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用户推荐指数
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5千字
字数
2025-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面向普通公众介绍未来通信技术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当前的社会、经济、行业、技术、场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6G发展的必要性和潜在价值,并归纳了6G的关键技术需求与核心架构;随后回顾了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5G的发展历程,为读者理解6G的技术背景奠定基础;接着集中讨论了6G的愿景与驱动力、应用场景与用例、总体架构与网络演进、社会影响与挑战、关键技术、典型行业应用等;最后聚焦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在6G领域的战略布局及竞争态势,并展望了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序
- 前言
- 第1章 概述
- 1.1 发展趋势
- 1.1.1 社会趋势
- 1.1.2 经济趋势
- 1.1.3 行业趋势
- 1.1.4 技术趋势
- 1.1.5 场景趋势
- 1.2 为什么要发展6G
- 1.3 6G的核心用例和价值
- 1.4 6G的新架构
- 1.4.1 6G架构原则
- 1.4.2 6G端到端架构
- 1.4.3 6G分层参考架构
- 1.4.4 6G安全架构
- 1.5 需求与关键技术
- 1.5.1 超低时延与时延容忍
- 1.5.2 基于AI的网络优化
- 1.5.3 无线服务平台
- 1.5.4 间歇性连接和通信
- 1.5.5 雾计算
- 1.5.6 具有虚拟化层的共享基础设施
- 1.5.7 频谱共享
- 1.5.8 跨供应商和标准的Wi-Fi互联
- 1.5.9 开放接口
- 1.5.10 亚太赫兹频段
- 1.5.11 回程网络演进
- 1.5.12 非地面(卫星)网络
- 1.6 总结与展望
- 第2章 移动通信的历史与演进
- 2.1 1G:无线电话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前后)
- 2.2 2G:数字无线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
- 2.3 2.5G和2.75G:3G的前传(20世纪90年代末)
- 2.4 3G:宽带无线时代(21世纪初)
- 2.5 3.5G和3.75G:4G的前传(2010年前后)
- 2.6 4G:高速无线时代(2010年前后)
- 2.7 5G:超高速无线时代(21世纪20年代前后)
- 2.8 5G-A:迈向6G的又一步
- 2.9 5G-A的新进展
- 2.9.1 高性能5G网络
- 2.9.2 新业务场景支持
- 2.9.3 网络节能
- 2.9.4 智能的网络自动化
- 第3章 6G的愿景与驱动力
- 3.1 用户和业务场景趋势
- 3.1.1 泛在智能
- 3.1.2 泛在计算
- 3.1.3 身临其境的多媒体和多感官互动
- 3.1.4 数字孪生和虚拟世界
- 3.1.5 智能工业应用
- 3.1.6 数字健康和福祉
- 3.1.7 泛在连接
- 3.1.8 传感和通信的集成
- 3.1.9 可持续性
- 3.2 技术驱动力
- 3.2.1 增强无线接口的技术
- 3.2.2 增强无线网络的技术
- 3.2.3 新的频谱范围
- 3.3 6G的能力和业务目标
- 3.3.1 6G的增强功能
- 3.3.2 6G的全新功能
- 第4章 6G应用场景与用例
- 4.1 沉浸式通信(eMBB+)
- 4.1.1 沉浸式教育
- 4.1.2 沉浸式游戏
- 4.1.3 沉浸式内容创作
- 4.2 超大规模连接(mMTC+)
- 4.2.1 极低能耗MTC
- 4.2.2 大规模MTC
- 4.2.3 任务关键型MTC
- 4.2.4 MTC的隐私与安全
- 4.3 超高可靠极低时延通信(HRLLC)
- 4.3.1 未来工厂
- 4.3.2 协作机器人
- 4.4 泛在连接
- 4.4.1 部署与KPI
- 4.4.2 地球监测与农业生产的应用
- 4.4.3 云终端的波浪式演进
- 4.5 通信AI一体化
- 4.5.1 6G中的原生AI
- 4.5.2 网络辅助自动驾驶
