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你解读6G如何改变人们生活的世界。

内容简介

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正在加速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着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孪生。

本书提出面向2030年的“数字孪生”和“智慧泛在”的社会发展愿景,阐述在该社会形态下的移动通信应用场景,包括通感互联、交互式全息、智能交互、超能交通、精 准医疗、孪生工/农业等,并以此推导出在这些典型应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总结出6G移动通信网络端到端的技术需求指标。

围绕6G需求指标,详细对比分析了5G及其演进系统在技术指标上的差距,以及为了满足这些技术指标可能采纳的关键技术,介绍技术原理、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炼出未来6G网络所需要具备的按需服务、柔性、智慧内生、数字孪生和安全内生等特征,并给出了“3层4面”的逻辑网络架构建议。

本书可作为5G、6G研发人员的参考书,高校研究生的启蒙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布局未来与移动通信相关业务的参考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编辑委员会
  • 前言
  • 第1章 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 1.1 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 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 1.2.1 语音通信的时代
  • 1.2.2 移动数据的萌芽
  • 1.2.3 4G改变生活
  • 1.2.4 5G改变社会
  • 1.2.5 6G的出现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5G加速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 2.1 社会经济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 2.2 5G的全新能力
  • 2.2.1 全新空口能力
  • 2.2.2 服务化和网络切片
  • 2.2.3 移动边缘计算
  • 2.2.4 能力开放
  • 2.3 5G赋能垂直行业
  • 2.3.1 5G与垂直行业结合面临的挑战
  • 2.3.2 5G服务于垂直行业的模式
  • 2.3.3 打造5G的能力开放平台和应用平台
  • 2.3.4 5G改变社会:全连接的世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移动通信发展推动社会走向数字孪生
  • 3.1 数字孪生
  • 3.1.1 概念的提出
  • 3.1.2 数字孪生的应用
  • 3.2 社会发展的下一阶段:数字孪生世界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2030+愿景与需求畅想
  • 4.1 2030+生活畅想
  • 4.2 6G愿景:数字孪生,智慧泛在
  • 4.3 6G应用新场景与新业务
  • 4.3.1 智享生活
  • 4.3.2 智赋生产
  • 4.3.3 智焕社会
  • 4.4 2030年业务和应用发展趋势及网络技术需求指标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息投影
  • 5.1 过程原理分类
  • 5.1.1 传统光学全息
  • 5.1.2 数字全息
  • 5.1.3 计算全息
  • 5.2 全息应用场景及关键技术
  • 5.3 呈现方式分类
  • 5.3.1 蒸汽投影
  • 5.3.2 激光爆破投影
  • 5.3.3 360°全息显示屏
  • 5.3.4 边缘消隐
  • 5.3.5 佩珀尔幻象
  • 5.4 典型应用
  • 5.4.1 全息通信
  • 5.4.2 全息医疗
  • 5.4.3 全息驾驶
  • 5.4.4 全息航空
  • 5.5 未来发展方向——全息交互
  • 5.5.1 全息交互关键技术
  • 5.5.2 全息交互应用场景
  • 5.6 网络性能指标需求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沉浸式体验XR
  • 6.1 VR/AR的发展与进步
  • 6.1.1 VR/AR技术发展及现状
  • 6.1.2 VR/AR的应用领域
  • 6.1.3 VR/AR面临的挑战
  • 6.2 本地处理到云端处理的演进
  • 6.2.1 云AR
  • 6.2.2 云VR
  • 6.3 6G云VR/AR展望
  • 6.3.1 新场景
  • 6.3.2 新技术
  • 6.4 通信能力需求
  • 6.4.1 时延、带宽分析
  • 6.4.2 可靠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孪生医疗
  • 7.1 孪生医疗
  • 7.2 体域网概述
  • 7.2.1 早期的体域网应用
  • 7.2.2 当前的体域网应用
  • 7.2.3 当前的体域网架构与标准
  • 7.2.4 当前体域网面临的挑战
  • 7.3 未来体域应用潜在关键技术
  • 7.3.1 潜在关键技术
  • 7.3.2 未来体域网发展方向
  • 7.4 通信能力需求
  • 7.5 体域网的多级异构组网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通感互联
  • 8.1 引言
  • 8.2 通感互联网概念
  • 8.3 通感互联应用场景
  • 8.4 通感互联的需求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超能交通
  • 9.1 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展望
  • 9.1.1 全自动驾驶
  • 9.1.2 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
  • 9.1.3 空中高铁
  • 9.1.4 飞行汽车、空中巴士、空中的士
  • 9.1.5 海底真空隧道列车
