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奇的故事—心中的香格里拉

    詹姆斯・希尔顿在 100 年前所写的香格里拉传奇,至今阅读起来依旧新奇动人。我十年前一家人去过香格里拉(迪庆自治州),拜访了松赞林寺。我们前往梅里雪山,并在飞来寺住了一晚。早晨 5 点见证了日照金山的奇观,人处山间谷底,时间似乎冻结了,静谧安宁…… 新浪微博《太阳和月亮停泊在香格里拉》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希尔顿的乌托邦

      今年去了云南的香格里拉,导游在讲解时提到了本书。原来云南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与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有直接且决定性的关系。导游说,这是中国最成功的改名,没有之一。这次更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 “文化借势” 和 “地域品牌塑造”,其核心逻辑就是将文学虚构的 “香格里拉” 符号与现实中的中甸县绑定在一起。在香格里拉确实能感受到与内地的不同。路上随意游荡的牛,像是铺满金子的黄澄澄的金山,诱人的松茸与冬虫夏草,奔放的藏民…… 但是,商业化也在侵蚀着一切。导游领着我们去见密宗大师,说大师会给每个人赠送一句智慧真言,每个人随自己情况布施。后来与同行人员聊天,大师要求他布施 9 万,我简直目瞪口呆,他说没有,大师就开始降价从 9 万到 4 万再到 2 万…… 哪里会有乌托邦呢,马伯庸老师《桃花源没事儿》都给桃花源正名了,那只是人们的虚妄,那只是海市蜃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梦想:去西藏 —— 在青藏高原,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游荡,在喜马拉雅,仰望苍穹,聆听心的声音。西藏是苍凉、是神秘、是纯净、是了解远古的窗口。然而自从那年心脏受伤,这个梦想就永远只能是梦想了。有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偏偏是心脏出问题呢,也许就是为了要惩罚我的心吧。    这本创作于 1933 年的小说,再度将这个梦想点燃。那个视适度为美德,连美德本身也应当适度的香格里拉,那些秉承中庸的适度清醒、适度禁欲,适度坦诚、适度离经叛道的社区、居民、信仰和习俗,以及永不老去的洛岑,再次让我对这个地方心生向往。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处于一种迷离的状态,就像康韦常常分不清现实与梦境,我常常游离于认知的边缘,我非常认可书中有关 “许多宗教都是适度正确的” 的论述,也觉得 “不犯懒,不犯混,不犯倔” 的确是人生笺言,然而当我看到 “生活有无数可能,死亡不过是其中的一种” 的时候,突觉醍醐灌顶。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年匡威的奇幻之旅

          我看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去云南大理、香格里拉旅游后感觉那里的大山大水让人心旷神怡,毕竟城市里面见惯了拥挤的混凝土群落,突然暴露在一望无际的山谷或者山脊时有一种 —— 熊毅老师所说的距离之美。顺带一提,天龙八部中提到的不老长春谷似乎就源自于此书中的蓝月谷,都那么神秘,令人着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早已熟悉的书名,一直错过的机缘,终于领略到了俄罗斯套娃般的精彩的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蓝色星球的最后一片净土

              世界上有两个香格里拉,一个在云南迪庆,一个在甘孜稻城,恰巧我两个都去过。去云南香格里拉时感受就是鲜花遍地,主要就是看山看水看景,大脑思绪纷飞。导游不时提醒需要吸氧,回到丽江就进入醉氧状态,感觉跟发烧挺类似的。在甘孜的香格里拉,进入到此云南更高的海拔,没有吃药没有吸氧,基本无高反。在海拔 4000-4700 米的地方徒步,的确挺担心高反。路上也看到挺多人高反,但是依旧在苦苦坚持。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小夫妻,两个人状态都 “呆若木鸡”,状态非常差了,依旧坚持登顶,他们的信仰是挺坚定的。最后他们成功了,祝福他们,扎西德勒。我独自一个人行走于高山中,因高海拔的低氧,我走的挺慢的。我能做的就是专注于呼吸和脚步,达到正心正念,不去想其他的。可能这也是一种 “心流状态”。通过正心正念 — 正品正行 — 得成正果。关于信仰。藏民一生中要完成 10 万次念经,通过口念经是挺难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路边的经幡,经桶,以及玛尼堆等。通过手念经,风念经,路念经,水念经,火念经等方式,加持愿力,达到吉祥如意。消失地平线虚构出了一个 “乌托邦”,这里的大喇叭已经几百岁了。由基督教转到佛教,又吸收儒教思想,但是依旧在苦苦寻找传人,其实还是进入到偏执状态,未能修行到无的状态。香格里拉或者乌托邦或者桃花源都是美好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答案,存不存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活在正定的状态。如无法正定,可结佛手印,诵唵嘛呢叭咪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魔幻的香格里拉

                这是一个关于清冷美丽仙境的传说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丽的有些不真实,但世外桃源引发人的内心思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香格里拉很美,但也许与长寿并无太大关系,那里的美景与宁静的确可以净化身心,让人流连忘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得消失了吗?只愿它还在

                      我一次看这本书,是在大二的时候,那时心里埋下了要去西藏的种子。后来又看了藏地密码,看了很多和西藏相关的电影。这次看完,怎么忽然觉得意犹未尽。当时的结局就是这样吗?总感觉没有说完,没有解答我心中的困惑,但确实向往那片净土。就像我同事说的,我太傻了,我只是觉得不想把精力放在我不喜欢的领域。我想做自己。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