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余秋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集,分为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

内容简介

作者的旅行路线从意大利出发,深入欧洲腹地,考察了26个国家90余座城市。他以行者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欧洲文化的磅礡壮阔、坚韧延绵与脆弱细腻。从美第奇家族的府邸到巴黎现代的咖啡馆,从一所所几百年历史的大学到北欧海盗的转型地,有文人情怀、历史思索,有现实观照、心灵对话,也比较着中华文明的缺失。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卷 南欧
  • 南方的毁灭
  • 罗马假日
  • 兴亡象牙白
  • 点燃亚平宁
  • 寻常威尼斯
  • 稀释但丁
  • 城市的符咒
  • 大师与小人
  • 围啄的鸡群
  • 流浪的本义
  • 只因它特别忠厚
  • 小巷老门
  • 死前细妆
  • 古老的窄街
  • 贝壳未碎
  • 我的窗下
  • 他们的麻烦
  • 古本江先生
  • 第二卷 中欧
  • 仁者乐山
  • 悬崖上的废弃
  • 醉意秘藏
  • 布拉格不后悔
  • 黄铜的幽默
  • 追询德国
  • 墓地荒荒
  • 黑白照片
  • 空空的书架
  • 落伍的疯狂
  • 致命的象征
  • 有口难辩
  • 盔甲里的善良
  • 谁能辨认
  • 庞大的无聊
  • 学生监狱
  • 远去的教授
  • 盈缩空间
  • 跳荡联想
  • 教皇的卫士
  • 闹市草莽
  • 突破的一年
  • 另一种贫富
  • 希隆的囚徒
  • 手表的劝告
  • 闲话旅游
  • 第三卷 西欧
  • 河畔聚会
  • 悬念落地
  • 法国胃口
  • 马赛鱼汤
  • 远年琥珀
  • 诺曼底血缘
  • 扼守秋天
  • 庄园里的首相和公爵
  • 牛津童话
  • 奇怪的日子
  • 两方茶语
  • 请回乔伊斯
  • 木石是非
  • 都市逻辑
  • 与平庸一起栖宿
  • 那个巨人
  • 蓝旗和孩子
  • 海牙的老人
  • 自己的真相
  • 荷兰水
  • 玲珑小国
  • 第四卷 北欧
  • 北欧童话
  • 漫漫长夜
  • 瑞典小记
  • 两难的实验
  • 砰然关门
  • 历史的诚实
  • 恬然隐者
  • 生命的理由
  • 拍雪进屋
  • 议会—阿尔庭
  • 尼雅尔萨迦
  • 地球的裂缝
  • 北极印痕
  • 大雪小村
  •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难描述在踏上欧洲的旅程中翻开这本书,恰就是在讲即将踏上的这片土地的文化与故事,是怎样的一种震惊和激动。原来,懂世界更懂你的人,给你人生带来的加成是不可计量的。小学被亲戚里最有文化的姑姑一家送的书就是余秋雨系列,奈何当时的我局促在十八线小城市,连方圆几百公里外的土地都没涉足,哪里还知道什么亚洲欧洲?但十几年后的今天,当我捧起这本书,意识到原来这个人在 20 多年前就在做我现在想做的事情,而且他也曾和现在的我一样如此迷茫,又常常振奋,以及在路上有了那么多的真知灼见和深刻的体会,我只感觉一切仿佛都如同命运的安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正如余秋雨在《结语》中所言:“我们对欧洲的了解,远远超过欧洲对于中国。” 自己尽管是生长在中国,但对中华文化丝毫不敢有 “全懂了” 的想法,甚至历史比我们短暂的欧洲我也不是了解的很多,因此很有必要看一看余秋雨的这部兼俱游记特性的散文集。我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是周游欧洲(当然除了东欧),“世界” 的话太大了,所以要游历自己的最爱,而欧洲文化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化是世界如林的文化中最仰慕的,一直想去亲身体会那种强烈的文化气氛以及欧洲足俱现代感的城市气息。我除去东欧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受到的俄国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苏联,而苏联似乎和欧洲文明脱节 -- 即使首都也算在欧洲况且东欧国家那种像中国以前对 “苏老大” 唯唯诺诺的态度让我极度的反感。余秋雨此行十分注重考察欧洲的文化积淀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曾灿烂一时,并于唐达到极盛,为何当今世界西方文明是世界的主导,正是因为人家对文化的保护比我们有更强的意识(尤其是现代意识),还有在经济上有绝对的优势。