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流亡生活的125种讲述方式,一场不断流动的生命展览。

内容简介

柏林是一座博物馆之城。

1994年夏,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关闭,数万苏俄士兵离开柏林。不久后,有了一个“俄国人在柏林”的展览,里面有张长长的纸条,写着被俄国人毁掉的每一条柏林街道的名字。

柏林动物园,住着活海象的水池畔,有一场不同寻常的展览,陈列着从海象罗兰的胃里找到的所有物品:打火机、婴儿鞋、儿童水枪、啤酒起子、塑料小汽车……

柏林的跳蚤市场是开放的博物馆,展览着过去与现在每一天的生活,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得到和解,每样不超过几马克;各种幸存下来的军装与肩章和谐地堆叠在一起,主人已经死了很久,飞蛾是它们唯一的敌人。不拘来自何方的人都可以做生意,有巴基斯坦人、土耳其人、波兰人、吉卜赛人、前南斯拉夫人、德国人、俄国人、越南人、库尔德人、乌克兰人……已逝的日常,时间的垃圾,都被他们当作纪念品在这里贩售:别人家的相册、不走的表、破口的花瓶……

生活破灭的故事只能一点一点地被讲述。事物比人们更持久。相册比主人寿命长。漫长的生命隐藏在旧外套里,在毫无意义的物体里。当一个国家消失,集体记忆也会消失。身边的物体消失了,对日常生活的记忆也会消失。但我记得一切。第一罐南斯拉夫洗衣粉。第一部南斯拉夫电视剧。加夫里洛维奇肉酱。

——“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只是会走路的博物馆展品而已。”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Ich bin müde
  • 第二章 家庭博物馆
  • I 相册诗学
  • II 花面笔记本
  • 1
  • 2
  • 3
  • III 奇趣蛋
  • 第三章 Guten Tag
  • 第四章 档案:关于天使离去的六个故事
  • 情绪化的露西·斯克利兹德尔科
  • 乌玛的羽毛
  • 天堂的外婆
  • 白色的耗子,保佑您屋子……
  • Gute Nacht,克里斯塔
  • 里斯本之夜
  • 第五章 Was ist Kunst?
  • 第六章 合照
  • I
  • II
  • III
  • 第七章 Wo bin ich?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逐字读一遍的书,我喜欢这里文字的精准与立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战争的伤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看到这个名字,我总是想到二战的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后才选择无条件投降,而日本也总是以此来说,他们是受害国,可是想想他们给周边国家带来的伤害,日本军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书中讲的主要是欧洲二战后的事情,人为什么而活,成了一个问题。一种压抑的气氛,找不到出口,只是一味的行尸走肉般的得过且过,难道死亡才是终点,难道记忆永恒都是痛苦,所以麻木了,不知该如何是好。人生百态,可是战争把所有人都塑造成了一种形态,在这个博物馆中,“徜徉” 的只是不同程度的失望、绝望,也许博物馆的意义也在其中,我们要记住什么?纪念什么?永记什么?是不是也只有如此才可以让我们远离那战争,才可以保留我们自己的希望,给予孩子们的。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