- 4.5.3 医疗场景中的设备自主与协作
- 4.5.4 计算密集型业务跨网络卸载
- 4.5.5 数字孪生创建和预测
- 4.5.6 与未来智能体的交互
- 4.6 通信感知一体化
- 4.6.1 超高精度定位追踪
- 4.6.2 同步成像、地图构建和定位应用
- 4.6.3 人类感官增强
- 4.6.4 手势和表情识别
- 第5章 6G总体架构与网络演进
- 5.1 多功能接入网演进
- 5.1.1 分布式MIMO(D-MIMO)
- 5.1.2 集成接入和回程(IAB)
- 5.1.3 智能超表面
- 5.1.4 RAN候选技术总结
- 5.2 可编程网络
- 5.2.1 可编程网络的驱动力
- 5.2.2 ETSI可编程网络框架
- 5.2.3 GPP可编程网络框架
- 5.2.4 开放式RAN及其发展
- 5.3 可信赖网络
- 5.3.1 云存储的安全与隐私
- 5.3.2 基于区块链平台的安全与隐私
- 5.3.3 可信执行环境及演进
- 5.3.4 信任即服务(TaaS)
- 5.3.5 6G中的可信AI
- 第6章 6G的社会影响与挑战
- 6.1 数字鸿沟与普及问题
- 6.1.1 6G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作用
- 6.1.2 6G影响数字鸿沟的潜在挑战
- 6.1.3 6G弥合服务鸿沟的关键技术
- 6.1.4 6G弥合体验鸿沟的关键技术
- 6.1.5 6G+AI:影响数字鸿沟的双刃剑
- 6.2 隐私与安全问题
- 6.2.1 4G及之前的隐私与安全挑战
- 6.2.2 5G时代的隐私与安全挑战
- 6.2.3 5G-A时代的隐私与安全挑战
- 6.2.4 6G时代的安全挑战
- 6.2.5 6G时代的隐私风险
- 6.3 环境与可持续性考虑
- 6.3.1 环境可持续性
- 6.3.2 社会可持续性
- 6.3.3 经济可持续性
- 6.4 法律与监管挑战
- 6.4.1 差异化的频谱接入
- 6.4.2 6G部署与互操作
- 6.4.3 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
- 6.4.4 供应链安全风险
- 6.4.5 特定行业监管
- 6.4.6 执法和诉讼信息调取
- 第7章 6G关键技术
- 7.1 原生AI(AI空口设计和AI无线网络)
- 7.2 AI for RAN:AI用于无线网络
- 7.2.1 AI用于射频规划与优化
- 7.2.2 AI用于无线网络覆盖和容量优化
- 7.2.3 AI用于移动性管理
- 7.3 通信感知一体化
- 7.4 通信与计算架构融合技术
- 7.5 分布式信任技术
- 7.6 后量子安全技术
- 7.6.1 量子计算对传统密码算法的破解
- 7.6.2 NIST后量子密码算法的进展
- 7.6.3 移动通信面临的量子攻击场景
- 7.7 能力开放技术
- 7.8 地面网络与非地面网络互联技术
- 7.9 太赫兹通信技术
- 7.10 隐私保护技术与应用
- 7.10.1 同态加密
- 7.10.2 安全多方计算
- 7.10.3 联邦学习
- 7.10.4 合成数据
- 7.10.5 差分隐私
- 7.10.6 应用现状与前景
- 第8章 6G典型行业应用
- 8.1 6G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 8.2 6G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 8.3 6G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 8.4 6G在采矿业中的应用
- 第9章 6G全球发展与竞争态势
- 9.1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6G发展战略
- 9.1.1 中国
- 9.1.2 美国
- 9.1.3 欧盟
- 9.1.4 韩国
- 9.1.5 日本
- 9.1.6 印度
- 9.2 产业界的关键参与者与合作模式
- 9.2.1 国际电信联盟及其无线电通信部门
- 9.2.2 标准开发组织
- 9.2.3 行业联盟
- 9.2.4 科研组织
- 9.3 6G标准化与规范
- 9.3.1 ITU-T全球标准
- 9.3.2 3GPP国际标准
- 9.3.3 NGMN行业标准
- 第10章 未来趋势和演进
- 10.1 未来网络的关键特征
- 10.2 6G网络的演进
- 10.3 未来网络的颠覆式创新
- 附录A 术语和缩略语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