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立足历史事实,展现毛泽东的读书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学科划分与读物类别相结合的形式,运用丰富的史料揭示了读书对于毛泽东个人成长、增长智慧、对敌作战、处理矛盾、战略谋划、治国理政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展现了毛泽东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天天学习、毕生学习的真实情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总序
  • 前言
  • 一 服膺马列·树立革命信仰
  • (一)一生的选择
  • (二)读马列——探寻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 (三)读马列——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
  • 二 问道哲学·探求世界本源
  • (一)读中国传统哲学
  • (二)读西方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
  • (三)读中国现代哲学
  • 三 鉴赏文学·遨游经典宝库
  • (一)读中国四大名著
  • 读《三国演义》
  • 读《水浒传》
  • 读《西游记》
  • 读《红楼梦》
  • (二)读鲁迅作品
  • (三)读诗词歌赋
  • 四 品读史著·汲取智慧灵感
  • (一)读《二十四史》
  • (二)读现代史家著作
  • (三)读其他史著
  • (四)毛泽东读史著的特点
  • 五 研习军事·夯筑事业根基
  • (一)从传统经典中汲取军事知识
  • (二)史书、杂书都蕴含兵学智慧
  • (三)批判汲取军事学养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 六 重视经济·探索发展道路
  • (一)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 (二)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 (三)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七 放眼国际·拓宽视野格局
  • (一)做开眼看世界的青年
  • (二)关注外部局势,用先进理论指导中国革命
  • (三)学外语有助于加深对国际问题的认识
  • (四)独创国际战略思想
  • 八 阅读报刊·留心社会时政
  • (一)读报——求救国济世真理
  • (二)读报——定克敌制胜方略
  • (三)读报——得治国理政良策
  • 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用而学,知行合一;批判吸收,格物致用。毛泽东读书智慧的核心,在于将学习作为一种服务于国家实践与人民事业的、高度主动且批判性的认知与行动过程,强调在格物穷理中求得经世致用的真知灼见。读书不为装点门面,而为改变世界。读要深钻细研带脑子(批判吸收),学要联系实际解难题(为用而学),最终在知行合一中实现格物致用。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反对读死书、死读书,在阅读中保持批判性思维,联系实际,不为书本教条所束缚。别把书当圣经全信!书是好东西,但要带脑子看!不能书上说啥就信啥,得多想想合不合实际、有没有道理。王明等人死守苏联教条搞城市暴动,结果失败。毛泽东通过质疑本本(书本),结合中国农村实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像吃鱼吐刺: 鱼肉(书中精华)要吸收,鱼刺(错误或过时观点)要挑出来丢掉。不能连骨头带刺全吞了。2. 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理论联系实践。更为关键的是从社会实践中学习,必须将书本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既要啃书本,更要懂生活!光读书还不够,社会这本大书更精彩!得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革命斗争、国家建设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才是硬道理。为调查农村阶级状况,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深入湖南农村几个月,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听他们讲真话。这就是读活的无字之书。像打游戏: 看攻略(有字之书)了解技能和大招,但真正精通必须进副本(无字之书)反复打怪练操作、躲技能。书本告诉你做什么,实战告诉你怎么做和怎么做得更好。3.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必须伴随思考、质疑、批注、总结,通过圈画、写批注、做心得等方式深化理解、形成自己的见解。书再好,也要边看边划、随时写点!读书不是走马观花。看书必带笔,画重点、写疑问、记感想,就像和书对话。这样才能真正读进去、想明白、变成自己的东西。四多一写,读得多、想得多、学得多、问得多、写得多。在延安窑洞读苏联哲学著作,他整页整页地写心得,有些直接发展成文章或会议讲话稿。像与作者聊天: 符号是你点头或皱眉,批注是你接的话茬、不同意见或补充。把读书变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入对话,而不是单向听讲。4. 读书是带着问题去读,在不同时期确定不同的阅读重点,使得学习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缺啥补啥,带着问题找书读!毛主席读书特别有针对性。年轻时为救国找真理拼命看,打仗时为了取胜钻研兵法,建国后为搞经济研究经济学。学都是为了用!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但目标都是解决手头的大问题。新中国刚成立不懂搞经济建设(新问题),他立即组织团队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缺经济知识,就去补)。他不是闲来无事随便翻,就是为解决眼前钱袋子、工业化这些大难题。像淘宝购物: 缺什么生活用品(比如想学做饭的锅具),带着明确需求(做 XX 菜需要深锅还是平底锅?)去搜索选购(找专门讲 XX 菜烹饪的书或视频)。目的性强,效率就高。5. 报章杂志乃世界之活历史,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通过看报了解社会变化、世界局势,才能做出正确判断,走在时代前面。延安时期,就算物资匮乏,他也坚持订阅国内外多种报纸(如《大公报》、《解放日报》),看《参考消息》(当时是供高级干部的内参)。通过报纸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展、国民党动态、社会民生等,据此制定策略。毛泽东贯穿一生的读书思想:以批判的态度研读(尽信书不如无书,不动笔墨不读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带着问题读,联系无字之书),并持续关注现实动态(阅读活历史)。边看边想别迷信,书本生活两手抓;重点疑问随手写,带着难题找启发;天天读报知天下,活学活用建国家。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跟伟人学读书

      历史传承、文化环境、教育体系都会对人的品性产生极大的影响。西方普遍以鼓励为主,所以更为自信一些,而我们数千年的文化太过厚重,代代教诲中有被动适应、却绵绵不绝的生存之道,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文化资源会构建整个精神世界,而诸多因素中,只有读书能起到中和的作用,本来自卑的变的自信进而自负,本来自负的变的谦虚内敛,正如曾公所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你的气质中有你读过的每一本书。暴力读书累积人生方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工作忙生活累,我们哪有时间看书?可那个战争年代,一国最高领袖却挤出来时间读了大量书,他是如何完成的?中国人学英文有那必要吗?深谙古文,诗人的他不仅鼓励大家学,还自己学,还想学日文。两杆枪,笔杆子、枪杆子,他又是如何组建笔杆子队伍的?又是如何交锋的?他最喜欢的读十本书是哪十本?如果你也有这些问题,这本书值得推荐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3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