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解析中国历代土地制度沿革。

内容简介

田制,即关于农田的制度。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兼及田赋与差徭杂税。作者按时间顺序,考察了从上古到宋元时期的土地制度,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赋税、政治结构、军事和经济对于土地制度的实施背景和运作机制进行了说明。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自序
  • 第一章上古田制之推测及土地私有制之成立
  • 一 古书传说之不可信
  • 二 商时殆为村落共有制
  • 三 西周之采地制
  • 四 春秋时代之采地
  • 五 农业与社会之变革
  • 六 列国之新政与采地制之破坏
  • 七 采地制与井田论
  • 八 土地私有制之成立
  • 九 地主与政权
  • 一〇 春秋战国间农民之生活
  • 第二章两汉之均产运动
  • 一一 传统的农本主义
  • 一二 秦汉之赋税
  • 一三 土地私有制弊害之暴露与均产运动之发生
  • 一四 井田论之演进
  • 一五 限民名田
  • 一六 王莽之改革
  • 一七 均产运动之尾声
  • 一八 政府救济贫弱无田之政策
  • 一九 屯田
  • 二〇 人口及土地利用之一斑
  • 第三章北朝隋唐之均田制度
  • 二一 西晋占田法
  • 二二 五胡乱华与南北对峙
  • 二三 南朝田制
  • 二四 后魏之均田制度
  • 二五 北齐北周隋唐之均田制度
  • 二六 职分田与公廨田
  • 二七 屯田与营田
  • 二八 租庸调
  • 二九 均田制度与均贫富
  • 三〇 均田制度之破坏
  • 第四章均田制度破坏后之唐宋元
  • 三一 唐中叶以后之土地与两税法
  • 三二 五代之赋税与请射
  • 三三 宋初之民田与赋役
  • 三四 王安石之新法
  • 三五 南宋之民田与赋税
  • 三六 两宋官田
  • 三七 辽之田制
  • 三八 金之田制
  • 三九 元之官田
  • 四〇 元之民田与赋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土地制度历史沿革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064 本)#2025 年读书主题(八)新书 -《中国田制史》(241)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新书的领域开始,随机选书进行刷书,第二十九本《中国田制史》,全面解析中国历代土地制度沿革。田制,即关于农田的制度。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兼及田赋与差徭杂税。作者按时间顺序,考察了从上古到宋元时期的土地制度,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赋税、政治结构、军事和经济对于土地制度的实施背景和运作机制进行了说明。2、精彩内容:①西周之采地制西周社会有显然之贵族与庶人两阶级,而土田与奴隶均为贵族之财产。大抵周民族自陕西东侵,次第征服东土,其贵族众戚各分得若干土地与人民,建立不少原始封建式之殖民地。然贵族不能自耕其田,耕作之劳,必委之于庶人(农奴)。利用庶人耕作之方式,大抵不出两种:一为直接畜养之而驱使力作,一为每夫授地若干亩,使其自养,而用其力以耕公田,公田所出,则贵族(领主)之收益也。前者为纯萃奴隶垦殖制,后者为采地制,即所谓借而不税之制也。耕种之农民,既为被征服之庶人阶级,原有土地被夺于贵族,领种贵族之地而以力代租,其生活之苦与地位之低,不言而喻。《诗经・豳风・七月》之诗曰:“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然而女则蚕织,为公子裳,男则亩猎,为公子裘。观此可知农人须在田畯管理之下,努力田事,以求曾孙之不怒。蚕织制裘,举以奉之公子,而己则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曾孙之仓廪余粟粒,而民间有寡妇须拾遗穗以求生。社会之不平等,可谓极矣。②土地私有制封建坏,社会组织变,采地制不能独存,于是土地私有制应运而生,此自然之势也。于原行采地制之地,舍 “借” 法而改征田租或税。于新兼并之地,则令原占有者使用而征收田租或税。改革之结果,大抵因地因时而异。或改用租田制,而农奴渐次变为自由佃户。或改用收税制,而耕地占有者渐次变为自耕农。又当时贵族有卿大夫士之分,士为贵族中之最低级,殆系外来征服者间之平民,亦即保卫新邦之武士,略同清代之畿辅及各省驻防壮丁。士之领土甚小,随时势之推移而变为自由农民。于是土地所有权渐具私有制之性质土地私有制既渐次完成,旧日领主,将采地制改为租田制而成为地主。大领主成为大地主。又因土地可以买卖,兼并不借武力或身分而用金钱,富者可以无限制买地而成为大地主,小自耕农则往往因经济压迫而损失田地。然则春秋以还,不乏自由农民,且有贤者隐于田间矣。惟就大体论之,春秋犹在过渡时期,农民大都为被压迫之庶人;降及战国,平民之身分虽解放,而一般经济生活,则仍苦也。③豪强并举租庸调法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均田制度既坏,租庸调法岂能独存。“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玩敝。而丁口转死,田亩换易,贫富升降,悉非向时,而户部岁以空文上之。又戍边者蠲其租庸,六岁免归。玄宗事夷狄,戍者多死,边将讳不以闻,故贯籍不除。宋神宗即位,锐意求治,环顾廷臣,习故安常,独王安石卓识忧时,勇于任事,于是一以委之,信用不疑。而新法遂于群加阻挠之中,毅然施行焉。青苗法者,盖一种短期贷款制度。论者或谓始于唐代宗时之青苗钱(见前三一节 “两税法之先声” 条),不知彼为田亩附税,此则有似农民银行,根本不同也。仁宗时,陕西转运使李参 “以部内多戍兵,苦食,求参审订其阙。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羡粮”。(《宋史・李参传》)安石前为鄞令时,亦 “贷谷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宋史・王安石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文在线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