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究城市化中的人口流动与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呈现了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变化的最新趋势,同时对人口流动现状与流动人口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背景下,基于近年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简称“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成为当前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以流入地为主、以改变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和地方实践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变迁,到了新的关键点。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向学前教育和初中后教育两端延伸,与此同时,大城市基于人口控制等原因,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出现新的“围堵”,此外,对于农村流动、留守儿童身份及生存状态的转换问题也作出了相关探究和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流动儿童蓝皮书编委会
  • 主要编撰者简介
  • 摘要
  • Ⅰ 总报告 Ⅰ General Report
  • B.1 新型城镇化进程背景下中国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趋势与挑战(2019~2020年)
  • 一 重新定义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 二 新型城镇化进程背景下的人口政策
  • 三 差别化落户政策下的流动儿童教育
  • 四 流动与留守:社会力量的实践努力
  • 五 挑战与反思:政策建议
  • Ⅱ 宏观政策篇 Ⅱ Background Reports
  • B.2 我国流动儿童规模和流动特征的变化趋势(2000~2015年)
  • 一 全国及主要区域流动儿童规模
  • 二 流动儿童的流动特征
  • 三 流动儿童规模未来趋势的讨论
  • B.3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友好程度研究——基于16个城市政策文本的分析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流动儿童入学政策类型与比较
  • 三 研究方法:入学政策指标体系的重构
  • 四 研究结果
  • 五 讨论与展望
  • B.4 珠三角地区人口政策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2016~2020年)
  • 一 “十三五”时期珠三角地区人口发展规划与户籍政策发展趋势
  • 二 珠三角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基本情况
  • 三 结论与建议
  • B.5 国际视野下的流动儿童教育比较
  • 一 导语
  • 二 流动人口的类型与区分
  • 三 本研究的方法及背景
  • 四 各国流动人口特点
  • 五 各国流动儿童教育
  • 六 各国流动儿童教育比较
  • 七 启发与总结
  • Ⅲ 专题研究篇 Ⅲ Thematic Reports
  • B.6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评述
  • 一 引言
  • 二 政策背景
  • 三 流动儿童教育的描述性研究
  • 四 人口流动对其子女教育的影响
  • 五 流动儿童学校的选择和影响
  • 六 在公办学校中,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同伴效应的研究
  • 七 结论
  • 感谢
  • B.7 超大、特大城市的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分析:以广深积分入学与异地中考政策为例
  • 一 超大、特大城市的流动儿童教育难题
  • 二 广深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演变
  • 三 义务教育:积分入学的两个模式
  • 四 异地中考:公办普高开放程度仍然较低
  • 五 结论:加大教育投入,解决供需矛盾
  • B.8 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友谊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基于上海市公立学校的实证研究
  • 一 引言
  • 二 数据、变量与方法
  • 三 实证结果
  • 四 讨论
  • 五 总结
  • B.9 中职教育、社会再生产与上海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 一 中职教育、随迁子女与社会再生产
  • 二 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实现的城市分流式接纳
  • 三 政策限制下:没有选择的选择
  • 四 职业教育:被污名化的蹊径
  • 五 在职业学校里“混日子”
  • 六 “混日子”的职校经历也促进了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
  • 七 结论
  • B.10 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 一 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现状
  • 二 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创新模式
  • 三 推进流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构想与展望
  • B.11 关于回流儿童学业与心理发展的实证研究
  • 一 回流儿童定义及数据说明
  • 二 回流儿童群体的特征
  • 三 回流儿童与非回流儿童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 四 回流儿童群体发展的内部异质性分析
  • 五 结论与建议
  • B.12 回流儿童如何克服“水土不服”?——超大城市人口疏解政策下的案例研究
  • 一 引言
  • 二 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的分析框架
  • 三 “水土不服”:回流儿童的适应困境
  • 四 反思与启示
  • B.13 为教育而再次流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教育抉择
  • 一 前言
  • 二 钟摆式流动:农民工流动的基本模式
  • 三 再次流动:流动家庭的子女教育选择
  • 四 就近城镇化:子女再次流动中的家庭
  • 五 讨论与小结
  • Ⅳ 案例篇 Ⅳ Case Reports
  • B.14 北京流动儿童“幼升小”入学条件及其准备
  • 一 非京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申请步骤——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 二 非京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条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 三 小结和反思
  • B.15 见证上海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十年(2008~2018年)——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亲身经历
  • 一 组织架构,尽显上海智慧
  • 二 管理组合拳,办学谋发展
  • 三 多措并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 四 百花齐放、争创特色
  • 五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争当教政的排头兵
  • 六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 七 实行特大城市严格人口疏解政策的民办随迁子女教育
  • 八 反思
  • B.16 流动家庭的高考陪读——以M镇超级高中的“陪读”现象为个案
  • 一 流动家庭高考“陪读”现象的背景
  • 二 流动家庭在M镇的“陪读”及其产业链
  • 三 高考“陪读”现象的产生
  • 四 结论:“陪读”——行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
  • Ⅴ 实践篇 Ⅴ Field Reports
  • B.17 农村留守儿童保护的干预实践研究
  • 一 前言
  • 二 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分析
  • 三 农村留守儿童需求解决路径的现实状况分析
  • 四 问题与建议
  • B.18 北京、上海、广深、西北的流动儿童教育实践研究
  • 一 引言
  • 二 流动儿童教育公益项目的模式划分
  • 三 社会组织在北京:公益实践起步早、内容多元,倡导类活动突出
  • 四 社会组织在上海:学校社区并行,项目精细化、差异化趋势明显
  • 五 社会组织在广深:社工类机构为主导,立足社区提供综合性服务
  • 六 社会组织在西北(以甘肃兰州为例):满足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需求,重视受助群体的参与
  • 七 总结
  • B.19 后记
  • Abstract
  • Contents
  • 皮书
  • 皮书数据库
  • 基本子库
  • 法律声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