  • 9.1.6 太空出行
  • 9.2 ITS到V2X演进历程
  • 9.2.1 国外ITS到V2X的演进历程
  • 9.2.2 国内ITS到V2X的演进历程
  • 9.3 超能交通
  • 9.3.1 超能交通的概念
  • 9.3.2 超能交通架构及关键技术
  • 9.3.3 超能交通的潜在影响
  • 9.4 通信能力需求
  • 9.5 本章小结
  • 第10章 孪生工业
  • 10.1 传统工业发展历程
  • 10.1.1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0.1.2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0.1.3 第三次工业革命
  • 10.2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
  • 10.2.1 工业4.0概念
  • 10.2.2 发展现状和挑战
  • 10.3 后工业4.0展望
  • 10.3.1 孪生工业的定义
  • 10.3.2 孪生工业应用的关键环节
  • 10.3.3 孪生工业对通信能力的需求
  • 10.4 本章小结
  • 第11章 孪生农业
  • 11.1 农业发展历程
  • 11.1.1 农业1.0: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
  • 11.1.2 农业2.0:以机械化为主的小规模农业
  • 11.1.3 农业3.0:以信息化为主的自动化农业
  • 11.1.4 农业4.0:以无人化为主的智慧化农业
  • 11.2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 11.2.1 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 11.2.2 国内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 11.2.3 智慧农业发展问题
  • 11.2.4 新型农业展望
  • 11.3 孪生农业展望
  • 11.3.1 规划
  • 11.3.2 生产
  • 11.3.3 流通
  • 11.3.4 智能装备
  • 11.3.5 销售与溯源
  • 11.4 孪生农业对通信能力的需求
  • 11.5 本章小结
  • 第12章 智能交互
  • 12.1 引言
  • 12.2 机器人的发展与进步
  • 12.2.1 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 12.2.2 机器人应用领域分析及面临挑战
  • 12.2.3 机器人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 12.3 智能体的定义与分类
  • 12.3.1 智能体概述
  • 12.3.2 智能交互的主体
  • 12.4 智能体间的交互
  • 12.4.1 智能体间的交互形式
  • 12.4.2 智能体间的交互内容
  • 12.5 智能交互对通信能力的需求
  • 12.5.1 时延分析
  • 12.5.2 用户体验速率分析
  • 12.5.3 可靠性分析
  • 12.6 本章小结
  • 第13章 2030年的发展需求与5G能力的差距
  • 13.1 2030年的需求指标归纳
  • 13.2 5G的能力差距分析
  • 13.2.1 5G关键能力
  • 13.2.2 5G的能力差距
  • 13.3 本章小结
  • 第14章 6G关键候选技术概述
  • 14.1 可见光通信技术
  • 14.1.1 可见光通信发展与应用
  • 14.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1.3 可见光应用场景
  • 14.1.4 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
  • 14.1.5 可见光通信的未来展望
  • 14.2 太赫兹通信
  • 14.2.1 太赫兹通信发展现状
  • 14.2.2 太赫兹通信应用场景
  • 14.2.3 太赫兹通信关键问题
  • 14.2.4 太赫兹通信发展方向
  • 14.3 过采样虚拟MIMO
  • 14.3.1 过采样虚拟MIMO技术背景
  • 14.3.2 过采样虚拟MIMO技术发展情况
  • 14.3.3 过采样虚拟MIMO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 14.3.4 过采样虚拟MIMO技术未来展望
  • 14.4 轨道角动量
  • 14.4.1 轨道角动量技术背景
  • 14.4.2 轨道角动量技术的发展情况
  • 14.4.3 轨道角动量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 14.4.4 轨道角动量技术的展望
  • 14.5 本章小结
  • 第15章 ICDT融合驱动的6G无线网络架构
  • 15.1 6G网络架构变革的驱动力
  • 15.1.1 新业务和新场景的驱动
  • 15.1.2 ICDT深度融合
  • 15.1.3 5G网络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15.2 6G网络架构总体特征
  • 15.2.1 按需服务
  • 15.2.2 至简网络
  • 15.2.3 柔性网络
  • 15.2.4 智慧内生
  • 15.2.5 数字孪生
  • 15.2.6 安全内生
  • 15.3 6G网络逻辑架构
  • 15.4 本章小结
  • 名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5G 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正在加速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着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孪生。本书提出面向 2030 年的 “数字孪生” 和 “智慧泛在” 的社会发展愿景,阐述在该社会形态下的全新移动通信应用场景,包括通感互联、交互式全息、智能交互、超能交通、精准医疗、孪生工 / 农业等,并以此推导出在这些典型应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总结出 6G 移动通信网络端到端的技术需求指标。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