因此,能够有朝一日踏上欧罗巴大地是我最大的幸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行者无疆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004 本)#2025 年读书主题(六)文学 -《行者无疆》(181)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领域开始,选择的散文杂文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九本是《行者无疆》,本书是余秋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集,分为南欧、中欧、西欧、北欧 4 卷。作者的旅行路线从意大利出发,深入欧洲腹地,考察了 26 个国家 90 余座城市。他以行者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欧洲文化的磅礴壮阔、坚韧延绵与脆弱细腻。从美第奇家族的府邸到巴黎现代的咖啡馆,从一所所几百年历史的大学到北欧海盗的转型地,有文人情怀、历史思索,有现实观照、心灵对话,也比较着中华文明的缺失。2、精彩内容:①行者囚禁是叛逃的理由,但走得远了,这个理由渐渐退去,前一段路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每一段路都能解答一些问题,却又带出了更多的新问题,因此越走越远,很难停步。远行毕竟孤独,便写下一些文字来与远近读者沟通,沟通的方式当然不会去模仿象牙塔里的 “互为观众”,长天大地不需要那些尖声厉气,或唧唧哝哝。就这样一圈圈越走越大,每一个新空间都带来新责任,终于从国内走到国外,从中华文明走到了其他文明。既从其他文明来审视中华文明,又从中华文明来察试其他文明,然后横下一条心,只要对人类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文明,哪怕已成瓦砾,已沦匪巢,也一个不能缺漏。一切问题都迫在眉睫。文化本来应该是一种提醒和思索的力量,却又常常适得其反,变成了颠倒轻重缓急的迷魂阵。这次在路上凡是遇到特别触目惊心的废墟我总是想,毁灭之前这里是否出现过思考的面影、呼唤的声音?但是大量的历史资料告诉我,没有,总是没有。②文明一个文明如果不能正视外部世界,也就一定不能正视自己的历史,尤其是历史上那种与蒙昧、野蛮搏斗时留下的狞厉。一味把自己打扮成纤尘无染的世界判官,反倒是抽去了强健的体质。李泽厚先生说,即便狞厉如饕餮也会积淀深沉的历史力量,保存巨大的美学魅力。一种文明如果失去了这种魅力该是多么可惜。毁灭后的复兴除了需要穿越时间外还要穿越大量的人格灾难,因此一声声横贯历史的欢呼中浸泡着太多的叹息和抽泣。那座结束了中世纪的城市把辉煌交付给整个欧洲,自己只卫护住了受屈的儿子们,不再做声。它引诱出了辽阔地面上无数美妙绝伦的音符、诗句和色彩,但这一切同样几乎一无例外地被蒙昧和野蛮所包围。任何一种文明都会由于多种原因而自我迷失,只有把它们放回到与蒙昧和野蛮交战的第一线,才会临阵清醒,不断地重新体验自己的文明本性,并与其他文明沟通。这也体现了我们与亨廷顿教授的基本分歧:他只指出了各个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我们需要呼吁的是,这些文明如果真正称得上文明,一定有共同的语言,一定有共同的敌人。③废墟我到庞贝古城废墟,已经是第二次了。奇怪的是,两次都深感劳累。平平的路,小小的城,却累过跋山涉水,居然。开始还不大在意,后来,当腿脚越来越沉重的时候停步寻找可坐下的地方,突然想起,上次也在这里找过。岂止这里,举头朝前看,一段段路全是最疲倦的图像,一颠一颠地晃动在前年和今年的阳光下。想来想去,惟一的原因是,心累。心累,不是累在废墟,也不是累在死亡。庞贝古城被火山灰掩埋,发生在公元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今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了。一千九百年下来,即便从来没有遇到过火山爆发的城市也都变成了废墟,因此很难再让我们劳于愁思、累于感慨。庞贝又小又窄,出乎参观者的意料之外。街道虽然很直,边上也有人行道,不过都很狭窄。房屋矮小而且没有窗户,房间仅靠开向庭院或室外走廊的门採光。一些公共建筑物、城门口的长凳、神庙,以及附近的一座别墅,小得根本不像是建筑物,反而像是模型或娃娃屋。但这些房间、通道和走廊,全都装饰着图画,望之赏心悦目。墙上都是壁画,画得很细腻,可惜多已毁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中文在线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