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1千字
字数
2014-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入研究十七年电影中的身体话语,通过理论把握与史料分析丰富研究视角,是学术著作佳作。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的是十七年电影中的身体话语这一建构自我的生成机制。全书将重点放在对十七年诸多电影文本的细读上,在身体生产与国家认同这个维度中,去试图打捞、审视并重读这些被遗漏在重读视野之外的,只能够在电影史的叙述中被偶尔提及和简要概述的影片,从而力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既有的对十七年电影的研究。全书对理论的把握深入而准确,史料分析翔实全面,结合两者展开的描述和论证颇具新意,结构合理,写作规范,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 “小”电影的大格局
- 二 新中国·新主体·新身体
- 三 没有身体,何来主体?
- 四 电影的召唤术
- 五 本书概要
- 第一章 从身体的卫生到卫生的身体
- 第一节 流行病的政治经济学
- 一 《枯木逢春》:三种神话
- 二 健康生活习性:改造物质性贫民窟
- 第二节 性病·妓院·教养院
- 一 劳动生产教养院:从妓女到新生劳动妇女
- 二 干净的隐喻
- 三 诉苦仪式中的认同
- 第三节 疾病·民族·国家 ——“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中的疾病叙事与国家认同
- 一 从边疆到国防:一种地理政治学的建构
- 二 医疗队:疾病驱魔和政治驱魔的利器
- 三 典型个案:从琵琶鬼到摩雅傣
- 四 从地方到空间
- 第四节 身体的社会卫生学
- 一 《思想问题》的症候:脱胎换骨与治病救人
- 二 关节炎·骨瘤·父之法
- 小结
- 第二章 体育的宏大叙事:运动中的身体
- 第一节 竞技/军事体育·女性·凝视·国家
- 一 女性/体育与民族国家/“去势”焦虑
- 二 体育的吊诡:被窥视的身体、被改造的精神、被生产的空间
- 三 叙事模式及叙事动力
- 四 新人及其危险的“补充”
- 第二节 全民健身·广播操
- 一 新中国·新体育·人民性
- 二 广播操·车间·时间
- 三 体育和药:治疗之药抑或毒药?
- 第三节 恋爱力比多与国家寓言的重新书写:《水上春秋》
- 第四节 足球
- 小结
- 第三章 生产的身体与消费的身体
- 第一节 两种城市 ——后革命时代的身体想象
- 一 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
- 二 震惊恐惧·橱窗引诱·恋物——消费城市空间中的身体
- 三 新城市的政治经济学——生产城市空间中的身体
- 第二节 三角恋爱中的身体
- 一 男人,你不可以选择
- 二 女人,你选择了谁?
- 三 审美意识形态和政治意识形态的“二律背反”
- 第三节 劳动·性别·美学
- 一 从消费者到生产者:“娜拉”出走的重新书写
- 二 几组矛盾/情谊、几个家庭、几个共同体
- 三 从饮食男/做饭女到生产男女
- 四 封建/反封建装置中的女性话语
- 第四节 有序化的欲望:“生产+恋爱”模式
- 一 “生产+恋爱”模式的N种在场
- 二 新空间与新情爱——“生产+恋爱”的同质空间
- 三 “生产+恋爱”话语﹥“城市+恋爱”/“消费+恋爱”话语
- 小结
- 第四章 被解魅的花园:时间与身体
- 第一节 从自然时间到国家时间
- 第二节 国庆节:圣日庆典仪式中的身体
- 第三节 “将来”时间的政治动力学
- 第四节 在建构和解构之间:八小时工作制
- 一 八小时工作制和时间的政治性
- 二 美景和残垣——城市的可见时间
- 三 当敲钟成为现代事件——农村的时间
- 第五节 新闻搭起的浮桥:大历史和小历史的耦合
- 一 新闻报纸、装置和日常生活
- 二 新闻:插入式装置的政治功能
- 三 建设题材影片中新闻所表征的国家意识形态
- 小结
- 第五章 共同纽带和公共记忆的建构:革命历史电影中的身体
- 第一节 从生物性复仇到制度性复仇:被升华的复仇身体
- 一 前现代复仇母题的现代性改写
- 二 现代性复仇与法律制度化下的身体
- 第二节 诉苦机制·公审仪式:言说与言说的语法
- 一 从受苦到诉苦:真理显影的机制
- 二 公审仪式:公共审判中的集体认同
- 第三节 再造“农民”和“地主”
- 一 再造“农民”
- 二 地主/汉奸——阶级和国家的征兆合成体式的敌人
- 第四节 圣殿内外的身体:革命与身体
- 第五节 先锋党:落地的麦子不死
- 一 作为敌人的他者
- 二 人民——安泰之母的隐喻
- 三 两种死亡:受刑与崇高的身体
- 四 从农民到军人——纪律规范下的战士共同体
- 小结
- 第六章 自我的“衣架” ——“十七年电影”中的服装
- 第一节 权力服装/特性角色:服装—政治无意识
- 一 张爱玲·人民装·旗袍——不是引子的引子
- 二 干部服和人民装
- 三 制服
- 四 军装
- 五 生产的服装
- 第二节 权力服装的他者
- 一 旗袍——漂浮能指的一维面孔
- 二 浪费美学逻辑
- 三 怪异身体及其化妆术
- 第三节 精神内核:服装的装饰
- 第四节 电影内外的明星服装
- 小结
- 结语 身体文化和身体诗学的别样面孔
- 第一节 资本主义体系外部的身体
- 第二节 公民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中的身体
- 第三节 身体的反抗和颠覆:挥之不去的幽灵
- 第四节 时髦的身体学:华丽转身后的新意识形态
- 参考影片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