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4年第2期。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刊载反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动向的文章,包括论文、译文、前沿评论等,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及其独特价值
  • 一 毛泽东生态思想的文本根柢
  • 二 毛泽东生态思想的核心要义
  • 三 毛泽东生态思想的独特价值
  • 毛泽东的《实践论》与历史自信的哲学基础
  • 一 人民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力量源泉
  • 二 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现实根基
  • 三 辩证唯物主义视域内的知行统一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哲学根基
  •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思考
  • 一 “第二个结合”的理论逻辑
  • 二 “第二个结合”的实践逻辑
  • 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种范式
  • 一 对唯物史观的不同阐发
  • 二 对史学研究内容的不同取舍
  • 三 对史学研究方法的不同选择
  • 论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主要贡献
  • 一 李达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主要传播者和研究者
  • 二 李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拓荒者
  • 三 李达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 论马克思与苏格兰启蒙思想的学术思想关联
  • 一 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利益”的重建
  • 二 马克思对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利益层次的历史反思
  • 三 马克思对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利益层次的现实优化
  • 论马克思“机器论片断”的技术现代性问题
  • 一 机器技术与时间解放
  • 二 机器技术与时间异化的现代性悖论
  • 三 马克思对技术现代性悖论反思的独特主张
  • 马克思恩格斯的土地集体所有制思想及其对于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土地集体所有的提出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主要内容
  • 三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集体所有制思想对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
  • 一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核心
  • 二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作为解决方案的缘起
  • 三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社群主义共同体观念的本质区别
  • 四 结语
  • 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 一 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二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党内思想关系
  • 三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能力建设
  • 四 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现实启示
  • “人的解放”概念的政治经济学维度考察
  • 一 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的理论症结与经济学批判的必然出场
  • 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辩证法
  • 三 人的解放与私有财产:“人的解放”概念的政治经济学路向
  • 什么是原始积累?
  • 一 原始积累概念的新解读
  • 二 原始积累在马克思文本中的内涵
  • 三 资本的前史
  • 四 国家的依赖性
  • 论马克思早期的法权思想
  • 一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时期对法的本质问题的探索
  • 二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考察
  • 三 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时期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 四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转向对市民社会的考察
  •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精神生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 一 深刻阐释精神生产的三重规定性
  • 二 系统揭示精神生产实践的基本规律
  • 三 科学指明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应循原则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前提”批判
  • 一 背景考察与“前提”批判的前奏
  • 二 “前提”批判与物质利益问题
  • 三 “前提”批判的方法意义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出版历程与当代价值
  • 一 MEGA1的诞生
  • 二 MEGA2的出现
  • 三 MEGA的当代价值
  •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理想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
  • 一 自由的理想性维度
  • 二 自由的现实性维度
  • 三 自由何以可能——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 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的商品-货币拜物教的双重范畴
  • 一 商品拜物教中的双重范畴
  • 二 货币拜物教中的双重范畴
  • 三 在商品-货币拜物教思想中两种范畴之间的关系
  •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
  • 葛兰西文化哲学对新时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 一 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
  • 二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 三 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
  • 劳动与文化的可能性:卢卡奇文化批判的逻辑进程
  • 一 卢卡奇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批判
  • 二 对劳动思想和文化可能性问题的阶段性考察
  • 神圣人与异化人:主体角度下阿甘本和马克思的批判路径
  • 一 何谓“神圣人”与“异化人”
  • 二 “神圣人”与“异化人”的共通之处
  • 三 “神圣人”与“异化人”的相异之处
  • 无穷概念的历史变奏与现代意涵
  • 一 作为哲学概念的无限
  • 二 实无穷的诞生与“康托尔乐园”
  • 三 实无穷理论的哲学意蕴:现代的宣言
  • 四 资本主义的无限性复魅与可能溢出的缝隙
  •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探析
  • 一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和张力
  • 二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根本的价值遵循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的历程中凝练生成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怎么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同向同行
  •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探索及其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 一 从唯物史观看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探索成果
  •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探索经验的哲学思考
  •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探索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 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 一 以历史思维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 二 以系统思维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 三 以辩证思维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 四 以战略思维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 五 以创新思维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逻辑探赜
  • 一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逻辑前提
  • 二 改革开放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逻辑展开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深化
  •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性、动力与旨归
  •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性
  • 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动力
  • 三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旨归
  • 党建引领视角下基层治理改革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 一 问题诊断: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矛盾问题
  • 二 逻辑理路:党建引领视角下基层治理改革的四重逻辑
  • 三 实践路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的有效举措
  • 从“第二个结合”视角探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同体意识与价值观念
  •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划界、限度及启示
  • 一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划界
  • 二 经济、政治和文化僭越边界的具体表现
  • 三 几点启示
  • 从马克思劳动正义观探析共同富裕实践的三重维度
  • 一 价值维度: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人民主体性
  • 二 社会维度:尊重劳动和劳动者,树立劳动价值认同
  • 三 关系维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正义的劳动秩序
  • 唯物史观视域下现代英国兴起的整体探因及其启示
  • 一 重审现代英国兴起的一个问题
  • 二 现代英国兴起的历史回勘
  • 三 现代英国兴起的缘由之思
  • 四 现代英国兴起的当代启示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学阐释
  • 一 人的实践生存方式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逻辑起点
  • 二 人的需要的满足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诉求
  • 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目标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一 对苏联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批判与反思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创新和主要成果
  •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 四 在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识教育体系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悖反与破局:数据教学的哲学分析
  • 一 大数据赋能学习的悖反
  • 二 大数据赋能学习悖反之归因
  • 三 大数据赋能学习的悖论之破局
  • ·学术综述与书评·
  •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规律的学理阐释
  • 孙正聿先生的哲学人生回忆录
  • “一个问题”、“两条逻辑”与“三种正义”
  • 一 “一个问题”——“正义悖论”的提出及演化
  • 二 “两条逻辑”——“正义悖论”的剖析与破解
  • 三 “三种正义”——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规范性呈现
  •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资本论》研究
  • 一 《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的丰富意蕴
  • 二 《资本论》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阐释
  • 三 《资本论》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
  •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稿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