格里拉》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希尔顿的乌托邦

      今年去了云南的香格里拉,导游在讲解时提到了本书。原来云南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与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有直接且决定性的关系。导游说,这是中国最成功的改名,没有之一。这次更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 “文化借势” 和 “地域品牌塑造”,其核心逻辑就是将文学虚构的 “香格里拉” 符号与现实中的中甸县绑定在一起。在香格里拉确实能感受到与内地的不同。路上随意游荡的牛,像是铺满金子的黄澄澄的金山,诱人的松茸与冬虫夏草,奔放的藏民…… 但是,商业化也在侵蚀着一切。导游领着我们去见密宗大师,说大师会给每个人赠送一句智慧真言,每个人随自己情况布施。后来与同行人员聊天,大师要求他布施 9 万,我简直目瞪口呆,他说没有,大师就开始降价从 9 万到 4 万再到 2 万…… 哪里会有乌托邦呢,马伯庸老师《桃花源没事儿》都给桃花源正名了,那只是人们的虚妄,那只是海市蜃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梦想:去西藏 —— 在青藏高原,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游荡,在喜马拉雅,仰望苍穹,聆听心的声音。西藏是苍凉、是神秘、是纯净、是了解远古的窗口。然而自从那年心脏受伤,这个梦想就永远只能是梦想了。有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偏偏是心脏出问题呢,也许就是为了要惩罚我的心吧。    这本创作于 1933 年的小说,再度将这个梦想点燃。那个视适度为美德,连美德本身也应当适度的香格里拉,那些秉承中庸的适度清醒、适度禁欲,适度坦诚、适度离经叛道的社区、居民、信仰和习俗,以及永不老去的洛岑,再次让我对这个地方心生向往。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处于一种迷离的状态,就像康韦常常分不清现实与梦境,我常常游离于认知的边缘,我非常认可书中有关 “许多宗教都是适度正确的” 的论述,也觉得 “不犯懒,不犯混,不犯倔” 的确是人生笺言,然而当我看到 “生活有无数可能,死亡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的时候,突觉醍醐灌顶。

          转发
          1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华章同人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隶属重庆出版集团,主要致力于经典图书和畅销图书的策划与营销,在文学、社科图书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拥有一批中外的重量级作家、学者资源。公司倡导文化品味与市场效益相结合的宗旨,主张图书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和智慧源泉,强调图书的品质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