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1千字
字数
2008-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1920年代的北京知识界为考察对象,从报刊史、教育史、文学史和思想史等角度,关注这一时期的舆论环境和文人集团。
内容简介
本书虽然论文讨论的课题不小:一个历史阶段的文人团体和舆论氛围,但论述的切入点并不大。因此,书中的写作方式,有意识地从最细微处的盘根究底开始,试图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逐步呈现出那个时代最为清晰完整的一副影像。因此,这本书并不会专注于对刊物进行逐卷逐号的梳理,而是以相关的问题和现象为中心。
目录
- 版权信息
-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
- 导言 舆论环境的构建与文人团体的形成
- 第一节 以杂志为中心的文人团体
- 第二节 作为舆论阵地的文化期刊
- 第三节 作为研究对象的1920年代
- 第一章 在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
- 第一节 邓春兰投书与北大开女禁
- 第二节 “小题大做”的李超之死
- 第三节 林德扬自杀与青年之路
- 第二章 文人团体的重组与转型
- 第一节 北大的两个教授集团
- 第二节 周作人及其苦雨斋弟子
- 第三节 《莽原》与《狂飙》
- 第三章 舆论环境的重建与分野
- 第一节 从《太平洋》到《现代评论》
- 第二节 时事短评与西滢闲话
- 第三节 《语丝》杂志与北新书局
- 第四章 在校园内外
- 第一节 教育独立与大学之道
- 第二节 “驱杨”与“反章”
- 第三节 “爱国”与“求学”
- 第五章 革命:对话与想象
- 第一节 “五卅”:沉重的一课
- 第二节 逃出北京:大革命的另一种解读
- 第三节 南北:文学与主义
- 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